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 绝经激素治疗联合盆底肌训练对尿失禁患者盆底结构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4-1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绝经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逐渐增加,压力性尿失禁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目的 探索绝经期激素治疗(MHT)联合Kegel运动对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结构以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就诊于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年期门诊的绝经综合征伴轻中度SUI患者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2∶1分为MHT组和对照组,MHT组再按1∶1随机分为替勃龙亚组和雌孕激素联合治疗(EPT)亚组。对照组和MHT组均给予盆底肌训练(PFMT)治疗,又称Kegel运动,15~30min/次,2~3次/d,2~3次/周,连续12个月。对照组在PFMT基础上口服坤泰胶囊,4粒/次,3次/d,持续治疗12个月。MHT组在PFMT基础上,同时给予绝经激素治疗。EPT亚组包括雌孕激素连续联合(戊酸雌二醇片1mg+地屈孕酮片10mg,1次/d)、雌孕激素连续序贯疗法(芬吗通12个疗程),替勃龙亚组口服替勃龙,连续用药12个月。检查治疗前后各组及亚组间血清雌二醇(E2)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尿道旋转角(URA)、逼尿肌厚度(BDT)、膀胱尿道后角(PVUA)、肛提肌裂孔面积(LHA)以及尿失禁量、尿失禁评分、临床疗效、改良Kupperman绝经指数(KMI)评分、改良牛津肌力分级的变化。结果 研究结束时,MHT组失访7例(其中替勃龙亚组失访5例,EPT亚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3例;最终共纳入65例。治疗1年后,MHT组和对照组FSH、E2、MOS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MHT组和对照组PUVA、BDT、UR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HT组LHA低于对照组(P=0.028)。治疗1年后,EPT亚组和替勃龙亚组PUVA、BDT、URA、LH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MHT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EPT亚组和替勃龙亚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4)。治疗1年后,MHT组尿失禁量、尿失禁评分、KM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HT联合盆底肌锻炼对盆底结构有一定改善作用,并且可以显著缓解尿失禁症状;然而,EPT和替勃龙在改善患者盆底结构和缓解临床症状方面并无明显差别。

  • 《老年人潜在不适当处方筛查工具/处方遗漏筛查工具(STOPP/START)标准》解读:第3版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4-1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老年人潜在不适当处方筛查工具(STOPP)/处方遗漏筛查工具(START)由2008年爱尔兰Cork大学附属医院专家组首次发表并予2015年进行第二次更新。自发表以来,该标准在发现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加强对老年人滥用药物的监管、减少老年人药品不良事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年第3版STOPP/START标准发布,在第2版基础上增加、修订和删减了一些标准,最终形成190条潜在不适当用药标准。新标准根据最新的老年人合理用药研究结果和临床证据,提供了更新、更实用的循证医学依据。本文对STOPP/START标准(第3版)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为我国潜在不适当用药标准更新和完善提供参考,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思考和建议。

  • 身体活动和睡眠对中老年人腰背痛的独立和联合影响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4-1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中老年人腰背痛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身体活动和睡眠是占据24h生命周期的两个核心生活方式组成部分,坚持充足的身体活动和良好的睡眠对健康至关重要,且两者均与腰背痛有关。目的 调查我国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病率,分析身体活动和睡眠两大行为要素对其发病的独立影响和联合影响,为行为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排除没有提供人口学、身体活动、睡眠和腰痛数据的参与者,筛选出符合标准的45~69岁中老年13496例,收集其一般人口学信息和行为相关信息。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检验身体活动、睡眠时间和腰背痛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构建睡眠时间在身体活动与腰背痛之间的中介模型进行中介作用分析。结果 13496例调查对象腰背痛患病率为39.0%(5269/13496);我国中老年人睡眠不足(1.96,且身体活动影响腰背痛的路径不显著(β=0.105,P>0.05),故睡眠时间在身体活动与腰背痛的关联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结论 有超过1/3的中国中老年人患有腰背痛,身体活动水平越高或睡眠时间越短,腰背痛患病风险越高,睡眠时间在身体活动与腰背痛发挥完全中介效应,即高强度身体活动所带来的腰背痛风险经由睡眠时间锐减所完全传递,充足的睡眠时间在降低高强度身体活动所带来的腰背痛发病风险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老年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并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降低腰背痛患病风险。

  • 伦蒂南拮抗亚砷酸钠诱导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实验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4-01

    摘要: 目的 探讨伦蒂南(香菇多糖,Lentinan, LNT)对亚砷酸钠(sodium arsenite, SA)诱导C57BL/6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干预效应。方法 实验分为4组(8只/组):分别为对照组、亚SA染毒组、LNT干预+SA染毒组、LNT对照组,对C57BL/6小鼠进行SA染毒处理(SA溶于去离子水,10.0 mg/L饮用水暴露,8周)以及LNT干预处理(1.0 mg/kg,肌肉注射,隔日一次,8周),实验结束后收集肝组织样本,通过肝组织切片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沉积特征,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肝组织甘油三酯(TG)和脂联素(APN)水平,应用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法(LSD)检验比较组间统计学差异。 结果 相比对照组,SA染毒组小鼠显示肝组织脂质沉积,APN水平下降,而TG水平上调(P0.05)。 结论 SA诱导C57BL/6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可能与APN水平下调有关,LNT干预可升高APN水平以拮抗SA诱导的C57BL/6小鼠肝脏脂质沉积。

  • 界首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服药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4-0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降压用药不仅仅要考虑患者血压特征,也要考虑患者并发症情况。现阶段,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比较缺乏。目的 调查安徽省界首市购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高血压患者服药现状,描述患者服药行为与患者特征之间的关联,探索患者用药调整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基层高血压患者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2021年7—8月从安徽界首市随机抽取48个行政村,通过面对面调查法采用自制问卷收集患者特征和服药数据,参照《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将问卷中患者提到的降压药分为如下5类:A类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B类为β受体阻滞剂,C类为钙通道阻滞剂(CCB),D类为利尿剂,E类为单片复方制剂。通过科大讯飞智能语音血压计的后台获取患者上传的近1年血压数据,分析不同特征患者的服药行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患者用药调整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中“联合用药”是指服用复方制剂或2种以上降压药,“用药调整”是指患者过去服用其他降压药。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高血压患者3005例,其中男1291例(43.0%)、女1714例(57.0%),平均年龄为(65.5±9.8)岁,高血压服药率为79.1%,联合用药率为40.2%。2376例服用降压药的患者中,不同类型降压药服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部分患者存在联合用药):E类(39.6%)、C类(35.1%)、D类(20.3%)、A类(20.1%)、B类(3.7%);服用最多的降压药为复方利血平(33.7%)。对于年均血压≥160/100mmHg的患者,仍有12.2%和4.9%未服用降压药。患者联合用药以E类降压药为主。年均“舒张压≥100mmHg”且“患合并症”的患者,调整后A类和C类降压药的服用率增加相对较多,年均“收缩压≥160mmHg”且“未患合并症”的患者,调整后E类降压药的服用率增加相对较多。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服药年数长(OR=1.042,95%CI=1.031~1.053,P<0.001)、初中以上文化程度(OR=1.488,95%CI=1.195~1.853,P<0.001)、合并高血脂(OR=1.267,95%CI=1.052~1.525,P=0.013)、合并心血管并发症(OR=1.394,95%CI=1.166~1.667,P<0.001)、合并脑血管并发症(OR=1.258,95%CI=1.040~1.522,P=0.018)是患者用药调整的促进因素,高龄(OR=0.980,95%CI=0.971~0.990,P<0.001)是用药调整的抑制因素。结论 界首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较高,主要服用E类和C类降压药。基层医生对各类降压药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对二级高血压患者以及存在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管理,尤其是联合用药策略的应用有待提升。

  • 2014—2021年北京市儿童过敏性疾病门诊就诊构成比及变化趋势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4-0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在全球人群中急剧增长,已经影响着10%~40%的世界人口。该类疾病常在儿童期始发,但我国尚缺乏10年内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趋势分析数据,本研究拟通过对单中心电子病历数据进行挖掘,从而为国内过敏性疾病预防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流行病学支持。目的 分析2014—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0~18岁儿童过敏性疾病门诊就诊年度构成比及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4—2021年医院信息系统门诊电子病历数据,对过敏性疾病就诊年度构成比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计算不同性别、年龄过敏性疾病包括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结膜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症、严重过敏反应等疾病的就诊年度构成比。进一步分析年度构成比排名稳定在前10位的过敏性疾病构成比变化趋势。结果 2014—2021年门诊过敏性疾病就诊儿童累计1231890例次,去除缺失数据后共纳入1231863例次,其中男童727082例次(59.0%),女童504781例次(41.0%);过敏性疾病就诊患儿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46.9%);过敏性疾病就诊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删除过敏性紫癜、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等非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纳入疾病谱分析病例1208265例次。2014—2017年儿童过敏性疾病门诊就诊构成比前5位分别是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2018—2021年儿童过敏性疾病门诊就诊构成比前5位分别是过敏性鼻炎、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支气管哮喘。年度构成比变化趋势分析显示,2014—2021年,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及食物过敏占全部过敏性疾病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构成比峰值分别达45.4%、11.1%及2.8%;湿疹、荨麻疹及支气管哮喘构成比呈下降趋势,构成比峰值分别为46.5%、24.9%及11.3%。结论 2016—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过敏性疾病门诊就诊例次在全院门诊就诊例次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2014—2021年,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及食物过敏年度构成比呈上升趋势,湿疹、荨麻疹及支气管哮喘年度构成比呈下降趋势。

  • 基于Markov链的上海市枫林社区骨质疏松全人群防治工作的成本效果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4-0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逐步深化,社区对全人群的单病种防治工作也在不断优化,但目前仍缺乏合适的方法来评价社区防治的成效。目的 通过分析2016—2022年度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骨质疏松全人群防治措施的成本效果,探究社区单病种全人群防治的初步成效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 本研究以4293例枫林社区2016-2022年度接受骨质疏松防治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根据骨密度值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三种状态:健康、低骨量、骨质疏松,以此构建Markov模型,分析不同状态转移的影响因素,并依据Markov模型预测值结合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计算QALY增量,统计2016—2022年防治工作投入的所有成本,以成本/QALY增量比来评价防治效果,通过文献检索确定的健康效用值和期望寿命计算求得QALY。结果 枫林社区骨质疏松防治总成本为33814102.15元。第一次诊断时社区骨质疏松防治人群的总QALY为77098.2889,人均均值为17.959,标准差为9.34;第二次诊断时防治人群的总QALY为79616.9361,人均均值为18.546,标准差为9.342,两次诊断QALY的差值为2518.6472。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2132.9070元/QALY,ICER值小于1倍(66965.10元)人均GDP,表明干预方案完全具有成本效果。结论 本研究结合Markov模型及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对枫林持续接受骨质疏松随访管理的人群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显示枫林社区的骨质疏松防治干预方案是值得投入的,为后续骨质疏松的精准防治决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国际化发展视角下中印传统医学对比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3-2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我国重要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资源,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重要内容。在全球传统医学体系中,印度传统医学具有极大影响力,印度传统医药的发展现状、国际化发展战略及影响等方面与中医药具有可比性。本文从国际化发展视角出发,从卫生服务、卫生人力资源、传统药物生产能力、卫生系统财政拨款及医保政策、健康治理、产品出口规模及目标市场、国际化发展及影响七个方面对中印传统医学进行对比,旨在借鉴其国际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提出思考,从而积极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加深海外中医药文化认同及推进中医药参与全球健康治理贡献重要力量。

  •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全球公众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已有相应的再灌注治疗策略,但AMI相关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仍然是全世界人口死亡的原因之一。尤其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因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病变程度严重,尽早发现和判断该部分患者远期预后相对困难,因此寻找相对简便、易获得的实验室指标,有利于为2型糖尿病(T2DM)合并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MACCEs的预测提供依据。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比值(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CEs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4—2019年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的1683例T2DM合并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检查检验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5.6年,以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发不稳定型心绞痛、非致死性脑卒中、新发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再次血运重建作为MACCES。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MACCEs组508例和非MACCEs组1175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AMI患者MACCEs事件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远期MACCEs的预测效能,使用净重分类改善指标(NRI)和综合判别指数(IDI)评价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预后评估的改善效果。结果 1683例患者中508例(30.18%)患者出现MACCE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OR(95%CI)=1.994(1.142~3.483)]、冠状动脉植入支架长度[OR(95%CI)=1.031(1.002~1.062)]、CRP[OR(95%CI)=0.950(0.915~0.986)]、Alb[OR(95%CI)=0.933(0.880~0.989)]及CAR[OR(95%CI)=5.582(1.705~18.277)]是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MACCEs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CAR中位表达水平(0.86),将患者分为CAR<0.86组和CAR≥0.86组,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CAR≥0.86组MACCEs发生率高于CAR<0.86组(52.68%与22.92%;χ2=65.65,P<0.001)。ROC曲线显示CAR预测患者发生MACCE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8(95%CI=0.702~0.754),最佳截断值为0.576,灵敏度为0.617,特异度0.747。在基线模型基础上,与CRP、Alb相比,CAR能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效果[C指数=0.149,P<0.01;NRI=0.377(0.067,0.597),P<0.05;IDI=0.166(0.025,0.257),P<0.05]。结论 CAR是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CEs发生风险的有效预测指标。

  • 补肺益肾组分方Ⅲ组分配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气道重塑的干预作用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3-2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重大慢性疾病,气道重塑是其重要病理机制。补肺益肾方对COPD 疗效较好,其有效成分组成的补肺益肾组分方Ⅲ(ECC-BYF Ⅲ)与之疗效相当,可显著改善 COPD 模型大鼠气道重塑,但其组分配伍规律尚待揭示。目的 基于 COPD 大鼠模型评价 ECC-BYF Ⅲ及其组分配伍对 COPD 气道重塑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 ECC-BYF Ⅲ组分分成补气、补肾、化痰、活血四类,按数学排列组合的方法将其分成不同的组分配伍组。2018 年 5—9 月进行动物实验。216 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ECC-BYF Ⅲ、不同组分配伍及氨茶碱组,共 18 组,每组 12 只。1~8 周,采用香烟烟雾暴露联合反复细菌感染的方法制备 COPD 稳定期大鼠模型(正常组除外);9~16 周,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苏木素 - 伊红(HE)染色技术观察气道壁及气道平滑肌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12(MMP-1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胶原蛋白(COL)-1、COL-3、MMP-12 等气道重塑相关指标水平。Region(R)值综合评价各组分配伍对 COPD 大鼠气道重塑的干预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ECC-BYF Ⅲ及其组分配伍、氨茶碱组大鼠气道壁厚度均降低,ECC-BYF Ⅲ组、补气化痰组、扶正化痰组、扶正活血组、补气祛邪组、氨茶碱组大鼠平均气道平滑肌细胞数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ECC-BYF Ⅲ组、补肾组、补气化痰组、补气活血组、补肾化痰组、补肾活血组血清 bFGF 水平降低,ECC-BYF Ⅲ组、扶正组血清 MMP-12 水平降低,ECC-BYF Ⅲ及其组分配伍、氨茶碱组 BALF MMP-12、BALF COL-1 水平均降低,ECC-BYF Ⅲ组、补肾组、化痰组、活血组、扶正组、补气化痰组、补气活血组、补肾活血组、扶正化痰组、补气祛邪组、补肾祛邪组及氨茶碱组 BALF COL-3 水平均降低(P<0.05)。对 COPD 大鼠气道壁厚度、气道平滑肌增生情况、血清及 BALF 中所有气道重塑相关指标进行 R 值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除化痰、祛邪组分配伍外,ECC-BYF Ⅲ及其余组分配伍和氨茶碱组均可改善 COPD 大鼠气道重塑(P<0.05),以补气祛邪、扶正化痰、补气活血组分配伍改善 COPD 大鼠气道重塑效果较好。结论 ECC-BYF Ⅲ及其组分配伍可不同程度干预 COPD大鼠气道重塑,其中以补气祛邪、扶正化痰、补气活血(均含补气类组分:人参皂苷 Rh1 和黄芪甲苷)组分配伍效果较为显著。

  • 门诊经验沟通与GLTC沟通对门诊医生情绪状态及沟通细节影响的比较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3-2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门诊医生是医院诊疗活动主要提供者,门诊医生的积极情绪及有效的医患沟通方式是优质医疗服务的保证。目的 比较门诊医生经验性沟通与GLTC沟通的医生情绪状态和沟通细节完成情况,为今后提高医生沟通技巧、改善医生情绪状态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7月—2022年1月,在江苏省南京市随机抽取4家三级综合医院中6个科室的24名门诊医生为研究对象,并选取符合患者纳入标准的门诊医患沟通场景作为沟通细节完成情况的观察场景。对所有纳入的同一批次门诊医生先开展个人经验式沟通方案(记为经验沟通组),然后开展门诊GLTC医患沟通方案培训,一周后开展门诊GLTC沟通方案(记为GLTC组),比较经验沟通组、GLTC组沟通前后简明心境量表(BPOMS)各维度的得分情况及沟通细节要点完成率情况。结果 经验沟通组医生沟通后BPOMS的疲劳维度得分高于沟通前(P<0.05);沟通后GLTC组医生BPOMS的疲劳、困惑维度得分低于经验沟通组(P<0.05);GLTC组的和蔼注视(接待)、礼貌语言(接待)、微笑(接待)、不轻易打断患者、适时点头回应、安抚、告知必要性、耐心(实验检查)、征询患者意见、耐心(诊疗与交流)、通俗讲解、语言安慰、态度友善、起身(结束与交代)、和蔼注视(结束与交代)、礼貌语言(结束与交代)、微笑(结束与交代)等沟通细节要点的完成率高于经验沟通组(P<0.05)。结论 和门诊经验性沟通相比,门诊GLTC沟通更能改善医生情绪状态,缓解医生疲劳,同时相应沟通细节完成率提高,部分沟通细节完成率仍有提升空间。

  •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质量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3-2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疗水平和质量尚不明确,缺乏系统的评价和监测。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Hp感染的诊疗及管理现状,评价其诊疗质量,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方法 于2022年5—6月向上海市16个行政区共计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3875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全科医生发放调查问卷,调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Hp感染根治处方规范化情况、Hp感染检测情况、Hp感染根治药物配备情况、Hp感染诊疗管理情况、Hp感染诊疗中困难问题,以及社区全科医生对Hp感染诊疗认知情况等。结果 上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Hp感染处方根治方案正确率仅为32.0%。上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有能力开展Hp感染检测的卫生服务中心比例较高,近80%。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配备基本的根治Hp所需的药物,但铋剂配备率低,为54.6%。Hp诊疗规范督查率80.0%。Hp感染规范化诊疗培训需求较高,占66.7%。在Hp感染诊疗中,存在主要困难为药物配备不齐全、医生诊疗能力不足和设备不足。社区全科医生对Hp感染诊治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结论 上海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进一步加强开展Hp检测的能力,特别是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增加购入Hp相关检测设备、试剂,完备Hp根治所需相关药物等。此外,需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Hp感染规范化诊疗培训,提高全科医师对Hp感染的诊疗能力,同时加强Hp诊疗规范督查,进一步提高社区全科医生Hp感染诊疗能力。

  • 基于HPV疫苗接种意愿影响因素的人格与信息说服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3-17

    摘要: 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有效途径,然而我国疫苗接种情况并不乐观,许多年轻人对于接种HPV疫苗犹豫不决。研究表明,信息说服是提高疫苗接种率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将聚焦说服信息内容,探究影响因素和个体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通过在线招募284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包含不同影响因素信息的说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选择更有效的影响因素对产生促疫苗接种的说服效果是必要的,并且个体的大五人格特征会对信息的说服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本研究可为疫苗接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对于促进公共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可穿戴/移动设备在隐匿性心房颤动管理中的应用进展和挑战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3-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引起心力衰竭、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致死率、致残率增加。隐匿性房颤无明显临床症状,且发作不规律,漏诊率高,无法及时规范诊疗,更易导致不良临床结局。近期临床研究表明可穿戴设备在隐匿性房颤的筛查和管理中有显著优势。本文基于国内外近年相关文献复习,对可穿戴设备在隐匿性房颤筛查与管理中的最新研究现状、临床结局、成本效益、应用挑战及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在隐匿性房颤管理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更多循证证据支持。

  • 医院-社区-患者慢病管理一体化路径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影响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3-0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手术后肠癌患者需要面对许多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术后管理极为重要。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医院 - 社区 - 患者慢病管理一体化路径干预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根据不同的术后干预方式,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联合管理组(n=36),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术后干预,联合管理组遵循构建的慢病一体化路径进行联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实验室指标、复发转移、死亡、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情况的变化。结果 术后 3 个月和 6 个月,联合管理组患者的癌胚抗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1.4 ng/mL vs.3.2 ng/mL,χ2=-4.653,P0.05),而在术后 6 个月,联合管理组患者的复发转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5.6% vs. 22.5%,χ2=4.395,P=0.036);此外,在术后 3 个月和 6 个月,联合管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0 vs. 16.2%,χ2=3.981,P=0.046;5.6% vs. 25.0%,χ2=5.388,P=0.020)。但两组患者在术后 6 个月的死亡率方面差异不具有显著性(2.8% vs. 7.5%,χ2=0.165,P=0.685)。在患者术后 6 个月和 1 年的生命质量评分中,联合管理组均高于对照组患者[(48.74±2.16)分 vs.(44.73±3.41)分,t=-5.922,P<0.001;(42.03±1.94)分 vs.(36.98±4.65)分,t=-5.952,P<0.001],在焦虑评分中,联合管理组均低于对照组患者[(60.12±6.23)分 vs.(63.56±4.72)分,t=2.650,P=0.010,(66.49±5.67)分 vs.(72.41±5.25)分,t=4.600,P<0.001]。结论 医院 - 社区 - 患者慢病管理一体化路径能减少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降低肠癌的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命质量并改善焦虑症状,对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的现状与挑战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3-0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45年来初级卫生保健发展历程,利用2010—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3—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2018—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基层卫生相关数据、2023年世界银行中国和中高低收入国家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平均期望寿命等数据,总结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实施进展和成就。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发展历程分四个阶段,取得成效包括初级卫生保健网络逐步健全、基本医保覆盖全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经费和覆盖面逐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稳步提升、妇女和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位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目前仍面临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医保资金比重下降、运行机制缺乏活力、薪酬水平低激励不足等问题。本文总结了国际经验对中国初级卫生保健的启示,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策略。

  • 免疫失衡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机制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2-1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免疫失衡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相关免疫细胞包括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因子包括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中药单体/化合物或复方可通过多通路、多靶点调节免疫治疗 IBS-D。本文从免疫失衡与肠道感染、菌群失调、脑肠轴紊乱、内分泌紊乱的关系等方面,对中药单体/化合物和复方靶向免疫治疗IBS-D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与梳理,并同时印证了脾为之卫与免疫相通之处,以期为中医药通过免疫介导途径治疗IBS-D及相关疾病提供思路。

  • 肠道菌群:儿童肥胖的重要参与者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2-1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儿童肥胖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新挑战。研究表明,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改变可通过影响机体营养吸收与代谢、诱发炎症反应及肠-脑轴的调控等机制促进儿童肥胖的发展。目前,双歧杆菌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被发现能够降低体内脂肪含量、发挥抗炎特性及增强肠道屏障功能,而普雷沃氏菌则与膳食纤维诱导的个体糖代谢改善密切相关。针对具有改善机体糖脂代谢作用的部分肠道菌群进行转化应用,将有助于儿童肥胖的早期防治。本文主要介绍了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对儿童肥胖的影响以及肠道菌群参与肥胖发病的机制,重点阐述了短链脂肪酸在调节肠道菌群和改善肥胖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从肠道菌群视角干预儿童肥胖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基于不同年龄脑卒中患者躯体感觉与运动功能相关性研究及全周期康复思考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2-1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躯体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功能障碍,二者损伤均会导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社会参与等受限,但仍缺乏研究证据从多角度分析二者间的关系。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1年内不同年龄患者整体、上肢和下肢躯体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4月于福建省内多家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1年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使用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定子量表(FMA-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表(NIHSS)感觉子项目评估患者的躯体感觉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子量表(FMA-M)、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Berg平衡量表(BBS)、NIHSS运动子项目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改良巴氏指数(M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青中年组(18~64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康复评定指标的差异,分析躯体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精神心理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患者254例,平均年龄(61.012.3)岁;脑卒中平均病程30.0(17.0,65.5)d。老年组患者112例(44.1%),青中年组患者142例(55.9%)。两组FMA-S与FMA-M评分均呈正相关(rs分别为0.313和0.171,P<0.05),NIHSS感觉项目与FMA-M评分均呈负相关(rs分别为-0.199和-0.177,均P<0.05)。老年组FMA-S-UE、FMA-S-UE轻触觉、FMA-S-UE本体感觉分别与FMA-M-UE、Brunnstrom上肢、Brunnstrom手评分呈正相关,分别与NIHSS上肢项目评分呈负相关(P<0.05);青中年组患者FMA-S-UE及FMA-S-UE轻触觉分别与FMA-M-UE、Brunnstrom手评分呈正相关,FMA-S-UE本体感觉与FMA-M-UE、Brunnstrom上肢评分呈正相关(P<0.05)。老年组患者FMA-S-LE、FMA-S-LE轻触觉、FMA-S-LE本体感觉分别与FMA-M-LE、Brunnstrom下肢、BBS评分呈正相关,FMA-S-LE及FMA-S-LE轻触觉分别与NIHSS下肢项目评分呈负相关(P<0.01);青中年组患者FMA-S-LE、FMA-S-LE本体感觉分别与FMA-M-LE、Brunnstrom下肢、BBS评分呈正相关FMA-S-LE轻触觉与Brunnstrom下肢、BBS评分呈正相关,FMA-S-LE、FMA-S-LE本体感觉分别与NIHSS下肢项目评分呈负相关(P<0.05)。老年组患者FMA-S与MBI评分呈正相关(rs=0.270,P<0.05)。老年组患者FMA-S与HADS-A、HADS-D评分呈负相关(rs分别为-0.300、-0.374,P<0.01),NIHSS感觉项目与HADS-D评分呈正相关(rs=0.235,P<0.01)。结论 脑卒中后1年内患者躯体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年龄可能对躯体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心理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影响。

  • 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相关行为及生命质量的差异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2-1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快速增长,多重慢病日趋突出,导致慢性病防治工作难度较大。不良健康相关行为是可改变的慢性病危险因素,探索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相关行为潜在类别及其与生命质量的关联有助于识别其健康相关行为类别特征,挖掘影响生命质量的风险行为,为开展精准健康管理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提供参考。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多重慢病老年人的健康相关行为潜在类别以及各潜在类别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差异,以期为开展精准健康管理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本团队建立的社区老年人群健康行为追踪调查(CHBEPS)的基线数据,选取年龄60岁的1395例多重慢病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患病情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饮食偏好。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国际体力活动短量表中文版(IPAQ-S-C)、社会网络量表简版(LSNS-6)调查研究对象的熬夜、体力活动、社会网络情况。采用欧洲五维五水平健康量表(EQ-5D-5L)调查研究对象的生命质量。采用Mplus8.3软件对多重慢病老年人进行健康相关行为潜在类别分析,在确定拟合模型的基础上,以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相关行为的潜在类别作为组别,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Kruskal-Wallis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健康相关行为潜在类别多重慢病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差异。结果 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相关行为可分别分为4个潜在类别,分别命名为健康行为组、危险行为组、综合行为组、不良健康行为组。4个潜在类别老年人生命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健康行为组的生命质量高于危险行为组、不良健康行为组(P<0.05)。结论 在为多重慢病老年人进行精准健康管理时应考量其健康相关行为特征,重点关注吸烟、饮酒及饮食口味偏好中喜甜、辣、咸等行为概率较高的人群,以及注重荤素搭配、经常食用蔬菜和水果以及社会网络等行为概率较低的人群,同时应关注到体力活动不足等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有效性及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