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09-05 合作期刊: 《古脊椎动物学报》
摘要:计荣森先生于1940年基于湖南长沙附近中泥盆统跳马涧组采集到的一些以前中背片 为代表的胴甲鱼类标本命名了中华沟鳞鱼(Bothriolepis sinensis), 这是在中国正式命名的第 一种古生代脊椎动物。虽然卢立伍于1988年对后续出产于模式种产地的其他中华沟鳞鱼材 料进行了补充描述,但研究者对中华沟鳞鱼的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仍缺乏全面认识。在 此基于计荣森先生所采集的样本及一些收藏于中国地质博物馆未正式发表的化石,对中华 沟鳞鱼进行了再研究,补充了其头部与躯甲的部分特征。与其他沟鳞鱼类相比,中华沟鳞 鱼拥有以下一系列特征:较大的听上加厚区、颅顶甲长宽比1.4–1.6、较宽的眶窗(宽于颅顶 甲的1/3)以及扇形的眶前凹等。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B. askinae并非位于沟鳞鱼支系的 最原始位置;中华沟鳞鱼与广东沟鳞鱼因同样拥有纤细的附肢近端(长宽比大于7)而形成了 一个稳定的单系。本研究中绝大部分的中国种类均位于同一支系上,该支系的共有衍征为 其胸鳍感觉管从第一腹中片延伸至第二腹中片。此外,基于“深骨”平台数据的古生物地理 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沟鳞鱼类最早于艾菲尔期出现在华南与东冈瓦纳,并迅速地辐射并 扩散至全球,最终于法门期在瑞亚克洋两岸表现出了高度的物种多样性。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鄯善库木塔格沙漠是一个与城市相连的沙漠,蕴含着丰富独特的微生物菌株资源。为了探究鄯善库木塔格沙漠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采集了鄯善库木塔格沙漠北缘4个样点的表层(0~5 cm)和深层(45~50 cm)的沙土样本,并测定了其含水量(WC)、pH、总碳(TC)、总氮(TN)、总有机碳(TOC)和电导率(EC);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采样点、不同深度沙土样本的细菌群落结构;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环境因子和细菌群落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鄯善库木塔格沙漠北缘沙土样本呈碱性;门水平上的优势菌是放线菌(Actinobacteria)、厚壁菌(Firmicutes)和变形菌(Proteobacteria),属水平上的优势菌是unclassified_f__Micrococcaceae、Bacillus、Sphingomonas、Escherichia-Shigella。PCoA分析表明,鄯善库木塔格沙漠北缘不同样点之间的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层和深层样本的物种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RDA分析表明,WC、TC、TN和pH显著影响表层样本的细菌群落结构(P<0.05),TOC含量显著影响深层样本的细菌群落结构(P<0.05)。本研究为后期鄯善库木塔格沙漠及相似生境中微生物资源的发掘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为探明天山南坡拜城县山前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分布对地形与土壤因子的响应,本研究选取了拜城山前荒漠草地典型区域进行调查,采用优势度法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法,研究山地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分布与地形和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调查样点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东坡调查样点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大于草本,西坡和北坡调查样点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大于灌木;(2)典范对应分析法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植物群落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坡向(SA)>坡度(SG)>坡位(SP),土壤因子对植物群落的影响大小为:3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SMC-2)>土壤总孔隙度(STP)>0~30 cm土层土壤水分(SMC-1)。地形和土壤因子对不同植物群落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筛选作用,3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和坡向是影响天山南坡拜城县山前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分布的关键因子。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基于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流域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模拟并分析了不同时期该流域碳储量空间分布,并探讨了人类活动对碳储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1)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未利用地为主,2000—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明显改变,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分别增加2619.35 km2和186.68 km2;草地和水域分别增加4725.13 km2和33.47 km2;林地和未利用地分别减少2328.88 km2和5237.76 km2。(2)研究期间,流域内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相似且呈现带状分布,高值区分布在高海拔地区,低值区分布在低海拔地区,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流域内碳储量总量分别为641.60 Tg、645.78 Tg、646.83 Tg、650.28 Tg和665.91 Tg,其年增长率为0.95%,呈现上升趋势。(3)流域内碳储量减少或增加的区域呈现点状分布,2000—2020年碳储量的增加量大于减少量,因此,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固碳能力呈上升趋势。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以内蒙古黄土丘陵区天然杜松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生命表、生存函数、动态量化分析以及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天然杜松种群结构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幼苗个体数量居多,中树其次,成树较少,结合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指数Vpi>0,该种群则为增长型;存活曲线经曲线模型验证趋于Deevey-Ⅱ型,表明个龄级死亡率稳定;考虑外界干扰时动态指数趋于0,种群在干扰条件下增长不明显;生存函数分析种群表现为前期生存强中期稳定后期逐渐衰退的趋势;未来2~8各个龄级时间后,幼苗减少,中树和成树均增加;幼苗阶段对种群的更新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建议对幼苗实施科学的保护措施,促进种群的更新。对杜松种群内在机制的研究,丰富了干旱区的植被建设,为杜松种群经营管理提供了参考,为黄土丘陵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以内蒙古黄土丘陵区天然杜松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生命表、生存函数、动态量化分析以及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天然杜松种群结构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幼苗个体数量居多,中树其次,成树较少,结合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指数Vpi>0,该种群则为增长型;存活曲线经曲线模型验证趋于Deevey-Ⅱ型,表明个龄级死亡率稳定;考虑外界干扰时动态指数趋于0,种群在干扰条件下增长不明显;生存函数分析种群表现为前期生存强中期稳定后期逐渐衰退的趋势;未来2~8各个龄级时间后,幼苗减少,中树和成树均增加;幼苗阶段对种群的更新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建议对幼苗实施科学的保护措施,促进种群的更新。对杜松种群内在机制的研究,丰富了干旱区的植被建设,为杜松种群经营管理提供了参考,为黄土丘陵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为了探讨矸石治理过程中植物群落演替及物种多样性,本文运用时空替代法,选择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双龙沟矸石治理不同年限(2 a、5 a、10 a )和未治理的矸石作为对照(CK)样地,通过对植被调查,分析研究了植物群落演替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并揭示其随着矸石治理年限的增加呈现出的变化规律,为祁连山东段双龙沟及其相似地区矸石治理、生态系统修复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理论基础。研究表明:(1)双龙沟矸石治理过程中,4个样地共出现24科40属55种植物,其中有15科是单科、单属及单种,菊科、禾本科、蔷薇科植物种数达到28种,占总科数的12.5%,总物种数达到50.91%。物种构成表现为:多数种属于少数科,大部分植物种为单科、单属。(2)随着矸石治理年限的增加,群落优势种由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逐渐转化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及灌木植物,植物种由对照(CK)的11种,增加到矸石治理5 a时28种,再降到矸石治理10 a的18种,最后垂穗披碱草、早熟禾及沙棘成为该样地的优势种,这三种植物重要值的总和达到48.107。(3)随着矸石治理年限增加,物种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从CK到矸石治理5 a时逐渐增加,分别达到最大值28、3.506及2.877;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下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不大。Simpson优势度指数呈现出“上升-下降-再上升”变化趋势,矸石治理10 a时达到最大值0.359;(4)矸石治理年限对植物种群数量特征影响较大,株高从CK、2 a到10 a显著增高(P<0.05),盖度从CK到治理5 a、10 a显著增大(P<0.05),植物株数从CK到治理10 a显著增大(P<0.05)。综上所述,祁连山东段双龙沟矸石治理过程中,在人工干预下,矸石治理年限对植被演替及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大,植物群落逐渐变得单一、稳定。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为了探讨矸石治理过程中植物群落演替及物种多样性,本文运用时空替代法,选择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双龙沟矸石治理不同年限(2 a、5 a、10 a )和未治理的矸石作为对照(CK)样地,通过对植被调查,分析研究了植物群落演替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并揭示其随着矸石治理年限的增加呈现出的变化规律,为祁连山东段双龙沟及其相似地区矸石治理、生态系统修复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理论基础。研究表明:(1)双龙沟矸石治理过程中,4个样地共出现24科40属55种植物,其中有15科是单科、单属及单种,菊科、禾本科、蔷薇科植物种数达到28种,占总科数的12.5%,总物种数达到50.91%。物种构成表现为:多数种属于少数科,大部分植物种为单科、单属。(2)随着矸石治理年限的增加,群落优势种由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逐渐转化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及灌木植物,植物种由对照(CK)的11种,增加到矸石治理5 a时28种,再降到矸石治理10 a的18种,最后垂穗披碱草、早熟禾及沙棘成为该样地的优势种,这三种植物重要值的总和达到48.107。(3)随着矸石治理年限增加,物种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从CK到矸石治理5 a时逐渐增加,分别达到最大值28、3.506及2.877;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下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不大。Simpson优势度指数呈现出“上升-下降-再上升”变化趋势,矸石治理10 a时达到最大值0.359;(4)矸石治理年限对植物种群数量特征影响较大,株高从CK、2 a到10 a显著增高(P<0.05),盖度从CK到治理5 a、10 a显著增大(P<0.05),植物株数从CK到治理10 a显著增大(P<0.05)。综上所述,祁连山东段双龙沟矸石治理过程中,在人工干预下,矸石治理年限对植被演替及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大,植物群落逐渐变得单一、稳定。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通过对新疆西天山昭苏县苔藓植物进行调查鉴定,报道了新疆分布的薄罗藓科(Leskeaceae)1个新记录属——拟柳叶藓属(Orthoamblystegium Dixon & Sakurai)和2个新记录种——拟柳叶藓[Orthoamblystegium spurio-sub⁃tile (Broth. & Paris) Kanda & Nog.]和粗肋薄罗藓[Leskea scabrinervis Broth. & Paris]。本文对2个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生境及分布进行了详细描述和记录,并提供了显微形态解剖图。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通过对北疆、东疆杂草的野外实地调查,利用《中国植物志》等相关资料和形态分类学研究方法,本团队在阿勒泰、伊犁、昌吉、塔城和哈密等地区发现苋属Amaranthus 外来杂草新记录植物4种。本研究发现,新疆苋属Am⁃aranthus 3个新记录种和1个新记录变种,即绿穗苋Amaranthus hybridus L.、鲍氏苋A. powellii S. Watson、皱果苋A.viridis L.和短苞反枝苋A. retroflexus L. var. delilei (Richter & Loret) Thell.。绿穗苋在伊犁新源县、乌鲁木齐市、哈密市均有小居群分布;皱果苋在乌苏车排子垦区、吐鲁番市高昌区、哈密市伊州区等地有多个居群分布;鲍氏苋仅在哈密市巴里坤县有分布;短苞反枝苋仅在石河子市有少量分布。这些新记录植物的发现对新疆苋科苋属植物区系和物种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该新记录种的地理分布研究、入侵杂草的扩散与有效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新资料。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通过对北疆、东疆杂草的野外实地调查,利用《中国植物志》等相关资料和形态分类学研究方法,本团队在阿勒泰、伊犁、昌吉、塔城和哈密等地区发现苋属Amaranthus 外来杂草新记录植物4种。本研究发现,新疆苋属Am⁃aranthus 3个新记录种和1个新记录变种,即绿穗苋Amaranthus hybridus L.、鲍氏苋A. powellii S. Watson、皱果苋A.viridis L.和短苞反枝苋A. retroflexus L. var. delilei (Richter & Loret) Thell.。绿穗苋在伊犁新源县、乌鲁木齐市、哈密市均有小居群分布;皱果苋在乌苏车排子垦区、吐鲁番市高昌区、哈密市伊州区等地有多个居群分布;鲍氏苋仅在哈密市巴里坤县有分布;短苞反枝苋仅在石河子市有少量分布。这些新记录植物的发现对新疆苋科苋属植物区系和物种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该新记录种的地理分布研究、入侵杂草的扩散与有效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新资料。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沙封区)是我国对暂不具备治理条件和不宜开发的连片沙化土地,通过封禁等方法预防土地沙化,恢复区域植被,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农户作为沙封区活动的主体,沙封区的建设对当地农户生计产生影响,为探究该区域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本文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以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张掖市临泽县为例,在SLA(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pproach)可持续分析框架基础上结合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敏感性影响。结果表明:(1)自然和人力资本显著影响纯农型生计策略的选择,物质和社会资本对农户选择兼农型生计策略的影响显著,而金融资本是农户选择非农型生计策略最主要的影响因素。(2)农户生计资本的储量影响农户对不同类型生计策略的选择,储量越多,选择的敏感性越强。(3)不同类型农户对调整现有生计策略的意愿存在较大差异,68%的纯农型和56%的兼农型农户希望调整现有的生计策略;但63%的非农户无调整现有生计策略的意愿。该结果对提高沙封区农户生计和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塔里木河流域地处西北干旱区是新疆重要的农牧资源交错带,研究该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对促进流域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灰水足迹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计算2006—2020年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农业灰水足迹强度和农业灰水足迹效率,基于SDGs可持续发展框架分析其时空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6年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整体处于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6.95×1010 m3(最高值)降至2017年的3.96×1010 m3(最低值),畜牧业灰水足迹在流域农业灰水足迹中年均占比为91.3%,是流域农业灰水足迹的主要来源。喀什地区对流域农业灰水足迹贡献率最高。(2)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强度由2006年的4.48×104 m3·hm-2下降至2017年的1.68×104 m3·hm-2,下降幅度为62.5%。2012年后,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与克州农业面源污染下降幅度较为明显。(3)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效率由2006年的0.6元·m-3上升为2019年4.03元·m-3。2012—2020年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不发达地区数量有所下降。为此,推进农区农牧耦合发展,调整畜禽养殖结构,提高畜禽粪便的资源化是塔里木河流域水环境改善关注的重点。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玫瑰(Rosa rugosa)具有很高的观赏效果和商业价值,但其花色比较单一,限制了玫 瑰的开发利用及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为了探究‘苦水玫瑰’、‘墨红玫瑰’和‘保加利亚 白玫瑰’3 个不同品种玫瑰的呈色物质,该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 PLC-Q-TOF-MS)联用检测花瓣类黄酮的种类和含量,通过 KEGG 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 富集分析,筛选出关键代谢物,并分析与花色表型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 3 个不 同色系玫瑰花瓣中共检测到 58 种代谢物,其中花青素只有一种为矢车菊-3-O 葡萄糖苷,约 占 30.45%;(2)K-means 聚类分析表明,共有 12 种关键代谢物注释到 KEGG 代谢通路中, 其中乔松素和杨梅黄酮是决定‘苦水玫瑰’和‘墨红玫瑰’花色呈红色的主要物质,圣草酚、 木犀草素和山萘酚是决定‘保加利亚白玫瑰’花色呈白色的主要物质。该研究结果可为具有 特定颜色玫瑰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并且促进玫瑰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关于珍稀濒危植物火焰兰属的研究资料较少,该文以云南火焰兰为研究对象,通过 显微镜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它的花形态和花药发育胚胎学特征。结果表明:(1)花形态 具有以下分类特征:唇瓣三裂,花距不明显;合蕊柱圆柱形;花药帽紫色具黄条纹;花粉团 一对,由黏盘及黏盘柄连接。(2)花药原基分化出一对侧生花药室,每个花药室的小孢子 囊中央分化出一条偏离中轴的不育隔膜组织,发育为一对不等大的次生小孢子囊;花药成熟 时,由于不育隔膜组织降解,形成两个深裂花粉团。(3)发育完整的花药壁有5~6 层,为“多 层型”花药壁,包括:表皮、2~3 层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细胞为单核、腺质型。 花药成熟时,药室内壁发生纤维状加厚,花药室在远轴端开裂散粉。(4)小孢子母细胞经 同时型胞质分裂,形成正四面体和左右对称排列的小孢子四分体,小孢子保持在四分体内, 经有丝分裂发育为2-细胞型的四合花粉,排列紧密,构成一个坚固的花粉团。花药发育过 程中,未观察到花粉败育现象。结合现有资料,该文分析了云南火焰兰的花形态和花药发育 中具有分类学意义的胚胎学特征,为火焰兰属的分类学和保护生物学提供了新资料。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海三棱藨草 × Bolboschoenoplectus mariqueter (Tang & F. T. Wang) Tatanov 的分类学 地位至今尚无定论。为明确海三棱藨草的分类学地位并探讨其与近缘种的关系,该研究分 别利用1 个核基因(ITS)和5 个叶绿体基因(matK、ndhF、rbcL、trnL 和trnL-trnF)的 DNA 条形码序列对海三棱藨草及其近缘种的4 种21 批样品进行扩增和测序,然后通过采 用相似性搜索算法对单一序列和序列组合的物种鉴定效率进行评价,最后基于贝叶斯推断 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1)ITS + matK 序列组合的物种鉴定成功 率最高,为71.4%,可实现海三棱藨草及其近缘种的种间区分、鉴定;(2)基于ITS + matK 序列组合构建海三棱藨草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同一物种的样品聚集度 较好,海三棱藨草与三棱草属 Bolboschoenus (Asch.) Palla 的物种聚为一支,明显与水葱属 Schoenoplectus (Rchb.) Palla 物种分开, 且海三棱藨草与海滨三棱草 Bolboschoenus maritimus (Linnaeus) Palla 形成单系。综上所述,ITS + matK 序列组合可作为海三棱藨草 及其近缘种物种鉴定的最佳条形码序列,研究结果不支持海三棱藨草为天然杂交种的观点, 而应将其归入到三棱草属中,海三棱藨草应为海滨三棱草的异名。该研究为海三棱藨草及 其近缘种的分类学研究提供了分子依据。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槲蕨为喀斯特地区典型的附生蕨类植物,主要通过其根茎附生于岩石的表面或缝隙中。 同时,槲蕨以干燥的根茎入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为研究Ca2+胁迫下槲蕨根茎中代谢物 的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不同浓 度(0、600、1 200 mmol·L-1)Ca2+胁迫下槲蕨根茎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1) 共鉴定到64 种差异表达代谢物。(2)在0、600 mmol·L-1 比较组中有48 个差异表达代谢物, 在0、1 200 mmol·L-1 比较组中有45 个差异表达代谢物,在600、1 200 mmol·L-1 比较组中有 44 个差异表达代谢物。(3)鉴定到的差异表达代谢物根据其化学分类归属信息进行归类, 分为5 类。该文结果表明,Ca2+胁迫影响槲蕨根茎的氨基酸代谢、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 木质素生物合成、脂肪酸代谢及其他途径。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初步揭示了参与槲蕨 根茎应答Ca2+胁迫的关键代谢物,为进一步研究槲蕨适应Ca2+胁迫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也为槲蕨根茎药材的品质改善提供新思路。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25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是我国西北干旱区药食同源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新疆南部自然居群中出现扁形和圆球形果实的两种个体,二者在不同海拔居群出现比例上存在差异。为了了解该物种异形果实的种子在不同海拔居群的萌发特性及其对不同气候类型荒漠环境的响应,对其在不同海拔居群的结籽率和种子质量、休眠、萌发特性及干旱胁迫的响应进行了室内控制性实验的比较研究,以期揭示该物种异形果实对新疆南部不同海拔荒漠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黑果枸杞扁形果实的结籽率高于圆球形果实;异形果实结籽率随着居群海拔的上升而逐渐降低,种子质量则随海拔的上升而逐渐升高。低海拔居群种子的吸水率比高海拔居群高,扁形果实种子的吸水率高于圆球形果实的种子。高温(20~30 ℃)、低浓度(0.1 mmol·L–1)的赤霉素及全黑暗条件是打破休眠的主要因素。圆球形果实的种子对高浓度30%PEG干旱胁迫的响应能力高于扁形果实的种子;低海拔居群果实的抗旱能力高于高海拔居群。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25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林分密度对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下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明确不同林分密度刺槐林下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变化有助于黄土区植被恢复与森林生态功能的提升。以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探究6种林分密度(950株·hm-2、1450株·hm-2、1950株·hm-2、2450株·hm-2、2950株·hm-2、3450株·hm-2)条件下林下植物群落组成特征、生长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1)研究区林下植物共有39科65属77种,其中灌木16科29属36种,草本植物25科36属41种,灌木层物种数在林分密度为1950株·hm-2时最多,草本层物种数在林分密度为2450株·hm-2时最多。刺槐林下植物群落主要以蔷薇科(Rosaceae)、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的植物为主,随着林分密度增加,优势种由阳生、中生性物种向阴生性物种过渡。(2)刺槐林中灌木的高度、地上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在各林分密度间无明显差异(P>0.05),灌草群落总盖度变化较小。(3)随着刺槐林分密度的增加,灌木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林分密度为1950株·hm-2时最大,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林分密度为2450株·hm-2时最大,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在林分密度为1950株·hm-2时达到最大。(4)不同密度的刺槐林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相似度达中等相似以上。林分密度为1950~2450株·hm-2时,刺槐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最佳,有利于其生态功能的提高与可持续发挥。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25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采用培养皿法,研究不同盐分类型和盐浓度对一年生早熟禾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测定其相对萌发率、相对发芽势、相对萌发指数、相对活力指数、相对胚芽长、相对胚根长和相对盐害率等指标,分析一年生早熟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不同盐分类型的响应。结果表明:(1)永昌种源一年生早熟禾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均高于其他3个种源。(2)在不同盐分类型、盐浓度及主要因素交互作用下一年生早熟禾的种子萌发和萌发期幼苗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碱性盐毒害强于中性盐,与萌发期幼苗的胚芽相比,胚根的响应更为敏感。(3)不同盐分类型对一年生早熟禾种子萌发期的盐害性强弱依次为:Na2CO3>NaHCO3>Na2SO4>NaCl。研究结果可为种植一年生早熟禾生态修复不同类型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