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梁晓艳
  • 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在大田条件下, 以花生大粒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 研究高(S1: 27 万穴·hm–2)、中(S2: 22.5 万穴·hm–2) 低(S3: 18 万穴·hm–2)3 种密度单粒精播与传统双粒穴播(CK: 13.5 万穴·hm–2)之间花生氮、磷、钾的累积吸收、分配特性及产量的差异, 探讨适宜的单粒精播密度及其高产的养分生理基础。结果表明, 与CK 相比, S1 和S2均不同程度提高花生单株及群体氮、磷、钾的累积吸收量; 但S1 的单株提高幅度小于S2, 且在饱果期单株吸收能力迅速下降, 群体养分累积吸收量与CK 相比无显著变化; S2 在整个生育期内都具有较高的单株及群体养分累积吸收量, 生育后期效果尤为显著; S3 虽然具有较高的单株氮、磷、钾累积吸收量, 但群体累积吸收量较低。从养分分配特性看, S2 和S3 的荚果氮、磷、钾分配系数均显著高于CK, S1 与CK 之间差异不显著。从荚果产量看, S2 产量最高, 增产8.1%, 其次为S1, 增产2.5%, S3 产量略有降低。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S2 产量显著提高的原因是合理的种植方式及密度改善了花生农艺性状, 提高了单株生产力及经济系数。S1 由于群体密度较大, 单株生产力提高不明显, 经济系数较低, 所以产量无显著提高。S3 虽然单株生产力较高, 但群体数量不足, 没有达到增产效果。高产田条件下, 大粒花生单粒精播密度为22.5 万穴·hm–2 较为适宜, 有利于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提高花生养分吸收及营养物质向荚果的分配转移, 增加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