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邓涛
  • 矮紫金牛的开花生物学与繁育系统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9-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矮紫金牛(Ardisia humilis)是优良的野生观赏植物,该文探究该植物开花生物学与繁育 系统特征,以促进其杂交选育与园林应用。以同质园引种的矮紫金牛为研究对象,对其开花 物候、访花昆虫种类及其访花行为进行观测,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 对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进行检测,结合配子显微观测法和控制性授粉试验,对繁育系统进 行分析。结果表明:(1)矮紫金牛花期为5 月中旬至6 月中旬,盛花期在5 月底,单花、单 株和群体水平的花期分别为1、17~20 和25 d。(2)矮紫金牛开两性花,雌蕊先熟,与雄蕊成 熟期部分重叠,柱头可授性滞至雄蕊凋落后1 d。(3)杂交指数(OCI 值)为4,P/O 比为5.61103, 显示其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4)自然授粉的结实率最高(平均 52.96%),其次是自花授粉(52.29%)和人工异株授粉(50.33%),三者差异不显著(P > 0.05),但 均显著高于人工同株授粉的结实率(28.67%)(P < 0.05),显示矮紫金牛不仅异交亲和性强,还 具有很强的自动自花授粉能力。(5)主要传粉昆虫包括隧蜂科的淡脉隧蜂属Lasioglossum sp.1、Lasioglossum sp.2 和隧蜂属Halictus sp.,具有泛化传粉昆虫资源特征。本研究为矮紫 金牛的资源利用与种质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理论参考。

  • 罗汉果叶片挥发性成分与访花昆虫:雌雄株差异及其生态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6-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 自然授粉不良的形成原因,对其雌株和雄株的访花昆虫及叶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定点定时方法调查罗汉果雌雄株访花昆虫,同时以GC-MS 分析雌雄株叶片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在雄株观察到访花昆虫102 种,分属8目29 科,其中包括了蜜蜂科、眼蝶科、夜蛾科和天蛾科等传粉昆虫类群;在雌株观察到访花昆虫69 种,分属7 目16 科,但未观察到上述传粉昆虫类群。雄株访花昆虫的物种丰富度、多度和Shannon-Wiener 多样性均显著高于雌株(P < 0.05),Jaccard 相似性分析显示雌株和雄株访花昆虫达到中等不相似水平。在雄株叶片中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7 种,优势成分为萜烯类化合物,占总含量的67.31%;雌株叶片则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2 种,优势成分为烷烃类化合物,占总含量的44.27%。雄株具有较多特有成分,包括7 种萜烯类和3 种酯类成分,占总体成分的45.45%;雌株的特有成分较少,只包括4 种烷烃类和1 种酯类成分,占总体成分种类的22.72%。Jaccard相似性分析显示,雌株和雄株的挥发性成分总体上达到中等不相似水平,其中萜烯类和酯类的相似度更低,达到极不相似水平。进一步分析表明,在罗汉果雌雄株之间,由于挥发性化合物在优势成分上的重要差异,以及特有成分的大量存在,可能导致了它们访花昆虫类群的显著差异,并进而影响了罗汉果的自然传粉过程。

  • 青藏高原:从热带动植物乐土到冰期动物群摇篮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学 提交时间: 2017-09-20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在我国藏北渐新世地层中发现了攀鲈和鲃类新属种,其现生近缘类型都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这不仅在鱼类的系统发育和动物地理上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表明青藏高原腹地在距今26 Ma前仍然为温暖湿润的低地,伴生的棕榈、菖蒲等植物化石也指示同样的环境,说明当时由印度洋来的暖湿气流至少可以深入到藏北地区。自那时起,高原内部的地理特征与自然环境经历了巨大的变化。青藏高原在中新世持续隆升,至上新世达到现代高度,形成冰冻圈环境。在札达盆地的上新世沉积中发现了披毛犀、雪豹、北极狐和盘羊的祖先类型,显示适应严寒环境的第四纪冰期动物群起源于青藏高原,由此提出和进一步完善了寒冷适应性动物起源与扩散的“走出西藏”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