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赵成章
  • 黑河中游湿地胡杨蒸腾速率与叶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2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干旱区湿地植物叶片蒸腾作用与叶性状的关联性研究,对揭示植物叶片叶脉网络性状、叶片形态构建模式与植物体内水分平衡间的内在联系至关重要。以黑河中游湿地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研究对象,按胡杨林距离水域的远近分别设置:I(离水域30~110 m, 土壤含水量(SMC)58.23%)、II(离水域160~240 m, SMC 40.53%)、III(离水域290~370 m, SMC 28.36%)3个样地,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胡杨叶片蒸腾速率(Tr)与叶性状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逐渐减小,胡杨林的高度、胸径和郁闭度均逐渐降低,光合有效辐射(PAR)显著增加;(2)胡杨叶片的叶脉密度、叶厚度、净光合速率(Pn)、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逐渐增加,而叶脉直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逐渐减小;(3)3个样地胡杨Tr 与叶脉密度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4)在样地I和样地III,胡杨Tr 与叶脉直径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在样地II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为适应土壤水分的梯度性变化,胡杨种群通过优化叶性状的资源投入以调控叶片蒸腾耗水,实现对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和光合碳同化产物的合理分配,体现了干旱区内陆河湿地植物对特殊生境的生态适应机制。

  • 盐沼湿地植物的群落分类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对土壤水盐的响应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6-10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展内陆盐沼湿地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对土壤水盐的响应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盐沼湿地植物群落的环境可塑性机制。本文采用TWINSPAN和CCA等方法,研究小苏干湖内陆盐沼湿地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苏干湖湿地植物可以分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赖草(Leymus secalinus)、赖草、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披针叶野决明(Thermopsis lanceolata)、盐地风毛菊(Saussurea salsa)+赖草、水麦冬(Triglochin palustre)+海韭菜(Triglochin maritimum)和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阿尔泰薹草(Carex altaica)等6个群落类型,各植物群落通过适应各自区域内土壤水盐的运移规律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土壤含水率、土壤Ca2+、Cl-和地下水埋深对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影响最显著。内陆盐沼湿地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水盐因子之间的关系是湿地植物长期适应特殊生境的结果,体现了盐沼湿地植物较强的耐受性和生态适应性。

  • 秦王川盐沼湿地角果碱蓬种群聚集分布格局与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6-09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植物种群的多尺度集聚与聚块特征变化是植物对环境协同适应的结果。运用成对相关函数与零模型方法,依据微地形的土壤盐分分布规律设置4个样地,在2 m×2 m的样方内设置400个小格子记录植物株数并取土样,分析了兰州秦王川盐沼湿地土壤盐分梯度下角果碱蓬种群(Suaeda corniculata)种群空间格局的集聚分布内在特征。结果表明:角果碱蓬种群集聚分布范围内呈现2个关键尺度的集聚现象,小尺寸聚块的集聚或叠加形成复合大尺度聚集,整体表现为嵌套双聚块分布;随着土壤盐分递减,种群集群分布中大聚块尺寸趋于增大,小聚块尺寸差异不明显;大尺寸聚块的数量明显减少,小聚块数量随种群植株数量变化,整个梯度呈现降低趋势;小聚块中植株个体平均数逐渐减少,复合大聚块中包含小尺度聚块平均数量呈降低趋势。内陆盐沼湿地土壤环境异质性背景下角果碱蓬种群集群分布中聚块特征的梯度变化,是植株个体形态与构成的调整适应,种群正负向生态关系、庇护与自疏效应梯度转换的结果。

  • 秦王川湿地柽柳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5-29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环境因子与植被分布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揭示植物种群的形成机制和生态适应策略、预测植被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小尺度下干旱区湿地生境中环境因子对柽柳(Tamarix gansuensis H.Z.Zhang)空间分布的影响,在秦王川国家湿地保育区,基于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运用Maxent模型分析了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离河流距离、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等7个环境变量对柽柳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柽柳在秦王川国家湿地保育区内呈聚集分布,多分布在土壤含水量15%-30%、土壤导电率≤5 ms/cm、离河流18-70 m、海拔1890-1913 m、沟间地或沟坡地上;其空间分布主要受土壤含水量、含盐量和离河流距离3个环境变量的影响;海拔、坡度和离河流距离3个环境变量与土壤含水量、含盐量负相关(P < 0.05),坡位变量则与之相反。土壤水、盐含量等土壤因子是影响湿地植被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环境因子,水文因子和地形因子通过控制湿地土壤水、盐含量,改变局部环境条件,间接影响湿地植被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