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地形对高寒固沙植物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水是植物生存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对沙区植物水分利用的研究已成为沙地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的关键。本文以青海湖湖东沙地3种典型固沙植物——樟子松、小叶杨、沙棘为研究对象,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δ18O和δD),结合IsoSource模型,对微地形影响下的各潜在水源(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及植物主要水分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具有微地形差异,表现在迎风坡低地土壤含水量高于沙丘顶部和迎风坡中部,且9月土壤含水量处在最高值。(2)木质部水的δ18O值在不同微地形条件下具有树种差异性,樟子松在迎风坡低地的δ18O值最小,而沙棘和小叶杨在迎风坡中部的δ18O值最小。(3)不同植物的主要水分来源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差异,6月樟子松和沙棘在不同微地形条件下均以深层土壤水为主要水分来源,而小叶杨在沙丘顶部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在迎风坡中部和低地对中层土壤水的利用较大,但随着降水量的增加,9月各树种转而主要利用浅层和中层土壤水。总而言之,高寒沙地固沙植物的水分利用模式受微地形条件的影响,且不同物种对降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响应。

  • 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对梭梭人工林防风效应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研究不同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对梭梭人工林防风效应的影响,为优化干旱区防风固沙林结构提供科学依 据。以梭梭为原型,利用仿真植物设计了3种密度、4种种植点配置的品字形林带,编号与对应植株的株行距分别为 A:17 cm17 cm,B1:34 cm17 cm,B2:17 cm34 cm,C:34 cm34 cm,通过风洞模拟试验,对林带在密度和种植点位 发生变化时的流场和防风效应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A、B1、B2、C林带的风速减速区(U/U0B2>B1>C,林带防风效 应与林分密度间为非线性关系,林带在带后近地层风速降幅的比例关系为A:B:C6:3:2。具体造林时,应根据土壤 水分承载力确定造林密度,在此基础上,优先选用小株距,大行距的种植点配置方式。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关中地区农业粮食生产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6-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针对陕西省关中区域1978-2017年的农业生产数据,在分析关中40 a农业粮食生产的趋势变化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关中农业生产中的地理环境和生产投入等主要因素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关中农业粮食生产的趋势变化呈现周期为3 }7 a的循环增长方式,平均每周期峰值增长率为4.5% o (2)主成分分析研究后得出,第一主成分全是地理因素指标,方差贡献率达到0.554,对关中地区农业粮食生产起着非常显著的决定影响作用,包括受灾农田面积(不含病虫害)、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成灾农田面积(不含病虫害),有效灌溉耕地面积、耕地面积;第二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0. 25,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和农业生产的生命补给。包括农业用电量、化肥、农用机械等生产资料投入和主要粮食作物稳产面积、劳动力投入因素指标;第三主成分为农药应用量,方差贡献率为0. 068,影响较小。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为0. 872。通过对关中地区农业粮食生产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为政府部门提出数据支撑和相关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