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6-0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肾细胞癌因起病隐匿,缺乏早期典型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确诊已经发生转移或晚期,根治性肾细胞癌切除术疗效较差。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在肿瘤中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但由于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因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缺乏循证依据。目的 系统评价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PD-L1)抑制剂治疗肾细胞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及PubMed、WebofScience、Embase、CochraneLibrary、ClinicalTrials英文数据库和手动检索以收集PD-1/PD-L1抑制剂治疗肾细胞癌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为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对照组为接受常规治疗或安慰剂。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09-30。由2位研究员独立提取和整理资料,依据Cochrane5.3手册标准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应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篇文献,研究对象7895例,试验组3936例,对照组395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优于对照组〔HR=0.87,95%CI(0.84,0.90),P<0.00001;HR=0.85,95%CI(0.78,0.92),P<0.00001〕;试验组客观缓解率(ORR)、部分缓解率(PR)、完全缓解率(CR)、基本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RR=1.72,95%CI(1.39,2.12),P<0.00001;RR=1.56,95%CI(1.20,2.01),P=0.0007;RR=3.05,95%CI(2.39,3.09),P<0.00001;RR=1.12,95%CI(1.05,1.20),P=0.0005〕;试验组疾病稳定率(SD)低于对照组〔RR=0.66,95%CI(0.62,0.72),P<0.0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疾病进展率(PD)、总不良反应发生率(AEs)、Ⅰ~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Ⅲ~Ⅴ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3,95%CI(0.53,0.99),P=0.05;RR=1.01,95%CI(0.89,1.04),P=0.60;RR=1.02,95%CI(0.88,1.17),P=0.82;RR=1.02,95%CI(0.88,1.19),P=0.80〕。Egger's检验结果均为P>0.05,表明各研究间发表偏倚不显著。结论 PD-1/PD-L1抑制剂治疗肾细胞癌可显著改善和提高患者的OS、PFS、ORR、PR、CR和DCR,而在安全性方面未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证实PD-1/PD-L1抑制剂治疗肾细胞癌在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6-0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寿命延长,慢性病的多病共存日益普遍。疾病种类多且病情复杂,为老年人健康管理提出挑战。共病模式作为研究的必要问题,国内研究相对缺乏。目的 研究中国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多病共存模式,帮助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多病共存现状。方法 选取中国健康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中60岁及以上被访者,选择人口特征学部分数据及健康状况的14种慢病数据。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潜在类别分析4种方法对中国老年人的共病模式进行探索,并对比不同方法所得结果。结果 最终共纳入10800例被访者数据。4种方法所得模式有所差异,但存在一致性的共病模式:(1)高血压、糖尿病或血糖升高、血脂异常;(2)慢性肺部疾患和哮喘;(3)关节炎或风湿病、胃部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4)中风、与记忆相关的疾病。结论 不同方法得到的一致模式,所包含慢病病因关系关联明显;共病模式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包含的病因关系复杂,且方法的原理不同。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6-0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术中淋巴结清扫的范围目前国内外仍存在争议。目的 探索临床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现状。方法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2022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15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目前临床进行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术时淋巴结清扫情况,包括是否行淋巴结清扫、淋巴结清扫范围及主要阳性淋巴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肿瘤在肝脏的位置将患者分为左肝组和右肝组。结果 152例患者中,83例患者肿瘤位于左肝(左肝组),69例位于右肝(右肝组)。其中共86例患者接受淋巴结清扫术,左肝组接受淋巴结清扫比例〔61例(73.5%)〕高于右肝组〔25例(36.2%)〕(P<0.05);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为(7.6±6.1)枚,左肝组〔7.0(4.0,10.5)枚〕和右肝组〔5.0(1.5,9.5)枚〕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6例接受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有39例(45.3%)病理学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阳性淋巴结),左肝组淋巴结阳性率〔34例(55.7%)〕高于右肝组〔5例(20.0%)〕(P<0.05);不论肿瘤位于左肝还是右肝,常规区域内清扫的阳性淋巴结中占比较高的均为第8、12、13组,其中排名第1位的为第12组,左肝组和右肝组分别为79.4%(27/34)和80.0%(4/5)。结论 不论肿瘤位于左肝还是右肝,第8、12、13组淋巴结是阳性率较高的淋巴结,手术中可能需要常规进行清扫。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6-0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推广卫生适宜技术,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开展了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目的 评价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推广脑卒中康复适宜技术的效果,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康复工作人员对脑卒中康复适宜技术推广方式的需求情况及希望通过参加脑卒中康复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达成的目标,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深入推进康复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7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8个深度贫困县为样本来源地,选取来自样本来源地8家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各人民医院所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工作人员,以及残联、民政系统和其他康复机构的康复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向其推广脑卒中康复适宜技术后,采用自设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比较参加脑卒中康复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前(2018-01-01至2018-06-30)和参与后(2020-07-01至2020-12-31)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月均门诊量、住院量及治疗收入。结果 于2018-07-15至2020-06-30开展脑卒中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康复适宜技术,以及脑卒中社区和家庭康复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推广的适宜技术涉及的内容包括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功能性电刺激、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镜像疗法、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管理及康复训练、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及康复护理等。共回收有效问卷384份。384名康复工作人员中,63.3%(243/384)认为适宜技术在区(县)内推广、应用很有意义;46.1%(177/384)认为项目在当地非常适用;37.5%(144/384)认为所在医疗机构稍加完善相关条件即可开展此项技术;46.9%(180/384)认为此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在技能操作上的难易程度为容易;通过培训,42.2%(162/384)表示对此项技术有所了解,还需再学习和接受培训。参加脑卒中康复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后与参与前相比,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月均门诊量、月均治疗收入明显增高(P<0.05)。在脑卒中康复适宜技术推广方式方面,康复工作人员对实操培训的需求最高〔63.0%(242/384)〕,对教学查房的需求最低〔19.8%(76/384)〕。期望通过参加脑卒中康复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提高操作能力〔77.1%(296/384)〕、理论水平〔65.6%(252/384)〕者占比分别位居第1、2位。结论 脑卒中康复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南疆地区脑卒中患者康复需求巨大,而南疆地区整体的康复医疗服务能力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可通过加强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鼓励康复工作人员参加进修、培训,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切实提高南疆地区康复医疗水平。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6-0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国内外评估失智症患者的工具种类繁多,但采用单个维度量表的评估往往具有局限性,且目前仍缺乏专门针对失智症患者综合评估工具的相关报道。基于此,本文对国内外失智症老年人综合评估工具进行综述,归纳了从需求和功能两个角度对失智症老年人进行评估的8个评估工具,并对各工具的内容、信效度、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我国失智症老年人评估工具的使用与开发提供借鉴。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6-0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完成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简称定向全科医生)基层履约岗位胜任情况受到广泛关注,加强继续医学教育是提升定向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重要举措。目的 了解贵州省定向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问题及需求,为完善定向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11—12月,采用目的性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贵州省9个市(州)39家乡镇卫生院的42名定向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分析,提取、归纳其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问题及需求。结果 经过三级编码,最终梳理出定向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相关的145个概念、23个范畴、5个主范畴,形成1条故事线:定向全科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实状况是主要阻碍因素,能力素质是外在驱动力,政策制度是重要保障,自身需求是内在动力,完善培训过程管理是关键环节。结论 贵州省定向全科医生自身培训意愿有待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质量、培训内容与需求切结合度、基层医疗机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支持力度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适合定向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及培训形式,以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6-0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全科医生主要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科人才队伍建设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目的 了解中国全科医生心理资本、职业认同与留职意愿现状,并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2021年3—5月,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抽取4632名全科医生进行电子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心理资本、职业认同和留职意愿。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分层回归及结构方程模型探索职业认同、心理资本与留职意愿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4376名全科医生(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47%)。全科医生心理资本总得分为(102.89±16.94)分,职业认同总得分为(33.93±8.95)分,留职意愿总得分为(21.69±4.04)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全科医生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职业认同与留职意愿、心理资本与留职意愿之间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2、0.459、0.236,P均<0.001)。多元分层回归分析提示,心理资本、职业认同对留职意愿有正向预测作用(b分别为0.079、0.361,P均<0.001),职业认同在心理资本对留职意愿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心理资本、职业认同可以正向预测留职意愿(b=0.032,P<0.05;b=0.446,P<0.001),职业认同在心理资本和留职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中国全科医生留职意愿处于中等水平,心理资本、职业认同与留职意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心理资本可通过职业认同影响留职意愿。提升全科医生的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感,有利于提高其留职意愿。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6-0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老年人跌倒会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制定有效的社区老年人跌倒干预政策是解决这一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举措。目的 从政策工具视角分析比较不同国家现行社区老年人跌倒干预政策的内容构成、重点举措和实施策略。方法 根据人口老龄化程度和经济收入水平,选取亚洲、北美洲、欧洲6个国家(日本、新加坡、泰国、美国、德国、俄罗斯)为样本国家,查阅其国家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政府部门及其直属机构,以及欧洲跌倒预防网络、美国老龄问题委员会、日本跌倒预防协会、德国健康保险协会等非政府机构官网,以“老年人,跌倒/坠落/意外伤害,预防”为关键词,检索2010年1月至2022年6月发布的全国性社区老年人跌倒干预政策文本,从需求型、供给型、环境型等政策工具维度和教育预防策略、评估策略等伤害预防策略维度进行文本分析。结果 24份政策文本中,政策工具维度共212个编码参考点,环境型、供给型、需求型政策工具应用占比分别为45.3%(96/212)、40.6%(86/212)和14.1%(30/212)。在高收入国家中,美国和德国应用供给型政策工具下的公共服务工具最多,占比分别为40.5%(17/42)和13.8%(8/58);新加坡重点应用供给型政策工具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工具〔24.1%(7/29)〕。在非高收入国家中,俄罗斯、泰国应用环境型政策工具最多,应用比例分别为51.3%(20/39)和55.6%(10/18)。供给型政策工具中公共服务被使用最多,占17.5%(37/212);环境型政策工具中,技术标准使用最多,占10.8%(23/212);需求型政策工具中,医保支付被使用最多,占4.7%(10/212)。此外,伤害预防策略维度共105个参考点,教育预防策略占比最高,为31.4%(33/105),工程策略占比最低,为5.7%(6/105)。高收入国家进入多部门协作政策执行阶段,非中高收入国家处于卫生部政策制定阶段。结论 六国侧重于应用供给型政策工具下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型工具的应用重点可以概述为医保经办干预服务、财政基金筹建干预项目、价格补贴吸引服务购买;环境型工具重规划、组织、宣传及标准制定。结合六国开展干预工作的优先事项和具体措施,充分借鉴完善公共服务、加强循证、规范技术标准、财政激励、医保经办、价格补贴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优化我国社区老年人跌倒干预政策。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6-0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是曲霉致敏引起的一种肺部疾病,由于患病率较低、病例报道较少、诊断标准存在争议,早期常被误诊、漏诊,导致治疗不当、病情加重。既往研究表明ABPA是支气管扩张(以下简称支扩)的病因之一,但其具体患病情况及临床特征还有待研究。目的 分析支扩患者中ABPA的患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支扩,同时检测了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血清总IgE、曲霉特异性IgE的门诊或住院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哮喘/喘息症状、实验室指标(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烟曲霉特异性IgE和血清烟曲霉特异性IgG)、胸部CT(支扩类型、受累肺叶数)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采用Smith评分评估支气管扩张的病变范围、Bhalla评分评估支气管扩张病变的严重程度。根据是否为ABPA将患者分为ABPA组10例和非ABPA组149例,并分析患者血清总IgE>60U/mL、血清总IgE>500U/mL、血清总IgE>1000U/mL、曲霉特异性IgE>0.35U/mL、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0.5×10^9/L的情况。结果 159例支扩患者中ABPA10例,7例有发作性喘息症状;作为诊断ABPA的必要条件,10例患者血清曲霉特异性IgE水平均升高(>0.35U/mL);9例血清总IgE>1000U/mL,1例血清总IgE水平<1000U/mL的患者同时满足3个其他条件(外周血嗜酸粒细胞>0.5×10^9/L、影像学支扩、血清曲霉特异性IgG阳性);9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10例患者中5例检测了曲霉特异性IgG,其中4例阳性。10例ABPA患者中有6例胸部CT符合中央型支扩,4例为非中央型支扩;均表现为囊状支扩。ABPA组受累肺叶数目、Smith评分和Bhalla评分均高于非ABPA组(P<0.05)。结论 在本中心诊断为支扩的患者中,部分病例符合ABPA诊断标准,提示对于中央型支扩或支扩程度较重、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的患者,应进行总IgE和曲霉特异性IgE检测,以利于ABPA的早期诊断。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5-2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脊柱退行性疾病是目前骨伤科临床最为常见的病种之一,也是中医骨伤科学的主要优势病种。中医手法是中医骨伤科学治疗该类疾病的常用手段,但现阶段中医手法疗效机制研究的仍不够深入,阻碍了手法研究的现代化进程与国际化推广。医工结合是近年来相关科学技术进步与中医药现代化需求相结合而产生的全新研究思路,有助于实现中医手法疗效机制研究现代化,促进中医手法的国际化推广。本文将从中医手法研究中机械工程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神经工程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现状为思路,梳理近年来“医工结合”研究模式下中医手法疗效机制现代化研究,为后续手法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5-2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自体富血小板浓缩物是通过抽取人体或动物血液经过离心获得的血小板浓缩物,主要包括第一代血小板浓缩物富血小板血浆(PRP)及第二代血小板浓缩物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因其促进伤口愈合及组织修复的作用,被广泛运用于口腔种植、骨缺损修复、烧伤整形等领域。近年来,自体富血小板浓缩物开始运用于改善卵巢功能、促进子宫内膜增生修复、治疗宫颈及外阴相关病变,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但目前缺乏对PRP、PRF在妇科领域研究成果的有效整合。本文系统、全面的梳理了自体富血小板浓缩物的制备、生物学特性以及在妇科多种疾病中的应用,以期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妇科相关疾病新的治疗思路,并为自体富血小板浓缩物研究应用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5-24
摘要:这个研究构建了社会结构行为理论,旨在为健康行为解释和干预提供一个新的框架。社会结构行为理论包括三个维度,基本社会结构、社会结构变化和现代社会,前者是社会结构的基本方面,而后二者是增量方面。社会生态学主张从个人认知和社会结构之间相互作用来理解健康行为。迄今为止,学术界一直独立地使用个体认知和社会结构来处理行为问题。从理论上讲,这两种理论的结合会增加理论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并比单一层面的理论更有效地进行行为干预。跨层次理论是由社会结构和个体认知相结合而形成的,包括平行组合和嵌套组合模型,旨在解释认知和社会结构对行为的综合作用。这些理论构建具有理论依据,显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实证研究表明,所构建的理论模型是可接受,社会结构对健康行为有显著影响。社会结构行为理论及其跨层次模型突破了社会结构和行为理论传统主张和做法,为健康行为的研究和进步开辟了新的天地。理论深度融合,从根本上进行认知提升,为将来努力的方向。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5-1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状态影响患者的手术方案和预后情况,需要寻找能够预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协助临床诊疗。目的 探讨肿瘤出芽(tumorbudding,TB)、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s)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22年3月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食管癌根治切除并留存石蜡标本的12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光镜和CK5/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患者癌组织中TB数量及TILs密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TB和TILs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OR=20.078,P<0.001)、TILs(OR=0.218,P=0.008)、脉管内癌栓(OR=28.609,P<0.001)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TB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5〔95%CI(0.763,0.907〕〕,TILs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656〔95%CI(0.558,0.753)〕。结论 TB、TILs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TB级别与TILs密度对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5-1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超重/肥胖女性呈逐年增长趋势,抑郁及焦虑状态、心理异常也有较高的发病率。超重/肥胖伴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缺乏对情绪和行为的有效应对,减重效果堪忧。目前国内外对这一人群的减重效果及情绪关注较少。目的 探讨基于在线监督的每日称重干预对超重/肥胖伴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体成分及情绪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随机对照研究,于2019年10月—12月采用志愿招募的方式,选取北京市海淀区92例超重/肥胖伴轻中度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按照1: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个体化指导科学饮食、合理运动控制体质量;试验组由专人在线监督患者每日自我称重并将体质量数据上报课题组,对照组每月监测患者体质量并由课题组收集体质量数据,共干预3个月。两组于基线和干预3个月后测量体成分、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体成分各指标及量表评分水平。结果 92例研究对象均完成了问卷及随访。干预后对照组患者体质量、BMI、体脂率、体脂肪、内脏脂肪面积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体质量、BMI、体脂率、体脂肪、内脏脂肪面积低于干预前(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超重/肥胖伴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基于在线监督的每日称重干预可有效减脂减重,改善其焦虑抑郁症状等不良心理状态,是一种简便、有效和安全的干预措施。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5-1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慢性肾脏病(CKD)以尿检异常或肾功能进行性下降为特征。CKD患者因肾功能受损、长期使用影响免疫系统的药物、或合并基础疾病较多,较正常人群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且感染后重症转化率及死亡率更高。对于CKD合并COVID-19感染的治疗,合理用药尤为重要。为此,本文通过整合目前治疗COVID-19相关药物的最新研究证据,包括抗病毒药物、抗炎药物、抗血栓药物、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与中和单克隆抗体,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常用对症治疗药物(如解热、止咳化痰及抗过敏药物等),突出在不同肾功能水平的用药调整方案,总结在CKD患者中使用相关药物的特殊考虑要点,以期供临床专业人员参考,辅助临床决策和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5-1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SYNTAX评分是基于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最常用的评分系统之一,临床上需要一种基于一般临床资料的评估方法,以提高其预测效力。目的 探讨CHA2DS2-VASc卒中风险评分在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triple-vesseldisease,TVD)或左主干病变(leftmaindisease,LMD)患者中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adversecardiovascularevents,MACEs)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09年1月-2014年5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PCI治疗的630例TVD/LMD患者,根据SYNTAX评分分为轻度病变组(0~22分)276例、中度病变组(23~32分)249例和重度病变组(≥33分)105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探究定量资料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CHA2DS2-VASc和SYNTAX评分是否为3年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CHA2DS2-VASc评分预测3年内发生MACE的效能。使用Delong方法对CHA2DS2-VASc评分、SYNTAX评分以及两评分系统联合预测MACE的ROC曲线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SYNTAX评分组在年龄、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SYNTAX评分、CHA2DS2-VASc评分、3年内MACE、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HA2DS2-VASc评分与SYNTAX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109,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1.753,95%CI(1.047,2.938)〕、LVEF〔OR=0.962,95%CI(0.942,0.982)〕、SYNTAX评分〔OR=1.028,95%CI(1.002,1.055)〕及CHA2DS2-VASc评分〔OR=1.210,95%CI(1.070,1.369)〕是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YNTAX评分预测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是0.638,CHA2DS2-VASc评分预测MACE的AUC是0.619。联合应用SYNTAX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预测MACE的AUC是0.685。使用Delong方法进行头对头比较发现,SYNTAX与CHA2DS2-VASc评分预测MACE的AUC差值为0.019(P=0.587),提示SYNTAX与CHA2DS2-VASc评分都具有对MACE的预测效果,但其AUC差值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应用SYNTAX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预测MACE与SYNTAX评分单独预测MACE的AUC差值为0.0469(P=0.046),与CHA2DS2-VASc评分单独预测MACE的AUC差值为0.0659(P=0.0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HA2DS2-VASc评分系统可用于预测TVD/LM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3年内MACE的发生情况,联合CHA2DS2-VASc与SYNTAX评分系统,可有效提高对3年MACE的预测价值。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5-0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道世界性难题。2009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为近14亿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一浓缩了各方利益博弈交锋的十年医改,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其改革成效的探讨和实证已然成为学界热议之题。目的 梳理并分析新医改进程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数据变迁及其背后所映射的发展成效。方法 于2009年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家庭健康询问调查”作为基线数据,以及后续2015年及2019年的随访数据。选取自评不健康率、慢性病患病率作为衡量居民健康状况的指标,选取两周就诊率、住院率作为衡量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指标。利用集中指数及其分解法探索新医改十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结果 新医改十年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的自评不健康率总体下降,慢性病患病率逐年上升,2009、2015、2019年的自评不健康率分别为20.37%(4107/20160)、17.75%(3216/18114)、19.51%(3527/18074),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13.01%(2623/20160)、19.45%(3523/18114)、26.28%(4750/18074);卫生服务利用的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2009、2015、2019年的两周就诊率分别为6.43%(1296/20160)、5.66%(1026/18114)、8.06%(1457/18074),住院率分别为8.89%(1792/20160)、10.66%(1931/18114)、13.23%(2392/18074)。健康公平性及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得到一定改善:2009、2015、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自评不健康率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241、-0.0952、-0.0980,慢性病患病率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013、-0.0815、-0.0810,两周就诊率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688、-0.0113、-0.0512,住院率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390、-0.0294、-0.0612。公平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则从较为单一的经济收入为主导的现象逐步演变为由年龄、经济收入、患慢性病情况、文化程度等多因素多方面互相影响的局面。结论 新医改十年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逐步得到改善,但应进一步关注由于老龄化、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医疗改革新问题和不公平现象。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5-0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老年人是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可有效降低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展为重症、危重症患者甚至死亡的风险。目前,我国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且鲜少有研究者探讨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行为。目的 分析我国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率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8月3—14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常州市武进区、郑州市中牟县、西宁市城中区和牡丹江市林口县1323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对其进行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人接种第一剂新冠疫苗、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的因素。结果 96.60%(1278/1323)的老年人接种了第一剂新冠疫苗,91.76%(1214/1323)的老年人完成了新冠疫苗全程接种,79.67%(1054/1323)的老年人接种了新冠疫苗加强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年龄为60~64岁的老年人相比,年龄≥75岁的老年人接种第一剂新冠疫苗的可能性更小〔OR(95%CI)=0.27(0.11,0.62),P<0.05〕;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相比,未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接种第一剂新冠疫苗的可能性更大〔OR(95%CI)=2.07(1.12,3.84),P<0.05〕;感知利益水平越高的老年人接种第一剂新冠疫苗的可能性越大〔OR(95%CI)=1.39(1.07,1.79),P<0.05〕。与年龄为60~64岁、保持规律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相比,年龄≥75岁〔OR(95%CI)=0.34(0.19,0.59),P<0.05〕、未保持规律体育锻炼〔OR(95%CI)=0.64(0.42,0.96),P<0.05〕的老年人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的可能性更小;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相比,未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的可能性更大〔OR(95%CI)=1.59(1.05,2.40),P<0.05〕。与年龄为60~64岁、来自中部地区的老年人相比,年龄≥75岁〔OR(95%CI)=0.55(0.36,0.86),P<0.05〕、来自东部地区〔OR(95%CI)=0.47(0.34,0.64),P<0.05〕的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的可能性更小;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相比,未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的可能性更大〔OR(95%CI)=1.54(1.15,2.06),P<0.05〕;感知严重性水平越高的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的可能性越大〔OR(95%CI)=1.06(1.00,1.11),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年龄为60~64岁、来自中部地区的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相比,年龄≥75岁〔OR(95%CI)=0.35(0.19,0.65),P<0.05〕、来自东部地区〔OR(95%CI)=0.49(0.29,0.83),P<0.05〕的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的可能性更小;感知严重性水平越高的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的可能性越大〔OR(95%CI)=1.09(1.01,1.18),P<0.05〕。与来自中部地区的未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相比,来自东部地区的未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的可能性更小〔OR(95%CI)=0.44(0.29,0.68),P<0.05〕。结论 在开展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高龄和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通过加强新冠疫苗知识的宣传,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率。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5-0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全科医生队伍的长久、稳定发展对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现国家大健康战略目标至关重要。全科医生是否继续从事全科医学职业主要取决于其对全科医生职业的信心。探讨已结业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学员对全科医学职业认知情况,可以为今后培训内容改进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调查已结业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对全科医学职业认知情况,从而为能够更好地留住全科人才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省10家全科住培基地2014—2017年入培且已结业的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课题组设计,本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学员基本信息、住培情况、目前工作情况、对全科医学的职业认知。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由学员自行填写。结果 共发放问卷326份,回收有效问卷271份(83.1%),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工作者77例(28.4%)。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学员对全科医学学科地位、全科医生社会地位的评分高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者(P<0.05);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学员中80.6%(62/77)愿意将全科医生作为终生职业,该比例明显高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者(P<0.05)。不同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学员对全科医学学科地位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不同文化程度学员对全科医生社会地位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学员对全科医生职业前景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母亲职业、目前工作单位学员将全科医生作为终生职业的意愿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员认为前三位限制全科医学发展的因素分别为:配套政策不完善(150例,55.4%)、薪酬待遇低(146例,53.9%)、基层医疗设备落后(137例,50.6%)。结业后是否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学员对各项限制因素的选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员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优势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能更好给予居民健康指导(213例,78.6%);能够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缓解大医院压力,避免资源浪费(165例,60.9%);能切实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162例,59.8%)。结业后是否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学员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项优势的选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1例学员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劣势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薪酬待遇低(212例,78.2%),硬件设备落后(181例,66.8%),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111例,41.0%)。结业后是否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学员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劣势中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偏远农村发展落后,子女今后教育问题值得深思”两项的选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选项的选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母亲文化程度及职业、是否独生子女和目前工作单位是影响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对全科医学职业认知的因素。配套政策和薪酬制度是影响全科医学发展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主要因素,基层硬件设备和全科医生的子女教育保障也需要被关注。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4-2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培养了大量基层卫生人才。到2021年夏季,首届订单定向毕业生已完成服务期面临留任和离开的选择,收入情况是影响其选择的重要的影响因素,而现有关于订单定向毕业生收入情况研究仍较少。目的 应用订单定向医学生队列研究的面板数据,比较分析订单定向毕业生和普通临床毕业生的收入在职业生涯早期的变化趋势,分析影响收入变化的因素。方法 选取青海大学、广西医科大学、九江学院和赣南医学院4所医学院校,从2015到2019年每年建立订单定向毕业生队列,并匹配选取同届的普通临床毕业生作为对照,进行基线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家庭信息等。于2016、2017、2018和2020年共进行4次随访调查,内容包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情况、通过执业医师考试情况、工作情况等信息。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订单定向毕业生和普通临床毕业生收入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倾向评分匹配(PSM)对结果进行稳定性检验。结果 毕业后前两年,订单定向毕业生的收入高于普通临床毕业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毕业两年后,订单定向毕业生的收入低于普通临床毕业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完成规培情况、通过执业医师考试情况、职务、毕业年限是订单定向毕业生收入的影响因素(P<0.05);完成规培会使订单定向毕业生收入降低47%,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和职务晋升分别使其收入增加16%、10%,在毕业后第3、4、5年订单定向毕业生的收入较毕业第1年时的增幅分别为7%、16%和34%。换工作、毕业年限是普通临床毕业生收入的影响因素(P<0.05);换工作使普通临床毕业生收入增加15%,在毕业后第3、4、5年普通临床毕业生的收入较第1年收入的增幅分别为27%、83%和101%。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完成规培情况、通过执业医师考试情况、换工作、编制、毕业年限对订单定向毕业生和普通临床毕业生收入的影响不同(P<0.05)。利用PSM后的数据进行双向固定相应模型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原始样本的结果相似,一致性较好。结论 订单定向毕业生的收入起点较高,但增速明显低于普通临床毕业生,两者收入差距逐年拉大,主要原因为订单定向毕业生规培结束后失去规培补助及工作机构的不同带来的收入差异。同时订单定向毕业生出现毕业时长增加收入反而降低的现象,将严重影响其基层服务的绩效和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