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天文观测基地光学观测环境及相关研究进展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4-12 合作期刊: 《天文学报》

    摘要: 地基光学天文望远镜是人类探索与研究宇宙的重要手段, 对已有地基光学台址的光学观测环境进行监测分析, 可以为后期设备针对性改造以及观测者调整观测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对提升地基光学设备的观测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吉林天文观测基地(简称``基地'')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大绥河镇小绥河村南沟约5 km处(东经126.3{\circ}, 北纬43.8{\circ}, 海拔高度313\;m). 基地大气视宁度均值范围约为1.3''--1.4''、天顶附近V波段的天光背景亮度为20.64\;mag\,\cdot\,arcsec {-2}、年晴夜数最高可达270余天, 具有良好的天文观测条件. 吉林天文观测基地于2016年投入运行, 现有1.2\;m光电望远镜、迷你光电阵列望远镜、大视场光电望远镜阵列、新型多功能阵列结构光电探测平台等多台(套)光电望远镜设备. 利用上述设备, 主要围绕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精密轨道确定、光电探测新方法以及变源天体的多色测光等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与多家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 脉冲星对氢原子钟的频率驾驭算法研究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3-12-15 合作期刊: 《天文学报》

    摘要: 氢原子钟具有较高的短期稳定度, 将其作为主钟可在短期内产生高精度的本地时间信号. 但氢钟存在频率漂移现象, 导致其长期稳定度较差, 从而影响本地时间的准确性. 毫秒脉冲星自转高度稳定, 借助于其长期稳定度高的特性, 可定期实现对氢原子钟的频率驾驭, 并对实时信号加以控制. 首先分析了国际脉冲星计时阵(International Pulsar Timing Array, IPTA)第二批发布数据中四颗毫秒脉冲星的稳定度随时间的变化, 同时采用哈达玛方差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 NTSC)一台氢钟的频率稳定性能, 最终给出了利用脉冲星驾驭氢原子钟频率的方法.

  • NTSC时频比对中的Galileo E3总时延校准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3-10-07 合作期刊: 《天文学报》

    摘要: 为了提升时间传递链路的可靠性, 国际权度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BIPM)自\lk{}2020年起将Galileo时间比对正式作为UTC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计算的备份链路, 因此对接收机Galileo信号时延校准是全球各守时实验室参与UTC链路的必要工作. 以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Physikalisch-Technische Bundesanstalt, PTB)和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 NTSC)已校准的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链路为参考, 将PT09接收机设为参考站, 对NTSC的NT02和NT05两台不同型号接收机的Galileo E3 (Galileo E1&E5a)总时延进行校准并验证. 结果表明: NT02和NT05 Galileo E3总时延分别为74.6\;ns和46.5\;ns, 校准不确定度均为3.5\;ns, 且校准时延比较稳定; NT02和NT05校准后与其他守时实验室已校准接收机的GPS P3和Galileo E3链路的共视比对结果基本一致; 以NTP3与其他实验室接收机GPS P3链路的共视比对结果为参考, 其偏差均值均小于1.5\;ns, 在校准不确定度范围内.

  • 基于DenseNet的天体光谱分类方法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9-05-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天体光谱数据的智能处理正由传统机器学习方法逐步转向深度学习,主要采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技术手段。本文基于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广泛应用的DenseNet网络结构,针对光谱数据进行修改,建立了适用于光谱数据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解决天体光谱数据分类任务。在验证数据集上,恒星、星系、类星体的F1分数达到了为0.9987、0.9127、0.9147,高于传统神经网络。光谱分类关注区域的可视化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可以学习到各类天体对应的特征谱线,具有较强的可解释性。本文的方法被用于阿里云天池天文数据挖掘大赛——天体光谱智能分类,并在843支参赛队伍的3次数据评比中获得了2次第一、1次第三的成绩,证明了该模型在保证分类精度的同时具有极强的鲁棒性、泛化性,适用于光谱的自动分类。

  • 碳超丰贫金属拐点星的搜寻与丰度分析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9-04-29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C超丰贫金属星(CEMP)在老年恒星中的普遍存在使得它成为研究宇宙早期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对象,具有不同中子俘获元素丰度特征的CEMP有着不同的起源。不同于已经历挖掘过程的巨星,主序拐点星能很好地在其表层大气保留形成初期的物质,从而可以追溯到更早期的恒星形成化学环境。我们通过LAMOST巡天数据选源并利用Subaru/HDS进行后续高分辨率光谱观测了12颗CEMP主序拐点星,其中有10颗星是首次被分析。与已有的CEMP主序拐点星观测样本相比,我们的样本中包含了更高比例的中子俘获元素不超丰CEMP恒星(CEMP-no星),发生在中等程度C超丰区域,为其起源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对其中6颗CEMP-no星测定了Li丰度,尤其是其中3颗极贫金属星样为探讨[Fe/H]<-3.0的CEMP拐点星Li丰度特征提供了重要的新观测数据。新增样本验证了CEMP-no星在[Fe/H]~-3.0附近为Li-正常星,与前人结论一致;而新增的两颗CEMP-s星表现出了中等Li丰度,介于之前的较大Li丰度范围,我们的研究为CEMP-s和CEMP-no的分类提供了辅助约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