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作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6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梯田是人类依山势就地利挖掘而成的山地农业生产系统, 许多梯田至今仍发挥着生产功能, 展现了人类适应与利用自然的智慧, 其包含的生产技术、农业管理经验和传统农业知识, 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既是典型的山地生态农业模式, 也是杰出的生态与文化景观, 更是弥足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其中, 稻作梯田为其极具代表性的重要类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由于无法使用机械化作业, 稻作梯田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劣势愈加突出。一些地方还因为旅游业的不合理发展, 引发了梯田农业系统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甚至因改种旱作或抛荒造成了梯田的垮塌。稻作梯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引起了不同学科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系统收集国内外稻作梯田保护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从保护对象、保护措施、主要问题及原因等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1)稻作梯田的保护对象包括梯田景观、梯田生态和梯田文化3 个部分。其中, 梯田景观包括梯田结构、水源涵养林、农田灌溉系统和村落; 梯田生态包括传统作物品种、生物多样性、农田环境质量和传统小农复合经营模式; 梯田文化则包括居民服饰、建筑物等物质文化, 以及歌舞、节庆等精神文化和水资源管理、森林管理等制度文化构成的非物质文化。2)造成稻作梯田景观破坏、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现代科技的冲击、市场需求的驱动、传统农业比较效益低和替代性产业发展不合理等。3)稻作梯田的主要保护措施包括: 适度的产业发展、构建和完善保护管理制度和机制、加强科学研究等。未来稻作梯田保研究, 应在强调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重点放在梯田系统退化的内在与外在因素、长期监测与动态评估、适宜的产业发展模式与途径和典型案例跟踪及评估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