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王鹏
  • 大气14CO2观测:碳排放评估的新方法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面临着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 目标任务和国际碳减排压力。因 此,准确的碳排放数据对于评估“双碳”目标和国际履约非常重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报告推荐将二氧化碳(CO2) 观测与大气反演结合来“自上而下”地校验“自下而上”的碳排放清 单,并指出加入大气14CO2观测可以更准确地校验碳排放清单。放射性碳同位素(14C) 是化石源CO2最准确 的示踪剂,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推荐用于碳排放评估。文章基于大气14CO2观测的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内的紧迫 状况,建议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大气14CO2观测网络;开展培训,统一相关标准,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尽快 开展14CO2观测与大气反演相结合的研究。以此使我国的碳排放研究水平与国际接轨,并提高碳排放数据的 可靠性,进而服务国家的“双碳”目标和气候外交谈判。

  • 电视节目响度监测系统初探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本文介绍了电视节目音频响度的定义与行业标准要求,针对我国电视节目响度目前尚存的争议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构思了一种可实现的电视节目响度监测系统设计。

  • 老年慢性病患者医院 - 家庭过渡期真实经历与护理体验质性研究的 Meta 整合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7-0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医院 - 家庭过渡期的真实经历和对护理服务的体验与期望有助于促进过渡期护理服务的改善和质量的提升。近年来,有关老年慢性病患者医院 - 家庭过渡期真实经历和对护理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逐渐增多,但单一的质性研究结果可能不具有概括性和代表性。目的 系统评价老年慢性病患者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时期的真实感受和对护理服务的体验。方法 于 2022 年 5 月,计算机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EmBase、CINAHL、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中英文数据库,搜索关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医院 - 家庭过渡期真实感受和对护理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 2022 年 5 月。由 2 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根据英国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制定的文献质量评价项目(Critical Appraisal Skills Programme,CASP)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运用 Meta 整合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 13 篇文献,提炼出 45 个研究结果,将相似的研究结果归纳为 8 个类别,并综合得出 3 个整合结果,分别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医院 - 家庭过渡期护理的障碍因素;老年慢性病患者医院 - 家庭过渡期护理的促进因素;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医院 - 家庭过渡期护理的期待。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过渡期护理服务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家庭、社区、医疗机构、政府、社会应积极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在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等层面的过渡条件。可通过强化对过渡期患者的教育,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供护士主导的过渡期护理服务等举措,帮助老年慢性病患者实现从医院到家庭的安全过渡。

  • 渭河流域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地形梯度 效应与影响因素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4-0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生境质量是关乎人类福祉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应用InVEST模型、地形位指数、地理探测器及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地形梯度效应与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境质量指数呈逐年增加态势,由0.607增长至0.624,增长幅度为2.463%,空间上呈现出两极化分布格局,低等和高等生境质量面积持续增加,而中等和良好生境质量面积有所下降。(2)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具有显著的地形梯度效应,低等生境质量在低地形梯度上分布广泛,分布指数最高,而高等生境质量在高地形梯度上占据主导优势。(3)土地利用类型是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任意2个因子对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个驱动因子的作用,土地利用类型与降雨量、气温、海拔、归一化植被指数的交互决定力均大于0.6。研究结果可为渭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与决 策支持。

  • 仿生超滑表面对Al基体微生物腐蚀防护性能与机制研究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采用电化学刻蚀-表面修饰-全氟聚醚油注入三步法在模板材料纯Al表面制备了仿猪笼草超滑表面,研究了仿生超滑表面对典型腐蚀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的附着及所致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仿生超滑表面在静态和动态环境均可明显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附着,这主要是由于仿生超滑表面作为一种“类液体”表面,无法为细菌的附着提供锚点。同时,全氟聚醚油可通过阻止腐蚀性介质向基体的渗入,抑制基底Al的腐蚀过程。该研究的开展可为海洋微生物腐蚀防护材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模型。

  • 纺丝液参数对静电纺丝制备镁铝尖晶石纤维的影响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以无水氯化镁和无水氯化铝为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助纺剂,无水乙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纺丝前驱体溶液,利用静电纺丝技术获得镁铝尖晶石凝胶/PVP前驱体纤维,经900℃煅烧合成出镁铝尖晶石纤维。借助XRD,FTIR,SEM和TEM研究了凝胶化温度、凝胶用量和PVP用量等纺丝液参数对镁铝尖晶石纤维相组成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添加混合溶液时,虽能合成出物相为镁铝尖晶石的纤维,但纤维交联严重,还出现了较多念珠状颗粒;当凝胶化温度为120℃时,纤维则出现了明显的断裂;纤维直径随凝胶用量和PVP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凝胶化温度为100℃、凝胶用量为0.068mol/L、PVP用量为0.045g/mL时,纤维为镁铝尖晶石相,表面光滑、连续,直径均匀且细小,平均直径为121nm,经1600℃煅烧后仍保持良好的纤维形貌。

  • 近30 a 拉萨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生境质量 的时空演变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明晰高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以典型高原流域拉萨河流域为例, 基于GEE平台和随机森林分类算法,解译拉萨河流域19902020年土地利用信息,分析30 a间土地利用的时空动 态变化特征,并结合InVEST模型评估流域生境质量,探讨流域生境质量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针对高寒高海 拔地区的土地利用分类问题,筛选植被生长季,用相邻年份的影像进行补充和替换缺失的数据,并去云后生成的年 度合成影像,提高了地类分类效率和精度;建立了一种结合Landsat影像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地形特征的最优RF 分类模型,实现了对高原流域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OA、Kappa系数和F1-score分别在88.16%、0.84和0.70以上;20 世纪90年代以来,拉萨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整体表现为五增三减,草地、建设用地、林地、湿地和水域面积增 加,耕地、冰川及永久积雪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其中,建设用地的增长幅度最大,达到288.35%,而耕地缩减最多, 达50.18%,且耕地减少主要是受到城镇范围扩张的挤占;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最为显著,其转出部分主要转化为草 地;研究期内高质量生境主要分布在流域下游、西南侧以及源头区域,以草地、水体、冰川及永久积雪和湿地等土地 利用类型为主;而拉萨市市辖区、达孜区、林周县、曲水县和墨竹工卡县县城周边,以及流域中上游的未利用地等区 域生境质量较差;流域整体生境质量呈先减后增再减然后趋缓的变化趋势,生境质量指数从0.53提升到0.57;人 口增加和快速城镇化加快了城镇范围扩张和耕地的减少,但气候变化和生态治理工程对拉萨河流域的生境质量改 善均起到了积极作用;本研究可为制定高原地区流域生态修复策略、促进土地利用可持续以及提升生境质量提供 科学依据与参考。

  • 得失情境下他人参照点及心理距离对自我-他人利益权衡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以福利权衡率(WTR)为利他程度的指标, 通过3个实验逐步深入地考察了得失情境下他人参照点及心理距离对自我-他人利益权衡的影响。实验1的结果表明, 得失情境并未改变被试的WTR。实验2引入他人底线、现状和目标三个参照点变量, 发现被试获益情境下的WTR高于损失情境, 且WTR从高到低依次为他人临近底线、目标和现状; 他人临近底线时, 被试在获益情境下的WTR高于损失情境, 而他人临近现状和目标时, 个体在得失情境下的WTR无显著差异。实验3进一步引入心理距离变量, 发现心理距离较近他人的WTR高于较远他人, 且与得失情境和参照点发生了复杂的交互效应, 得失情境的主效应消失了, 但总体上并未改变实验2发现的参照点效应。这些结果对于更深入地理解得失不对称效应、三参照点理论及社会折扣和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研究的相关发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8-17

    摘要: 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便抽样和问卷调查法。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患者睡眠状况。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患者223例。患者PSQI得分0~16分,平均(4.00±3.10)分。173(77.58%)例患者睡眠质量良好,39(17.49%)例一般,10(4.48%)例较差,1(0.45%)例很差。单因素分析显示,PSQI得分在女性、年龄≥45岁、文化程度高中/中专及以下、不工作、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人民币、出现过低血糖的患者中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低(P=0.007)、出现过低血糖(P=0.016)为患者睡眠障碍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比例较高。高中/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出现过低血糖患者更可能出现睡眠障碍。

  • 适应性时间管理:死亡意识对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22

    摘要: 死亡意识是个体对自身死亡必然性的认识;基于进化适应性的考量,作者认为具有前瞻性的死亡意识作为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个体生命史的终极坐标,不仅可能引起恐惧感和防御反应,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人们做出适应性的时间管理。据此推论,死亡意识的启动会加强人们对时间有限性的关注,体验出更强的时间流逝感,影响人们对时间的评估,以及人们对不同时间点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而做出的跨期决策。本研究采用死亡凸显范式启动死亡意识,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死亡意识、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死亡意识启动使被试低估时间距离,并表现出较低的跨期决策延迟折扣率,从而在较小的即时获益与更大的延迟的获益之间更为偏好未来导向的选项。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时间知觉在死亡意识和跨期决策延迟折扣率之间起到部分中介变量的作用。以上的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死亡意识在时间管理上的适应性价值。

  • 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移民过程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以宁夏海原县为例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3-0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以海原县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5、2010和2015年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综合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模型对海原县2000—2015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5年海原县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明显变化,林地、建设用地、水域以及园地面积分别增加24 532.56hm2、13 233.71hm2、1 093.58hm2和812.16hm2,而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其中未利用面积下降幅度最大,共减少21 333.05hm2;研究期间海原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逐年增加的变化趋势,由2000年的37.25×108元增加至2015年的62.23×108元,变化率为67.07%,而林地、园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是海原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的关键;从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来看,海原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变化趋势;研究期间研究区生态系统单项服务价值均呈现出增加的变化趋势,其中废物处理和水源涵养增加量最大,其次是生物多样性和气候调节,而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以及娱乐文化增加量最低,说明海原县的生态系统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通过地理探测器诊断发现草地、园地、林地、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定力q值均>0.8,说明这6项因子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 辣木在动物饲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辣木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热带落叶乔木,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栽培简便、抗逆性强的优势,而且辣木营养价值高,叶片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高达27%,氨基酸组成合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元素和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饲料资源。为此,本文就辣木的生物学特性和营养水平进行介绍,并综述其作为饲料资源对动物生长发育、产品品质的影响,以及在动物养殖上的保健作用,旨在为辣木作为新型饲料资源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

  • 基于用户偏好优化模型的推荐算法研究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10-11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传统的个性化推荐算法普遍存在数据稀疏性问题,影响了推荐的准确度。Slope one算法具有简单、高效等特点,但该算法只是根据用户—项目评分矩阵进行数据分析,对所有用户采用一致性的权重进行计算,忽视了用户对项目类型的喜好程度。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LR-Slope one算法。首先根据用户—项目评分矩阵和项目类型信息构建用户对项目类型的偏好矩阵;然后利用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用户对每个类型的权重,采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优化权重;最后结合Slope one算法预测评分,填充评分矩阵,提高推荐的质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提高了推荐的精度,有效缓解了稀疏性问题。

  • Flavobacterium sp. M1-14发酵生产VK2过程的温度与kLα控制策略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9-20

    摘要: 维生素K2(VK2)是一系列具有异戊二烯侧链的甲萘醌类化合物,根据侧链长短不同,以MK-n表示。高活性VK2主要由微生物合成,具有防治骨质疏松症、出血症、肝硬化及帕金森症等疾病的生理功能。黄杆菌是其重要生产菌株,可合成包括MK4,MK5和MK6多种VK2同系物。 我们发现通过调控发酵温度,可以控制黄杆菌合成VK2的同系物类型和产量。在20~37℃范围内,25℃时Flavobacterium sp. M1-14生长最好,生物量达到8.8 g/L,但发酵产物完全是MK6,产量为13.9 mg/L,单位菌体产量1.6 mg/g。当发酵温度高于30℃,黄杆菌可同时合成MK4、MK5和MK6。37℃时,MK4和MK5产量最高,分别为1.6mg/L和1.7mg/L,VK2总量12.5 mg/L,但此时生物量仅5.5g/L,单位菌体产量为2.3mg/g。针对黄杆菌菌体生长和VK2同系物合成的最适温度差异,考虑采用变温发酵提高生物量和VK2产量。经多因素优化后,我们开发出先低温后高温的两段式变温策略,即25℃先发酵48小时,之后转为37℃继续发酵96小时,VK2产量达到20.9 mg/L(其中MK4为2.1 mg/L,MK5为2.3 mg/L、MK6为16.5mg/L),生物量为8.8g/L,单位菌体产量2.4mg/g。 继而,在30L发酵罐上,我们通过控制通气量和转速,考察了不同温度发酵对氧需求情况。发现在25℃和37℃时,黄杆菌发酵合成VK2的最佳kLa分别为360 h-1和60 h-1。针对变温发酵过程中菌体对氧需求的变化,我们开发了两阶段变kLa控制策略。优化后在变温发酵前期24小时kLa为360 h-1,之后120小时kLa 为60 h-1,VK2产量达到28.7 mg/L,(其中MK4为2.8mg/L,MK5为3.4 mg/L、MK6为22.5 mg/L),较起始提高了107%,生物量为15.5 g/L,单位菌体产量1.9 mg/g。 通过变温变kLa分阶段发酵调控策略,可以改变黄杆菌合成VK2的同系物类型,明显提高VK2产量,为实现VK2生物制备的工业化奠定了优化的基础。

  • 黄杆菌发酵液中维生素K2的提取、纯化及鉴定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17-09-20

    摘要: 维生素K2(VK2)是一类脂溶性甲萘醌类化合物,根据其侧链中异戊烯基单元个数的不同,可用Menaquinone-n (MK-n, n=1~14) 表示。研究表明,VK2具有促凝血、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症、帕金森症及心血管疾病等生理功能。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VK2具有全反式侧链、生物相容性高等优势,作为食品和药品更易于被消费者接受。但是,其下游分离纯化过程中存在产物浓度低、成分复杂、纯化工艺繁琐、产品得率低等诸多问题,目前还鲜有高纯度VK2制备工艺的报道。 黄杆菌可以合成MK-5和MK-6等VK2同系物,本研究针对其发酵产物的特点,开发了一整套相应的分离纯化工艺。首先通过膜浓缩和离心的方法快速获得黄杆菌菌体,菌体经干燥后,采用甲醇进行固-液萃取,固-液比为4:1(ml/g),萃取时间为20分钟,连续萃取3次,获得的VK2甲醇萃取液的萃取得率可达99.1%以上。然后,通过大孔树脂吸附层析,以甲醇/二氯甲烷=1/1(V/V)为洗脱液,可获得纯度约为15%的VK2粗品;再经过分子筛层析,在高径比为255:15,二氯甲烷为流动相时,可获得纯度约为57%的VK2低纯度产品;之后,经过反相硅胶柱层析,分别以甲醇/二氯甲烷=9:1,6:1,3:1(V/V)依次进行梯度洗脱,即可分离并纯化各VK2的同系物,其HPLC纯度均达90%以上。最后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制得一系列淡黄色晶体。通过质谱、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均符合相应的VK2光谱特征,确定其为MK-5和MK-6晶体。经HPLC检测,MK-5和MK-6晶体纯度分别达到98.0%和99.3%。经多次重复实验后,表明全套工艺稳定,产物回收率可以达到88%以上。各填料经过15次重复利用后,其对VK2的纯度及回收率无明显的影响。 本研究所建立的从黄杆菌发酵液中提取和纯化VK2的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处理能力大、产品纯度及得率高等优点,其为实现VK2的生物制备及其产业化奠定了优化的基础。在整个的提取、纯化及结晶的过程中,只有两种有机溶剂被使用,这更有利于有机溶剂的回收利用和VK2的规模化生产。

  •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3-22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测序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土壤细菌群落丰度与多样性的排序相同:苔草带 > 苔草-虉草带 > 芦苇带 > 泥滩带 > 藜蒿带。沿湖面至坡地,空间位置相近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更大的相似性,苔草-虉草带、苔草带和芦苇带的细菌群落结构相近,泥滩带和藜蒿带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变形菌门(30.0%)是湿地土壤平均相对丰度最高的门,其次为酸杆菌门(16.7%)和绿弯菌门(16.5%);多数门分类细菌相对丰度沿湖面至坡地存在一定变化趋势。硝化螺菌属是第一大属分类水平细菌群落。在土壤化学指标中,与鄱阳湖湿地细菌群落相关性较大的是总磷、铵态氮和有机质含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不同植被土壤细菌群落具有结构性差异,但沿湖面至坡地存在规律性变化。

  • 面向信息过滤的多通道网络流分类研究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信息安全 提交时间: 2017-03-10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其中网络内容安全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而作为网络内容安全处理核心技术的网络数据流过滤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网络数据流过滤问题出发,研究利用多通道信息进行网络数据流分类的技术,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多通道 网络流分类模型研究,提出了可融合网络结构信息和网络内容信息的流分类模型;(2)分类模型索引技术 研究,提出一种基于 R-Tree 分类模型索引结构,极大地提高了网络数据流的判别速度;(3)多通道网络流 过滤系统 F9 实验平台建设,该系统支持多通道网络流判别过滤,可作为新模型与算法的实验平台。以上三 方面的工作从模型构造,模型索引,和模型实现三方面系统研究了面向信息过滤的多通道网络流分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