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刘金铜
  • 太行山区植被NPP 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本文基于2000—2014 年MODIS NPP 数据, 结合同期土地利用变化、气温、降水和DEM 数据, 运用趋势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及分区统计法等方法, 研究了太行山区2000—2014 年植被NPP 时空变化特征, 分析了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植被NPP 变化的影响, 为太行山区植被资源管理及生态环境调控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 (1)太行山区植被NPP 多年平均值为284.0 g(C)·m2·a1, 耕地、林地和草地的NPP 均值分别为302.5 g(C)·m2·a1、258.1 g(C)·m2·a1、286.5 g(C)·m2·a1。(2)2000—2014 年太行山区植被NPP 整体呈上升趋势, 但大部分植被NPP 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 16.17%的植被NPP 显著或极显著升高, 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西侧; 0.88%的植被NPP 显著或极显著降低, 零散分布在研究区内。(3)不同植被类型NPP 变化速率为草地>耕地>林地。(4)基于区域平均计算, 太行山区植被NPP 与降水显著正相关(P0.05)。基于像元计算, 植被NPP 与降水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区面积比例为23.82%, 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北段, 几乎没有显著负相关区; 植被NPP 与气温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区面积比例为8.42%, 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西侧, 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区面积比例为0.81%, 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最北端。(5)研究期内气候因子对植被NPP 的升高整体上表现为促进作用, 而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太行山区生态环境保护仍应以减少人为干扰为主。

  • 基于二分类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太行山丘陵区县域耕地资源潜力估算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耕地红线划定与人-地资源矛盾日益突出背景下, 耕地资源潜力的研究与开发日显重要。我国耕地面积近2/3 分布在山区, 因此山区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其资源潜力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华北地区的太行山为研究区域, 选择耕地占比和资源潜力最大的丘陵区典型县——河北省井陉县为研究案例, 选取13 个影响耕地资源潜力的基本生态要素, 包括5 个地形要素和8 个直接气象要素或由气象要素计算得到的间接气象要素, 引入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 运用偏最大似然估计向前引入法的拟合方法, 筛选提取影响耕地资源潜力的关键生态要素; 由模型参数Wald2 统计量分析影响耕地资源潜力的关键生态要素的贡献率排序; 由模型参数回归系数β分析耕地资源潜力与生态要素的相关关系; 由模型参数发生比率OR 分析量化关键生态要素对耕地资源潜力的影响, 最终建立Logistic 回归模型。基于此模型, 在GIS 软件中得到井陉县耕地资源潜力分布图, 进而估算出县域耕地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 13 个影响井陉县耕地资源潜力的基本生态要素中8 个为关键生态要素; 关键生态要素中地形要素配置比气象要素配置更为重要; 年平均气温和寒冷指数与耕地资源潜力呈负相关关系, 其余生态要素则呈正相关关系; 由回归模型估算出井陉县具备垦殖为耕地资源的土地面积为60 400 hm2, 而根据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得出的现有耕地资源为45 600 hm2, 由此井陉县尚具有14 800 hm2 的后备耕地资源, 相当于现有耕地面积的32.5%, 这说明在不考虑垦殖所带来的可能负效应的前提下, 井陉县具有较大的后备耕地资源开发潜力, 该结论为井陉县后备耕地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