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母亲的依恋风格影响对婴儿敏感性的认知过程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22

    摘要: 母亲敏感性对孩子的发育发展至关重要。尽管以往诸多研究已发现依恋风格会对母亲敏感性产生影响,但这些研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依恋风格与母亲敏感性认知过程的关系,因此现有研究无法回答依恋风格为何会对母亲敏感性产生影响。母亲敏感性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整合了与母亲敏感性有关的关键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并将其认知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基于该模型,我们回顾了依恋风格在母亲情感感知、母亲归因、动机反应和反应选择四个阶段的个体差异及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应从时间维度深化依恋风格对母亲敏感性认知过程的影响;应拓展母亲敏感性的多种认知结构对其认知过程的共同影响;应关注情境因素在依恋风格与母亲敏感性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此外,还应进一步探讨依恋风格对母亲敏感性情绪过程和认知过程的双重影响。

  • “冷”/“热”执行功能缺陷影响ADHD儿童核心症状的作用机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以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为核心症状的神经发育障碍, 与前额叶发育异常所致的执行功能缺陷密切相关。基于此, 从神经-认知-行为的发展途径提出执行功能缺陷可能是认知层面上导致ADHD核心症状的发病机理, 其中与背侧前额叶相关的冷执行功能缺陷可能是导致注意缺陷核心症状的主导因素, 而与腹内侧前额叶相关的热执行功能缺陷可能是导致多动、冲动核心症状的主导因素。一方面, 冷执行功能缺陷主要引起工作记忆表征维持失败、抑制控制能力不足、认知转换困难等方面, 这些缺陷进一步导致了个体在注意持续、注意选择和注意转移上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 热执行功能缺陷则带来厌恶延迟、奖赏加工异常、动机失调等问题, 使得个体行为抑制失败, 更容易做出冲动性选择, 从而表现出多动、冲动等核心症状。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检验和完善冷、热执行功能缺陷影响ADHD核心症状的理论模型以及从认知神经层面上提供更多的实证证据, 同时还需从生态层面考察冷和热执行功能缺陷对ADHD核心症状的交互影响, 并基于执行功能开发对ADHD核心症状具有个性化、精准化、长效化的干预方案。

  • 脑电的重测信度:在多项静息态和任务态实验中的对比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基于脑电探讨心理过程的认知神经机制, 需要信号本身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本研究多角度对比了睁眼、闭眼两种静息态脑电以及精神运动警觉任务、Oddball两种任务态事件相关电位的重测信度。发现静息态的重测信度普遍优于任务态, 其中闭眼静息态又比睁眼静息态的重测信度更高, alpha频段的重测信度在所有频段中最高。对于两种任务态, 在时域上均表现为刺激出现后200 ms左右较高的重测信度。在空间上, 5种状态的结果都表明中央区域比外周区域的重测信度更高, 这可能与外周区域更容易出现伪迹有关。本研究涉及多个静息态和任务态脑电实验, 在频域、时域、空域三个维度的特征上, 较为全面地对比了重测信度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 为后续研究脑电信号重测信度选择合适的实验范式和指标提出了建议, 对于基础和临床领域的脑电应用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不同依恋风格者的记忆偏好:基于两种加工方式的解释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记忆作为信息加工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了近年依恋认知领域的研究热点, 回顾以往研究发现, 不同依恋风格者的记忆偏好有所不同, 且结果并非总是连续一致的。基于依恋相关的社会信息加工的理论模型, 同时结合依恋的系统功能模型, 可以总结出图式化加工与策略性加工两种不同的加工方式, 以解释此前研究中的分歧。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探究两种加工方式的机制方面的问题, 增加对焦虑型个体记忆偏好的考察, 以及关注两种加工方式在改善不安全依恋状态中的应用。

  • 母爱行为对子代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基于动物模型的结果与思考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母爱行为是一种具有强烈动机和规律性的本能行为, 主要表现为产仔的雌性对幼崽的一系列关爱和保护。母爱行为对子代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现有研究表明母爱行为不仅影响子代焦虑、抑郁、恐惧、冲动控制等情感及认知、学习能力, 还与子代成年后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有关, 并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虽然关于母爱行为对后代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目前已有较多的研究, 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十分详尽具体的阐述。在这篇综述中, 主要阐述了母爱行为对后代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并且就当前研究的局限性进行总结。最后针对这些不足进一步对未来在该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一些相应的改善方法。

  • 心理学视角下的人生目标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从心理学视角对人生目标予以研究非常重要。目前, 对此的一系列研究进展显示:在概念上, 尽管不同研究者对人生目标的认识存在差异, 但却一致同意它是一种能持续地赋予人生以方向和意义的动机性概念; 在对人生目标的测量上, 主要关注于“人生目标感”的高低程度及人生目标的内容两方面; 对人生目标功能的研究显示, 高人生目标感与更好的压力应对、健康行为及身心状态相联系, 但不同内容类型的人生目标是否存在功能差异尚需探讨; 在影响因素上, 影响人生目标感高低和人生目标内容的因素十分复杂, 大体可划分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类。进一步的研究需继续澄清概念、完善测量体系并系统化相关研究, 并应考虑相关文化差异问题, 以更好服务于人生目标的培育工作。

  • 时序知觉影响因素与思考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时序知觉是在几十毫秒到几百毫秒内, 对事件的同时性、非同时性和顺序性的知觉。对时序知觉的影响因素的探索可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研究取向。自下而上的研究探讨刺激的物理特征、被试的生物学特征, 以及实验方法对时序知觉的影响。而自上而下的研究探讨因果信念、情绪、文化对时序知觉的影响。今后的研究还应结合行为实验与神经科学技术, 深入探讨时序知觉的两种加工方式是分离的还是同时进行的, 以及揭示控制时序加工的脑区。

  • 回溯式时距估计的计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回溯式时距估计是以记忆为主要成分, 且事后才知要对两个相继事件之间的间隔时间或某一事件持续时间的长短进行估计。可分为近时和远时的回溯式时距估计, 两者的计时机制与记忆有关, 但各有侧重:前者侧重短时或长时记忆, 直接证据来源于即时回忆单一或多个认知任务以估计时间, 间接证据则聚焦于物理、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后者侧重自传体记忆, 可从问卷或访谈的测量方式以及主客体特征的影响两个方面来寻找证据。今后需以整合的观点深入探究回溯式时距估计的计时机制, 拓展回溯式时距估计行为测量的研究, 并开展对回溯式时距估计神经生物学基础的探讨。

  • 依恋视角下自传体记忆提取的差异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自传体记忆是关于个人生活的记忆, 依恋理论为自传体记忆的理解提供重要的理论框架。本文以个体依恋风格的差异为视角, 根据Conway和Pleydell-Pearce’s的自我记忆系统(Self-Memory System)总结出在自传体记忆提取的过程中, 依恋系统具有目标导向、防御排斥和情绪调节的作用。安全型相较于非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在自传体记忆提取的数量、具体性、准确性、通达性和情绪强度、情绪唤醒度上具有优势。未来研究可以从依恋系统的激活, 焦虑型、回避型依恋在记忆提取中具体成分的差异, 依恋与不随意自传体记忆提取的关系上来探讨。

  • 体育锻炼促进认知功能的脑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不同类型的体育锻炼对各种群体的多种认知功能均具有促进作用, 而相关的生理机制也在不同水平得到研究。在微观水平, 体育锻炼有利于脑细胞的营养供给和能量代谢, 并且能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触生成。在宏观水平, 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提升海马和小脑等脑结构的体积, 还影响脑区激活水平和脑区间功能连接。值得注意的是, 体育锻炼对认知的促进效应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个体差异、时间, 以及体育锻炼和认知刺激的相互作用等, 这些影响因素也为在两个水平上系统地阐明体育锻炼促进认知的脑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 失眠患者静息态脑网络的改变:网络内与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异常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失眠已成为现代人群中的一种高发健康问题。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以其数据采集便利性和无创性, 成为失眠研究的主要成像手段之一。基于近年来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发现, 失眠患者存在前额叶、颞叶、前扣带回、脑岛等认知-情绪神经环路的异常。大尺度脑网络是涵盖多个脑区、功能相对单一的大脑结构。失眠患者存在默认网络、突显网络、认知控制网络和负性情绪网络内部活动与连接异常, 而且呈现出以默认网络为核心, 包含认知控制网络、突显网络、负性情绪网络的网络间连接异常模式。此外, 结合症状、治疗和大尺度脑网络的视角, 可为失眠的“精准治疗”提供神经理论依据。未来研究可结合大数据和多模态分析技术, 验证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已有发现。而失眠的纵向追踪和队列研究会有利于进一步阐释失眠的神经机制。

  • 回溯式时距估计的动态性及心理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时间流逝过程中, 回溯式时距估计动态性体现在短时延迟和长时发展两个方面。前者聚焦秒、分级的延迟, 将其归为背景变化或由目标时距引发的认知差异; 后者聚焦跨年龄(如婴儿、儿童到成年)的个体发展, 认为主要是信息加工速度的差异。最后, 从综合视角出发, 认为其动态性可能是由不同时距信息心理表征的差异造成的, 这体现时间认知的分段综合性。未来需以时间流逝的动态视角开展回溯式时距估计的心理表征研究, 深入探讨与目标时距紧密相关的计时策略在回溯式时距估计中的作用, 并扩展年龄、人格类型等个体差异方面的动态特征研究。

  • 人格判断的线索及其有效性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透镜模型强调线索的有效性是人格判断准确的重要条件。已有研究表明, 文字信息, 语音内容, 面孔图片, 反映不同情境的视频片段以及面对面交流涉及的言语、非言语信息在人格判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 网络背景下常规的文字、视频信息等同样能够有效反映个体的人格特质, 而与人格特质密切相关的网络语言、表情的使用, 状态更新与点赞等特殊线索的有效性也值得深入探究。未来对人格判断线索的研究应加强现实生活情境以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 考虑不同线索间的相互比较以考察线索有效性的适用条件, 深入探究网络情境中个体行为线索的有效性。

  • 表情对婴儿面孔图式效应的调节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婴儿面孔图式效应是促进早期亲子关系形成的一种先天本能反应, 该效应一直被认为主要是受婴儿面孔结构的影响。但近年来表情对该效应的影响开始得到关注, 在以成人面孔为基线的条件下, 婴儿面孔图式效应量会因表情不同而有所变化, 表现出中性婴儿面孔图式效应最强的现象。鉴于目前对该现象的成因及其神经机制知之甚少, 所以本项目拟先建立一套婴儿与成人同面孔多表情图片系统; 然后以此为基础, 分别考察面孔表情不确定性是否会调节成人对不同表情婴儿面孔的偏好和注意偏向, 并探究其相应神经机制, 促进养育脑研究在我国的开展。

  • 催产素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母性行为的调节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分娩后一段时间内出现的严重抑郁发作现象。研究表明, 催产素不仅参与分娩过程和正常的母性行为表达, 也在调节产后抑郁的发病及患者的母性行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功能受损, 这可能导致了母性行为表达质量的下降; 催产素可以通过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来调控母性行为, 作用于内侧视前区(MPOA)来激活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环路从而影响伏隔核内多巴胺的分泌; 催产素对产后抑郁症中母性行为的调节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五羟色胺系统的功能来发挥抗焦虑作用, 也可能是通过与其它激素的交互作用来加速母性行为的表达。未来研究进一步明确催产素在中枢神经环路中的功能差异, 以及社会支持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催产素的使用带来的影响。

  • 重复性急性应激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及调控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关于急性应激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单次急性应激情境下。然而, 相比单次急性应激, 对重复暴露于同一应激源的研究更能反映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历的应激事件。与单次应激不同, 重复性急性应激与应激适应有关, 能够节省资源, 具有很强的进化和适应意义, 但目前关于重复性急性应激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却知之甚少。鉴于此, 研究运用事件电位相关技术、鼻喷催产素和催产素受体基因型分析方法, 探讨重复性急性应激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及内部机制, 并进一步探讨通过内部和外部调控重复性急性应激反应后攻击行为的变化。

  • 语义距离与创造性思维关系的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为探究语义距离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提供了可靠且有效的研究方法。近些年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 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基于创造力联想理论及扩散激活模型, 通过元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语义距离与创造性思维的整体关系, 并且分析了以往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本文经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后获得14项研究, 提取r值作为效应值(共53个效应值, 4729个独立样本), 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元分析。结果显示:语义距离与创造性思维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 = 0.379, 95% CI [0.300, 0.452]); 二者的相关强度受到被试年龄和创造性思维不同测量指标的调节。研究结果表明语义距离与创造性思维关系密切, 同时解释了以往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上述结果不仅能为更深入地探讨创造性思维的认知神经机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解释, 而且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语义距离与创造性思维二者的关系及其边界条件, 为更好地解释、预测和提升创造力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启示。

  • 依恋对情绪调节过程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以依恋理论为基础的研究已证明依恋对情绪调节的影响, 但这些研究忽视了情绪调节作为一个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因此现有研究无法回答依恋为何会对情绪调节产生影响。扩展过程模型将情绪调节分为三个阶段, 并清晰地描述了情绪调节的过程以及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该模型来看, 在情绪调节的三个阶段均可发现与依恋有关的个体差异, 并且依恋对于情绪调节早期阶段的影响可能是导致后期阶段产生个体差异的原因。未来的研究应在探讨依恋对情绪调节的影响的同时关注环境因素的影响; 设计新的实验范式以证实情绪调节三阶段的连续性并探索依恋影响情绪调节的潜在机制; 探讨依恋对情绪调节灵活性的影响。此外, 未来的干预研究应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改善非安全依恋个体的情绪调节。

  • 拖延行为的发展认知机制及神经基础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拖延是指尽管预见到拖延会带来不利后果, 人们仍自愿推迟开始或完成某一计划好的任务。研究表明, 不同文化背景下有15%~20%的成年人存在慢性拖延, 超过70%的学生承认自己存在学业拖延, 部分学生还会形成特质性拖延。严重的拖延不仅影响人们的学业、工作和生活, 甚至还会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鉴于目前对于拖延产生的核心机制、形成的关键期以及发展认知神经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本项目拟从拖延的时间决策理论出发, 首先系统探明拖延决策的核心机制, 尤其是远期价值评估、延迟折扣和自我控制能力等在拖延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加工机制和神经基础; 其次结合行为-环境变量-脑的多模态数据, 从发展角度探究拖延形成的关键期(敏感期)、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认知神经机制; 最后从行为干预和脑的可塑性角度出发, 试图制定各关键年龄阶段拖延预防与干预的临床方案。本研究的开展对于把握拖延形成的认知机制、神经基础及其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对于拖延行为的预防和干预也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 时空干扰效应:基于贝叶斯模型的解释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时空干扰效应是指时间知觉受空间信息干扰或空间知觉受时间信息干扰而出现错觉的现象。部分研究认为时空干扰是不对称的, 空间对时间的干扰总是更大; 还有研究认为时间和空间相互干扰的强度受实验因素影响, 一般来说, 空间对时间的干扰更大, 但时间也能对空间产生同等程度甚至更大的干扰。在回顾隐喻理论和量值理论的主要观点之后, 重点分析贝叶斯模型对时空干扰效应的解释, 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应关注的三个问题, 即拓展贝叶斯模型对时空干扰效应的解释范围, 探明基于贝叶斯推断的时空干扰神经机制和探索时空干扰的调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