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雍太文
  • 施氮量对玉米/大豆套作系统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10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揭示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土壤氮素转换的调控机理和根际微生态效应, 以种植模式为主因素[设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和玉米/大豆套作(IMS)3 种处理], 以玉米、大豆施氮总量(玉米、大豆施氮比例 为3∶1)为副因素[设不施氮(NN, 0 kghm2)、减量施氮(RN, 180 kghm2)和常量施氮(CN, 240 kghm2)3 个处理],研究了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下不同施氮量对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相应单作相比, 套作下玉米根际土壤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提高25.37%和8.79%; 套作大豆根际土壤真菌、放线菌、固氮菌数量高于单作大豆; 套作玉米根际土壤蛋白酶、脲酶活性和套作大豆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各施氮水平间, 减量施氮下玉米、大豆根际土壤真菌数量较常量施氮和不施氮均有所提高; 施氮提高了玉米、大豆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 大豆根际土壤固氮菌数量以减量施氮最高, 比不施氮和常量施氮高17.78%和5.67%; 玉米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和大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均以减量施氮为最高。适宜的施氮量不仅能增加玉米/大豆套作土壤中真菌、放线菌、固氮菌的数量, 还能提高土壤蛋白酶、脲酶活性, 调节土壤氮素的转化, 促进玉米/大豆对土壤中氮素的吸收, 实现节能增效。

  • 带状套作复光后不同大豆品种干物质积累模型与特征分析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了研究套作下高产类型大豆复光后的干物质积累特征, 本研究共采用14 个高、中、低产量水平的大豆为材料, 比较了不同大豆产量类型品种与玉米套作, 复光后的干物质积累特征差异。结果表明: 1)高产类 型大豆复光后干物质积累量为32.99 g·plant1, 较中、低产类型分别高26.82%和91.51%(两年均值)。2)不同产量类型大豆复光后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复光后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和平均干物质积累速率呈高产类型>中产类型>低产类型, 高产类型大豆最大干物重积累速率的时间大致在复光后41~42 d, 中低产类型则在复光后33~37 d; 高产类型大豆复光后干物质渐增期天数、积累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积累速率和积累量均显著高于中、低产类型。3)产量与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时间、平均干物质积累速率、渐增期的持续时间及干物质增量、快增期平均积累速率及干物质增量、缓增期平均积累速率及干物质增量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 套作下高产类型大豆复光后较强的干物质积累优势主要表现在复光后渐增期, 而复光后渐增期较强的干物质积累能力主要在于其较长的渐增期持续天数。

  • 套作大豆形态、光合特征对玉米荫蔽及光照恢复的响应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探寻大豆在荫蔽胁迫及光照恢复后的形态建成和光合生理的响应策略, 选用‘简阳九月黄’、‘江浦黑豆’和‘永胜黑豆’ 3 个大豆材料, 以单作和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 分析套作荫蔽及光照恢 复后大豆形态特征、光合速率、叶片解剖结构、光合色素含量等参数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 套作种植下, 大豆在第5 片复叶展开(V5)期明显受玉米荫蔽胁迫, 与单作大豆相比, 株高显著增加, 茎粗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降低; 其茎、叶和柄生物量分别是地上部生物量的58%、37%和6%, 而单作下分别为36%、50%和14%, 套作荫蔽下大豆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中心由叶片改变为茎秆。同时, 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绿素a 含量、叶绿素a/b 及净光合速率下降, 但叶绿素b 含量和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比值增加。玉米收获解除荫蔽胁迫后, 在大豆鼓粒期(R6), 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与单作的差异缩小,茎、叶和柄生物量为地上部生物量的41%、49%和10%; 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比V5 期(玉豆共生期)分别增加117%、99%和81%; 光合色素与单作相比差异不显著, 但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单作。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下的3 个大豆材料的单株产量差异较大, ‘简阳九月黄’、‘江浦黑豆’和‘永胜黑豆’的单株产量分别较单作下降33%、64%和40%。因此, 大豆能够通过形态、光合生理特征的可塑性来适应光环境, 但品种间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