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马晓君
  • 硅、磷配施对玉米苗期生长及氮磷钾积累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以‘正红2 号’和‘正红115’玉米为材料, 采用砂培方式, 设置3 个纯磷水平[1.0 mmol·L1(正常磷水平,P1.0)、0.1 mmol·L1(中度缺磷, P0.1)和0.01 mmol·L1(重度缺磷, P0.01)]和3 个纯硅水平[1.5 mmol·L1(Si1.5)、0.75mmol·L1(Si0.75)和0 mmol·L1(Si0)], 通过对玉米苗期干物质、叶面积、根系形态和氮磷钾含量的测定分析, 研究硅、磷配施对玉米苗期根系生长、各器官干物质及氮、磷和钾养分积累与利用的影响, 为磷、硅肥合理配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缺磷抑制玉米苗期生长, 降低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和叶面积, 减少磷和氮、钾的吸收以及干物质积累量, 这种效应随磷浓度的降低而增强; 玉米通过提高根冠比, 增加磷、氮在根系中的分配率, 提高氮、磷、钾的干物质生产效率来适应低磷环境; 低磷胁迫对‘正红115’根系生长和磷吸收积累量的影响大于‘正红2 号’, 但‘正红115’在低磷条件下大幅度提高磷在根系中的分配率。在正常磷(P1.0)条件下加硅可促进玉米根系生长, 增加磷和氮、钾积累量, 提高其在地上部分配率, 增加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 在中度缺磷(P0.1)条件下加硅也可增加玉米的磷和氮、钾积累量, 促进根系和地上部生长, 缓解低磷胁迫; 在重度缺磷(P0.01)条件下, 增施硅对玉米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无显著的改善作用, 但会增加根系中磷、钾素积累量。由此表明, 硅和磷存在显著的协同作用和配合效应, 生产上硅和磷应配施。

  • 种植密度对川中丘陵夏玉米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以玉米品种‘正红505’为材料, 设置4.50 万株·hm2、5.25 万株·hm2、6.00 万株·hm2、6.75 万株·hm2、7.50 万株·hm2 5 个密度处理, 研究种植密度对川中丘陵夏玉米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种植密度的增加, 株高、穗位高、节间长、茎节长粗比逐渐增加, 茎粗、茎粗系数、节间干重、单位茎长干物质重、茎秆压碎强度和外皮穿刺强度逐渐减小, 除穗位高外, 其余各性状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其中, 当种植密度增加到7.50 万株·hm2 时, 第1、3、5 茎节的外皮穿刺强度分别较4.50 万株·hm2 显著降低27.10%、22.78%和30.80%。在本试验设置的密度范围内, 玉米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先增后减, 在6.00 万株·hm2 处获得最大值, 与4.50 万株·hm2 相比, 6.00 万株·hm2 显著增产12.02%。随种植密度增加, 玉米穗长、穗粗、成穗率、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 有效穗数和秃尖长显著增加。相关分析表明, 茎秆压碎强度与外皮穿刺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且茎秆压碎强度和外皮穿刺强度分别与茎粗、茎粗系数、节间粗、节间干重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而与株高、节间长和茎节长粗比呈负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其中, 茎秆农艺性状与茎秆压碎强度的相关性更好。单株产量与茎粗、茎粗系数、节间粗、节间干重、单位茎长干物质重、茎秆压碎强度和外皮穿刺强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与节间长和茎节长粗比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茎粗系数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重对茎秆压碎强度的影响最大。综上所述, 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茎秆性状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显著增加玉米群体产量, 茎粗系数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重可以作为评价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重要农艺指标。

  • 播期对川中丘区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以川中丘区主推玉米品种‘正红505’和‘成单30’为材料, 15 d 为间隔, 从3 月26 日至5 月25 日设置5个播期, 研究播期对川中丘区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 以期为本区域玉米的适期播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随播期推迟, 玉米的生育期尤其是播种到吐丝期缩短, 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产量的贡献减少, 收获指数降低; 早播有利于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 晚播的产量形成需要更多地调运花前积累的光合产物; ‘正红505’的产量随播期推迟而降低, ‘成单30’的产量随播期推迟先略升高后降低, 早夏播(5 月10 日播种)与春播(4 月10 日)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 但夏播(5 月25 日播种)与‘正红505’一样因生育期缩短、干物质积累减少、收获指数降低而较春播显著减产; 早春播‘正红505’产量较‘成单30’高, 夏播‘成单30’产量高于‘正红505’, 表明‘成单30’耐夏播能力较‘正红505’强。播期对‘正红505’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程度较‘成单30’大, 生产上更应注意适期播种。该地区春播适宜的播期相对较宽, 生产上应解决耕作制度与机械化生产的矛盾; 夏播应注重耐夏播品种的选择, 并争取在5 月中上旬完成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