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高聚林
  • 基于Landsat8影像时间序列NDVI的作物种植结构提取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8-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为提高内蒙古平原灌区作物种植结构遥感监测精度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时序NDVI曲线的作物种植结构提取方法。以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平原区为研究区域,以2015年覆盖作物生育期的多时相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根据不同地物其NDVI值范围不同,将研究区地表分为植被覆盖地表,无植被覆盖地表和水体3类。在植被覆盖区域内,根据林地和荒草地时序NDVI曲线特征,提取林地和荒草地,其余区域即为农田。根据小麦、玉米、葵花和西葫芦的时间序列NDVI曲线特征差异构建分类决策树模型,在农田区域内提取上述作物的空间种植分布信息。研究区各类地物及作物遥感提取面积与实际统计面积接近,土地利用分类总体精度达到85.71%,作物分类总体精度达到82.69%。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作物种植信息的精度较高,能够实现区域作物种植信息的高效准确监测。

  • 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对高产田土壤结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1-2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达到玉米生产22 cm耕层最适深度和1.1~1.3 g×cm-3耕层最适土壤容重, 解决内蒙古平原灌区耕层浅(16 cm)犁底层坚硬(容重1.55~1.62 g×cm-3)且厚(45 cm)的农田土壤结构问题。采用连续4年的深翻秸秆还田的定位试验, 秋收后玉米秸秆全量粉碎深翻还田, 秸秆年均还田量为20 034.97 kg×hm-2, 逐年形成深翻秸秆还田1~4年的4个试验处理SF1-SF4和不深翻秸秆还田的1个对照组CK。结果1, 0~40 cm土层, 土壤容重SF1-SF4比CK显著减小11.38%、12.28%、15.30%和15.50%和土壤紧实度SF1-SF4比CK显著降低1 136 kPa、1 063 kPa、1 136 kPa和1 155 kPa。结果2, 0~20 cm土层, R0.25和GWD, SF4比CK显著减小13.79%和27.21%; MWD, SF3和SF4比CK显著减小8.25%和19.59%; PAD, SF1比CK显著降低9.56%; SWA, SF1比CK显著减小9.56%; 团聚体分形维数D值, SF4比CK显著增加7.30%。结果3, 20~40 cm土层, R0.25, SF1和SF2比CK显著增加13.69%和17.83%; MWD和GWD, SF2比CK显著增大23.92%和53.38%; PAD, SF1~SF4比CK显著降低9.20%, 3.02%, 8.38%和3.16%; SWA, SF1~SF4比CK显著增加了13.58%, 16.49%, 22.67%和25.42%; 团聚体分形维数D值, SF2比CK显著降低7.39%。结果4, 土壤有机质SF1-SF4比CK显著增加了16.32%、24.78%、25.07%和25.56%; 速效氮SF1~SF4比CK显著增加了16.86%、14.46%、17.20%和21.95%; 速效磷SF1-SF4比CK显著增加了6.8%、12.07%、17.85%和23.30%; 速效钾SF1-SF4比CK显著增加了17.59%、16.34%、20.49%和29.85%; 土壤pH SF3、SF4比CK显著降低了1.95%和1.73%。深翻秸秆还田1~4年对土壤0~40 cm土层的土壤影响显著, 由以上结果可知深翻秸秆还田2年适合土壤犁底层结构的改良; 深翻秸秆还田3年和4年最适合土壤耕层结构的改良, 在应用深翻秸秆还田措施耕作措施的同时, 应注意深翻40cm 2年后降低耕翻深度为30 cm, 原因是继续深翻40 cm会提高犁底层土壤团聚体破坏率和水稳性团聚体的不稳定系数, 加剧犁底层土壤结构的破坏; 而耕翻深度降低至20 cm, 继续保持对耕层土壤深翻秸秆还田, 会促进秸秆的腐解, 增加土壤有机质, 土壤团聚体破坏率会降低,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不稳定系数降低, 有利于培肥耕层土壤。

  • 基于密度联网试验和Hybrid-Maize 模型的内蒙古玉米产量差和生产潜力评估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采用科学方法对内蒙古玉米产量差与生产潜力进行定量化研究, 对合理规划内蒙古玉米增产途径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品种×密度联网试验和Hybrid-Maize 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利用2006 年以来内蒙古各生态区历年高产攻关田的最高实测产量和各区域农户平均产量, 对内蒙古全区和6 大生态类型区的玉米产量差和生产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 各生态区的模拟产量、高产纪录、试验产量、农户产量皆表现为从东到西逐步提高。内蒙古玉米模拟产量潜力为14.9 thm2, 高产纪录产量为14.4 thm2, 试验产量为11.1 thm2, 农户产量分别实现了模拟产量潜力的49%、高产纪录产量的51%和试验产量的66%。基于模型模拟的产量差(YGM)、基于高产纪录的产量差(YGR)和基于试验产量的产量差(YGE)分别为7.5 thm2、7.0 thm2 和3.8 thm2。基于YGE 的短期生产潜力达3 525.2 万t, 是当前总产水平的1.6 倍, 短期增产潜力为1 191.9 万t。其中, 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4 盟市对全区的增产贡献率将达61%, 西部的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市为16%。造成较大YGE 主要原因是栽培管理措施不当, 缩小YGE 需要针对限制各生态区玉米增产的实际问题, 通过栽培技术综合改良、技术简化和技术入户来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