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赵建
  • 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嗜水气单胞菌gyrB和16SrRNA基因:溺死诊断方法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1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建立嗜水气单胞菌gyrB和16SrRNA基因PCR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探讨它们在淡水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提取人、18种浮游生物(白色念珠菌、嗜水气单胞菌及16种藻类),以及经微波消解-真空抽滤-电镜扫描法检测过的30例尸体(其中生前淡水溺死28例,陆地自然死亡2例)的组织样本的DNA(肺、肝、肾各1份/例),分别使用引物AH(gyrB基因)及引物Ah(16SrRNA基因)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用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结果 人、白色念珠菌、16种藻类DNA扩增后毛细管电泳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而嗜水气单胞菌结果均为阳性,其产物大小分别为195 bp,350 bp。分别利用引物AH和Ah对28例淡水溺死尸体样本肺、肝、肾进行PCR毛细管法进行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检出率:AH分别为96.4%,71.4%,60.7%;Ah分别为75.0%,42.9%,32.1%,计算得到溺死者的体循环脏器中嗜水气单胞菌检验的总阳性率分别为82.1%,53.6%,2例陆地自然死亡案件尸体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两对引物AH与Ah对嗜水气单胞菌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嗜水气单胞菌gyrB基因用于诊断淡水溺死灵敏度较高,可作为诊断的辅助性方法;联用16SrRNA基因可提高该菌的检出率,增强MD-VF-Auto SEM法诊断淡水溺死的证据力。

  • 检测藻类16SrDNA特异性片段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建立藻类16SrDNA特异性片段扩增方法,探讨其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5只实验兔随机分组:生前入水组(溺死组)15只,死后入水组(空气栓塞致死后入水)15只,对照组(空气栓塞死后不作处理)5只;微波消解-真空抽滤-电镜扫描法检测过的20例水中尸体肝脏样本20份(硅藻阳性14份,阴性6份)。7种已知藻(直链藻、菱形藻、针杆藻、舟形藻,铜绿微囊藻,小环藻,小球藻)作为对照。提取组织样本及藻类DNA,扩增产物银染显带。结果 生前入水组肺、肝、肾检出率分别为100%,86%,86%;死后入水组肺、肝、肾检出率分别为13%,0%,0%。对照组肺、肝、肾藻类未检出。生前入水组与死后入水组各种脏器中藻类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20份经微波消解-真空抽滤-电镜扫描法检测的水中尸体肝脏样本中,使用本方法15份样本结果为阳性(包括1份硅藻阴性样本)。7种藻类DNA扩增结果为阳性。结论 本文所建立的PCR法检测藻类16SrDNA灵敏度高,可对多种溺死藻类同时检测,有较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