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张文娟
  • 湿地松无性系松脂组分分析及评价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从湿地松种子园现有的速生材用无性系中选择产脂力强、松脂品质高的优良无性系,高效 利用湿地松良种资源,以湿地松第一代种子园内36 个无性系为材料,测定其松脂质量流速以及胸 径生长量,并进一步采用GC-MS 分析其松脂成分,基于上述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对参 试36 个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共鉴别出了21 种松脂成分,其中包括8 种单帖成 分,13 种二萜组分。(2)相关性分析表明,松脂质量流速(RMR)与单萜含量显著正相关,与枞 酸型树脂酸呈弱的负相关,与海松酸型树脂酸无明显关联。(3)从松节油含量、松脂质量流速、 枞酸型树脂酸、海松酸型树脂酸4 个维度对参试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6 个无性系分为3 大 类,且各类型间差异显著,第1 类的表现要远好于其他2 类。(4)在产脂力高的基础上, 6-44、 4-11-1、1-38、3-64 等4 个无性系单萜含量高;4-11-1、3-64、2-0420、3-468 等4 个无性系海松酸 型树脂酸含量高;而无性系2-173 枞酸型树脂酸含量较高。综上表明,该研究定性分析了湿地松的 松脂成分,定量评估了36 个无性系的产脂力与组分含量,为湿地松脂用无性系选择奠定了基础。

  • 磁性Fe3O4/P(St-co-MMA)微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和性能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以单分散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St-co-MMA))微球为载体,FeCl3·6H2O和FeSO4·7H2O为前驱体,用反相共沉淀法制备了Fe3O4/P(St-co-MMA)微纳米原位复合物。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以及氮吸附/脱附等温线等手段对Fe3O4/P(St-co-MMA)的形貌、结构、磁性能、孔径、孔体积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级Fe3O4已经成功地负载在微米级P(St-co-MMA)的表面。在制备的Fe3O4/P(St-co-MMA)微纳米复合物中有介孔,其平均孔径、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分别为15.41nm、0.15953cm3/g和32.82m2/g。Fe3O4/P(St-co-MMA)微纳米复合物具有超顺磁性和较好的磁响应性,能满足固液相磁分离的要求。

  • 不同补饲水平对槐树林下散养芦花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内脏器官发育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不同补饲水平对槐树林下散养芦花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内脏器官发育及血液指标的影响,以确定槐树林下散养芦花蛋鸡饲粮的适宜补饲水平。选取健康、产蛋性能接近的45周龄的芦花蛋鸡2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将5组鸡只放养在槐树林下,各组补饲水平分别为自由采食试验饲粮的60%、70%、80%、90%和100%,补饲100%为每天饲喂90 g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补饲60%组的产蛋率和平均蛋重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补饲80%、90%和100%组的哈氏单位显著高于补饲60%和70%组(P<0.05),补饲70%组的蛋黄比率显著高于补饲90%和100%组(P<0.05),补饲60%、70%和80%组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补饲90%和100%组(P<0.05)。3)补饲60%、70%组的肝脏指数和心脏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补饲60%、70%组的肌胃指数和盲肠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补饲80%组的腺胃指数显著高于补饲70%、90%和100%组(P<0.05),补饲80%组的输卵管重量显著高于补饲60%组(P<0.05),补饲80%组的卵泡总数显著高于补饲60%、70%组(P<0.05)。4)补饲60%、70%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补饲80%、90%和100%组(P<0.05),补饲60%和70%组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补饲80%、90%和100%组(P<0.05),补饲80%组的血液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补饲90%和100%组(P<0.05),补饲70%组的血液红细胞比容显著高于补饲80%、90%和100%组(P<0.05)。由此可见,槐树林下散养芦花蛋鸡的适宜补饲水平为自由采食饲粮的70%~80%。

  • 连续 5 年脲原体属和人型支原体体外药物敏感性回顾性分析及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6-14 合作期刊: 《协和医学杂志》

    摘要: 目的 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连续5年脲原体属和人型支原体培养及体外药物敏感性特点,并分析喹诺酮类耐药的相关机制。方法 该研究针对北京协和医院连续5年通过体外培养方法检测出的脲原体属和人型支原体,结合患者和菌种信息,分析其体外药物敏感性的特 点。同时,针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特点,检测DNA促旋酶(GyrA/GyrB)和拓扑异构酶Ⅳ (ParC/ParE)序列的突变情况。结果 整体上脲原体属混合人型支原体的敏感性明显低于脲原体属或人型支原体单独的体外敏感性;除大环内酯类外,脲原体属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交沙霉素、原始霉素、强力霉素的敏感性低于人型支原体。此外,女性患者体内分离的脲原体属对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氧氟沙星的体外敏感性较男性患者低。微小脲原体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率高于解脲脲原体的敏感率,尤其是微小脲原体对四环素的敏感率明 显高于解脲脲原体(差值25.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该研究从GyrA、 GyrB、ParC和ParE的序列中共发现了 21个突变位点。其中,ParC的 S83L突变占96.22%, 为最主要的突变位点;同时,也分别检测到了ParC的A136T和ParE的R448K突变,以及一例 GyrA L176F和ParC S83L的联合突变。此外,该研究还发现了6个新的突变位点(ParC的 L540F、R718W、Q767E、S789N、M828I和I831T)。结论 体外药物敏感性与感染种属、 菌种、患者性别有关。耐药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单独ParC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为该研究的主 要耐药机制,而新发现突变位点,其是否与喹诺酮类耐药相关还需要后续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