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箭叶淫羊藿与近缘种天平山淫羊藿花粉形态对比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箭叶淫羊藿与天平山淫羊藿亲缘关系密切,许多宏观形态特征,甚至关键分类性状存在过渡。为探讨两类群的分类学关系,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对箭叶淫羊藿13个居群(含箭叶淫羊藿光叶变种1个居群)、天平山淫羊藿7个居群进行花粉形态及外壁纹饰的观察及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类群的花粉均为近球形,具三孔沟,大小相近。箭叶淫羊藿花粉大小为(18.21~21.66) μm × (19.55~23.63) μm, 天平山淫羊藿花粉大小为(18.32~21.43) μm × (19.73~23.48) μm。外壁纹饰是花粉形态的重要性状。不同居群间花粉外壁纹饰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分为网纹纹饰、条网纹纹饰和颗粒状纹饰3大类,继而根据网脊类型和网眼密度分为6亚类。其中,箭叶淫羊藿的花粉形态包含了全部的3大类6亚类,天平山淫羊藿包含其中的3大类4亚类。天平山淫羊藿花粉特征为箭叶淫羊藿花粉形态变异的子集。整体而言,外壁纹饰类型呈现随纬度和海拔增加,由网状纹饰向条网状纹饰过渡的趋势。花粉主要形态性状特征均与海拔存在密切相关性。在花粉形态及外壁纹饰特征上,天平山淫羊藿在箭叶淫羊藿变异范围之内,与其他宏观形态性状变异一致。花粉形态性状无法将两类群有效区分,未能提供天平山淫羊藿作为独立种的有力支撑。暗示花粉形态证据在厘清近缘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意义相对有限,但能否对该属系统发育树大支的界定提供有力证据有待进一步研究。

  • 淫羊藿属分类学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1-1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淫羊藿是我国特有且传统的重要药用植物,逐渐步入大宗品种行列。物种的准确鉴定是药效保障和用药安全的前提。为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对淫羊藿属分类学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存疑类群进行阐述。淫羊藿属共发表68 种,中国58种(85.3%),其中57 种为特有分布,具显著资源优势。淫羊藿属中国类群的分类学研究较为特殊,共26 种集中发表于1990 s,共31 种(53.4%)为国外研究者命名,且绝大多数依据于少量栽培个体命名。缺乏广泛的形态调查和性状变异分析,导致大量类群的形态描述不准确或不全面,后续20 个类群被归并或降级。依据栽培个体命名的类群是补充描述和分类修订的重点。花色、根茎类型、花茎叶的数量及着生方式等性状在中国类群中存在广泛变异。经分类修订后,该属目前包括46 种、1 亚种和2 变种。淫羊藿属中国组类群仍处于活跃进化中,其形态变异复杂,种间关系无法得到解决,为该属分类的最大挑战。但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需建立在清晰的分类学基础上。未来研究首先要基于居群调查,完善各物种的形态描述。在此基础上,整合形态变异特征、地理分布格局和基因序列特征,检测自然种间杂交事件,揭示物种的分化和进化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