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科技创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关键角色

    分类: 管理学 >>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提交时间: 2018-01-11 合作期刊: 《智库理论与实践》

    摘要: [目的/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为全球经济打通“任督二脉”,促进全球经济共同、包容、强劲、可持续发展。中国提出的这一宏大国际合作计划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是空前的。除了要防范沿线各国的政治和社会风险之外,还必须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传染病、环境污染、生态退化、水与能源资源短缺等各种挑战。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成败至关重要。[方法/过程]本文分析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及科技创新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结果/结论]科技创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十分关键的角色,发挥不可或缺的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

  • 青藏高原高寒区阔叶林植被固碳现状、速率和潜力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6-05-03

    摘要: 为明晰青藏高原高寒区阔叶林植被碳储量现状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利用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标准样地实测数据,估算了青藏高原高寒区(青海和西藏两省区)阔叶林植被的碳储量、固碳速率和固碳潜力。结果表明:2011年青藏高原高寒区阔叶林植被碳储量为310.70 Tg,碳密度为89.04 Mg?hm-2。6类阔叶林型(栎林、桦树林、杨树林、其它硬阔林、其它软阔林和阔叶混交林)中,阔叶混交林的碳储量最大,杨树林碳储量最小;其它硬阔林碳密度最大,其它软阔林碳密度最小。空间分配上碳储量和碳密度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枯死木层。不同龄级碳储量和碳密度总体表现为随林龄增加逐渐增大的趋势。阔叶林碳储量从2001年的304.26 Tg增加到2011年的310.70 Tg,年均固碳量为0.64 Tg?a-1,固碳速率为0.19 Mg?hm-2?a-1,不同林型固碳速率表现为其它软阔林最大,其它硬阔林最小;不同龄级表现为成熟林最大,幼龄林最小。阔叶林乔木层固碳潜力为19.09 Mg?hm-2,且不同林型固碳潜力表现为栎林最大,桦树林最小。三次调查期间阔叶林碳储量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森林保护工程的开展使阔叶林自然生长健康良好。

  • 河北滨海盐碱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滨海盐碱地盐渍化较严重, 土地生态环境脆弱, 了解滨海盐碱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 探讨其驱动机制, 可为滨海盐碱区土地结构调整与土地功能提升提供依据。本文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域, 以土地利用 类型为基础, 设计了黄骅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LUES)分级标准, 计算得出研究时段内的LUES 值, 阐明了黄 骅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状态并探寻起主要作用的关键土地利用类型。在此基础上, 利用2000—2010 年TM 遥感影像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 借助Erdas、ArcGIS 与Fragstats 软件平台, 选择了包括LUES 在内16 个指标, 构建了黄骅市P-S-R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 探讨了黄骅市土地生态安全状态。结果表明: (1)2000—2010 年间,黄骅市LUES 值为0.458~0.466,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处于临界安全状态, 应控制建设用地、盐场及重度盐碱地面积; (2)黄骅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提升主要得益于土壤盐渍化的降低, 中、重度盐碱地面积减少及轻度盐碱地面积增加带来的生态正效应超过了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带来的生态负效应, 这是LUES 提高的主要原因; (3)黄骅市土地生态安全指数(LESI)呈逐年上升趋势, 安全状态由2000 年的较不安全(LESI 为0.431)提升至2010 年的较安全(LESI 为0.666)状态; (4)压力指数(P)在逐年减小, 响应指数(R)在逐年增加, 2010 年响应指数对LESI贡献最大, 其贡献率为45.3%, 说明人为措施减小了土地生态风险。本研究结果可为黄骅市土地生态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氮肥添加对高寒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2-09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以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研究连续6年N素添加对地上植被群落数量特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生物量、枯枝落叶对施肥处理无明显响应,且莎草科植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和利用率较低。②施肥增加了0-10 cm土壤微生物类群PLFAs丰富度,尤其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PLFAs,降低了10-20 cm PLFAs丰富度;③磷脂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烯不饱和脂肪酸、细菌PLFAs/真菌PLFAs的比值随土壤层次增加而增加;④ 0-10 cm土层,革兰氏阳性菌、真菌PLFAs含量与pH、土壤速效磷、速效氮、土壤有机质显著正相关(P< 0.05或P< 0.01);10-20 cm土层,细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和总PLFAs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P< 0.05或P < 0.01)。表明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微生物PLFAs含量和丰富度对施肥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土层梯度效应,土壤微生物PLFAs含量和丰富度主要受表层土壤初始养分含量的影响。

  • 青藏高原自然灾害发育现状与未来关注的科学问题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学 提交时间: 2017-09-20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青藏高原构造隆升强烈、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敏感多变,是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冰湖溃决、山洪、雪灾、干旱和冻胀融沉等灾害的多发区。受区域地质构造、地形条件、水文气象和人类活动影响,青藏高原自然灾害的分布呈现为沿断裂构造带密集分布、沿深切的高山峡谷区成带状分布、地带性分布、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区集中分布的特征。灾害活动呈现高强度与高频率、突发性、季节性、准周期性、群发性和链生性的特点。在气候变暖与地壳运动活跃的环境背景下,青藏高原自然灾害的危险性逐渐加剧,灾害风险也会随着人口数量和社会经济水平提升不断增加。进而分析了当前青藏高原自然灾害成灾机理、灾害防治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成灾因素变化与灾害发育的区域规律、自然灾害动力学过程与灾变机理、气候变化与地震耦合作用下的巨灾演化规律、青藏高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适宜高寒区特点的监测预警和防治关键技术等未来应该关注的科学技术问题以及需要开展的相应工作。

  • 蒋家沟流域不同海拔灌草层群落特征与土壤关系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解干热河谷区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群落灌草层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水分之间的关系,选择干热河谷典型流域——蒋家沟流域为研究区域。在流域内海拔1 400~3 000 m范围设置样带,并对样带内8个海拔梯度的植物群落进行样方调查。统计不同海拔梯度灌草层的物种组成,测定土壤养分、土壤含水量和持水量,并将土壤指标与植被多样性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样地共发现灌草层植物32科77属80种,且灌草层植物群落组成、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全磷(TP)含量、土壤含水量和持水量均受海拔梯度的显著影响(P<0.05)。其中,土壤含水量、持水量、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随着海拔升高不断增加,且高海拔区域SOC含量显著高于中低海拔区域(P<0.05)。土壤TP含量与Pielou指数,土壤含水量与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物种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除海拔梯度外,土壤养分、水分含量也是影响植物群落灌草层组成和多样性的关键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