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西南崩岗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6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选取福建省长汀县黄泥坑崩岗群内2 处典型崩岗及附近一无崩岗山坡(对照区), 采样并测定了63 份 0~20 cm 土壤样品Cu、Zn、Ni、Pb、Cr、As、Cd 含量, 运用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进行重金属来源辨识, 并应用Hankanson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以福建省背景值和国家二级标准作为参比, 对研究区重金属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Zn(105.56 mg·kg-1)>Pb(67.21 mg·kg-1)>As(61.47 mg·kg-1)>Cu(22.33 mg·kg-1)>Cr(17.12 mg·kg-1)>Ni(5.24 mg·kg-1)>Cd(0.80 mg·kg-1), Pb、Cd 含量表现为崩岗区>对照区, Cu、Zn、Ni、Cr、As、Cd 含量与之相反。1 号崩岗Zn、Pb、As 和Cd 平均值分别是福建省背景值的1.12 倍、2.82 倍、8.68 倍和13.33 倍, 2 号崩岗这4 种元素平均值分别是背景值的1.11 倍、1.36 倍、11.22 倍和16.67 倍, 对照区该4 种元素平均值分别是背景值的1.58 倍、1.60 倍、5.14 倍和14.44 倍; 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比较得出, 崩岗区和对照区As 平均值分别超标1.92 倍和2.70 倍, Cd 平均值分别超标2.31 倍和2.60 倍。从集水坡面到沟道末端, 崩岗区Pb、Zn、Cd 含量呈增加趋势, Cu、Cr 含量基本维持稳定, Ni含量有所降低; 从坡面上部到下部, 对照区Cu、Zn、Ni、Cr、Cd 含量呈增加趋势, Pb 含量略有降低; As 含量在研究区的分布无明显变化。Cu、Ni、Cr 主要来源为成土母质, Zn 主要来源于禽畜养殖, Cd、As 的主要来源包基岩风化稀土开采, Pb 主要来源于基岩矿化、煤炭燃烧及汽车尾气排放等复合污染源。以福建省背景值为参比时, Cd 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达到“极强风险”, As 为“较强风险”, 其余均为“轻微风险”; 以国家二级标准为参比时, Cd 属“较强风险”, 其余均为“轻微风险”。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表现为2 号崩岗>对照区>1 号崩岗。研究区Cd、As 污染已较为严重, 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