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刘萍萍
  • 熟悉度促进人们与垃圾分类中的志愿者合作及其作用机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垃圾急剧增长严重污染环境, 亟需垃圾分类和减量, 没有桶前志愿者监管, 垃圾混放污染率居高不下。而居民不配合志愿者的情况时有发生, 如何促进居民与志愿者合作?基于声誉关注和社会距离理论, 为解决垃圾分类困境, 本研究实施3个情境实验和1个质性访谈调研, 考察对志愿者的熟悉度(高/低/陌生)、志愿者年龄(小学生/年轻人/老年人)如何影响不同年龄的居民(中青年和老年人)的合作性, 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 人们对志愿者熟悉度越高, 合作性越高; 在低熟悉条件下, 对老年志愿者合作性更高(实验1和实验2)。同中青年被试相比, 老年被试对老年志愿者的合作性更高, 但同陌生志愿者的合作性低于中青年被试(实验2)。社会距离和声誉关注可作为熟悉度促进合作的心理机制, 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实验3)。多元回归分析和质性调研结果表明, 社区里居民熟悉的志愿者监管引导, 及居民自身的亲社会性, 在垃圾分类推广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重要发现为垃圾分类的推行及降低成本提供了参考价值和科学支撑。

  • 眼睛效应不稳定与感知规范:一个新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眼睛效应指人们面对眼睛或类似眼睛的图案时会发生行为改变的现象。但是, 眼睛效应的稳健性备受争议, 主要有4种观点:促使人们更亲社会、更遵守社会规范、降低反社会行为、无效果。结合规范错觉和创新扩散理论, 基于感知规范的视角, 当感知亲社会规范流行程度较高时, 眼睛效应既会“促进亲社会行为”或“促进人们遵守社会规范”, 也会“降低反社会行为”; 但当感知亲社会规范流行程度较低时, 眼睛效应对一些反社会行为“无效果”; 当规范错觉较大且无规范干预时, 眼睛效应同样对一些反社会行为无效果。因此, 将以上4种争议观点整合为“不同感知规范条件下的眼睛效应”, 揭示了眼睛效应不稳定的原因, 为未来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熟悉度促进人们与垃圾分类中的志愿者合作及其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31

    摘要: 垃圾急剧增长严重污染环境,亟需垃圾分类和减量,没有桶前志愿者监管,垃圾混放污染率居高不下。而居民不配合志愿者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促进居民与志愿者合作?基于声誉关注和社会距离理论,为解决垃圾分类困境,本研究实施3个情境实验和1个质性访谈调研,考察对志愿者的熟悉度(高/低/陌生)、志愿者年龄(小学生/年轻人/老年人)如何影响不同年龄的居民(中青年和老年人)的合作性,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人们对志愿者熟悉度越高,合作性越高;在低熟悉条件下,对老年志愿者合作性更高(实验1和实验2)。同中青年被试相比,老年被试对老年志愿者的合作性更高,但同陌生志愿者的合作性低于中青年被试(实验2)。社会距离和声誉关注可作为熟悉度促进合作的心理机制,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实验3)。多元回归分析和质性调研结果表明,社区里居民熟悉的志愿者监管引导,及居民自身的亲社会性,在垃圾分类推广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重要发现为垃圾分类的推行及降低成本提供了参考价值和科学支撑。

  • 眼睛效应不稳定与感知规范:一个新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4-07

    摘要: 眼睛效应指人们面对眼睛或类似眼睛的图案时会发生行为改变的现象。但是,眼睛效应的稳健性备受争议,主要有四种观点:促使人们更亲社会、更遵守社会规范、降低反社会行为、无效果。结合规范错觉和创新扩散理论,从感知规范的视角发现,当感知亲社会规范流行程度较高时,眼睛效应既会促进亲社会行为或更遵守社会规范,也会降低反社会行为;但当感知亲社会规范流行程度较低时,眼睛效应对一些反社会行为无效果;当规范错觉较大且无规范干预时,眼睛效应同样也对一些反社会行为无效果。因此,将以上四种争议观点整合为不同感知规范条件下的眼睛效应,揭示了眼睛效应不稳定的原因,为未来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接受还是拒绝?反应模式助推基础课与拓展课均衡选择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1-10

    摘要: 近年课外辅导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人们普遍选择拓展课数较多,选择基础课数较少。为了实现基础课及拓展课学习的均衡发展,本研究在“接受或拒绝反应模式”(Shafir, 1993)的理论框架指导下,通过3个实验探索反应模式对小学生课外辅导课程类型(基础课/拓展课)选择的影响。实验1探讨来自不同家庭的三代人(小学生/父母/祖辈)在不同反应模式(接受/拒绝)下的课程决策差异。为排除不同家庭环境因素的可能影响,实验2探讨来自同一家庭的三代人在不同反应模式下的课程决策差异。实验3在真实的课外辅导现场报名点检验反应模式助推基础课选择的生态化效度。结果表明,(1)父母组选择的辅导课总数显著多于祖辈组和小学生组;(2)三代人在接受和拒绝反应模式下均偏好选择拓展课;(3)同接受反应模式相比,三代人均在拒绝反应模式下选择更多课程,具体表现在拒绝反应模式下对基础课和拓展课的选择数均相对增加,但对拓展课的选择比例相对减少,课程的选择趋于均衡。鉴于此,在选课中简单地采用拒绝反应模式,便可助推小学生家庭选择更多基础课,从而实现基础课及拓展课的均衡选择。本研究成功验证了拒绝反应模式在儿童教育决策领域的适用性,对儿童教育者及学生家庭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