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张黎明
  • 基于土地适宜性和固碳需求的紫云英种植布局研究: 以福建省浦城县为例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1-2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藏碳于土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 紫云英等绿肥回田能显著促进土壤有机碳积累, 且培肥地力, 但至今有关其种植布局的研究极少结合用地适宜性和固碳培肥现实需求性进行探讨。本文以福建省浦城县为研究区, 借助GIS与修正的加权指数、动态聚类等数学模型集成技术, 在基于1∶5万比例尺的区域紫云英用地适宜性评价和耕层土壤碳密度分析的基础上, 以适宜性和耕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为指标, 遵循最适宜生长和耕层土壤碳密度较低的耕地优先安排为种植用地的原则, 将研究区紫云英优化种植区划分为优先、次优先和一般种植区。结果表明, 研究区81.82%的耕地不同程度地适宜种植紫云英, 耕层有机碳密度介于2.50~5.74 kg×m-2, 空间差异较为明显。经优化布局的研究区紫云英用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9.72%, 以优先种植区和次优先种植区占优势, 分别占研究区紫云英优化布局用地总面积的25.72%和50.34%; 其中耕地土壤固碳培肥需求较为强烈的莲塘、水北、古楼、永兴和忠信等乡镇可作为紫云英重点种植区, 富岭、仙阳、石陂和九牧等乡镇可作为紫云英种植的后备种植区。基于土地适宜性和固碳需求, 择优选取紫云英适宜种植区域, 对于其高效种植利用、区域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计划的科学实施以及耕地质量的有效提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福建耕地土壤磷素富集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1-2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利用1∶25万福建省耕地土壤类型空间数据库以及1982年1 676个和2008年200 322个耕地土壤调查样点数据资料, 借助GIS技术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探讨了26年间研究区耕地土壤有效磷富集程度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26年来福建省耕地土壤有效磷呈明显富集趋势, 全省92.81%的耕地有效磷处于不同程度富集状态, 有效磷平均富集量和年均富集率分别高达24.38 mg×kg-1和10.01%, 并呈较明显的空间差异。地处南亚热带的厦门市耕地有效磷富程度最大, 中亚热带的南平市富集程度最小; 有效磷富集程度较高的土类为紫色土、潮土、水稻土和赤红壤, 较小的土类为滨海盐土和石灰土; 富集程度较大的亚类包括淹育水稻土、灰潮土和漂洗水稻土, 较小的亚类包括棕色石灰土和滨海盐土。研究区耕地土壤磷素富集及其空间差异主要受年均磷肥施用量、pH、年均气温和黏粒含量显著影响, 灰色关联系数>0.722。根据研究区耕地土壤磷素富集程度及其空间差异制定磷肥优化管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 亚热带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差异及影响因素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准确揭示区域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及其原因对于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 究利用地处亚热带的福建省1982 年36 777 个和2008 年236 445 个耕地表层土壤调查样点属性建立的1∶25万耕地土壤数据库, 借助GIS 技术与灰色斜率关联分析模型探讨了26 年间全省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及其原因,为省域耕地土壤酸性调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1982—2008 年间福建省67.60%的耕地土壤发生不同程度酸化, 其中强度、中度和弱度酸化面积分别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0.83%、18.26%和48.52%。就行政区域差异而言, 强度酸化耕地主要分布在龙岩市, 占全省强度酸化耕地总面积的86.88%, 其次为泉州市, 占比为8.39%;中度酸化耕地主要分布在南平市、龙岩市和泉州市, 分别占全省中度酸化耕地总面积的29.88%、18.10%和16.94%, 弱度酸化耕地则遍布全省各县市区。从土壤类型差异来看, 潜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和酸性紫色土亚类的酸化面积比例较大, 分别占相应亚类总面积的82.87%、72.37%和69.20%; 但渗育和潴育水稻土亚类的酸化程度较为严重, 强度、中度和弱度酸化的渗育和潴育水稻土面积分别占全省耕地相应酸化程度总面积的98.94%、84.51%和87.36%。从土地利用类型差异分析, 水田和水浇地的酸化面积比例较高, 分别占相应利用类型总面积的70.35%和60.78%。灰色斜率关联分析模型分析表明, 1982—2008 年间酸雨、高温多雨气候及化肥大量施用是引起福建省耕地土壤酸化的主要外因, 故严控工业含硫等酸性废气排放进而控制酸雨和合理调整施肥结构是减缓全省耕地土壤酸化的必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