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河与泾河流域水沙变化规律及其差异性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水文学 提交时间: 2021-04-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依据渭河和泾河流域 1956—2016 年实测水文资料、水利水保统计数据、TerraClimate 年平 均温度和 Landsat 地表反射率数据集,分析了流域水文要素、气温及植被覆盖度的历年变化规律,采 用双累积值曲线法、累积距平法、有序聚类法、Lee-Heghinan 法、秩和检验法等数理统计方法,确定 了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变化的突变年份,分析了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减水减沙效应。结果表 明:(1)渭河和泾河流域历年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含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渭河流域的降水 和径流比泾河流域减少较多,泾河流域的泥沙比渭河流域减少较多。(2)人类活动对 2 个流域径流 泥沙量的影响均大于降水量对其的影响,且泾河流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渭河流域明显。(3)2 个流 域的水沙特征差异性较大,渭河的年径流量、年径流深、径流系数是泾河流域的 2.0~2.4 倍,渭河的 年输沙量、年输沙模数、年均含沙量仅是泾河流域的 1/2~1/5。2个相邻流域水沙特征差异性较大的 主要原因是,流域气温、降水等气候条件不同,植被覆盖度等下垫面条件存在差异,水利水保措施、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所致。

  • 黄河上游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0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采用2000—2015年MODIS1M NDVI数据计算黄河上游年最大植被覆盖度 (FVC),了解空间分布状况及变化特征;同时,采用了一种基于统计学原理的地理探测器模型,考虑非气候类环境因素、气候类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使用相应的代理变量对黄河上游FVC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做定量研究。研究表明:① 黄河上游FVC总体上以改善为主,空间分布特征变化不大;② 单因子方面,降水量(q值0.669)是该地区FVC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因子的影响作用存在区域差异;③ 降水分别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的交互作用(q值0.777、0.775)对研究区FVC空间分布起主导作用,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的影响作用在一定高程、降水条件下才得以体现;④ 总体上,气候类环境因素>非气候类环境因素>人类活动因素,人类活动在与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能够更充分地解释FVC空间分布;⑤ 对研究区的生态恢复应重点放在降水的充分利用和土地利用方式改进等方面。

  • 黄土高原生态工程的生态成效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2-10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我国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在该地区先后开展了小流域治理工程、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整治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对土壤侵蚀控制、生态建设等均起到了良好作用。为全面评价该地区生态工程的生态成效,以野外站不同尺度监测及生态系统关键过程长期研究为基础,利用多种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在地块-小流域-行政区和典型生态工程-典型样区-侵蚀和地貌区等不同尺度上,对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变化、土壤侵蚀动态变化、河流径流和输沙量动态变化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动态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范围明显缩小、水土流失程度显著减轻,区域生态状况向良性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局部地段(如陡坡耕地)水土流失仍然严重、生态环境仍然比较脆弱,治理形势依然严峻。据此,从该地区生态建设的内容、学科建设重点、监督和政策机制、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该地区生态工程后期建设的方向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