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陕西省气候中心
  • 陕西关中重污染天气低空流场的分型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22-01-2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利用陕西关中区域内五市(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宝鸡)有PM2.5监测数据以来的20142019年各市污染指数(AQI)筛选代表年,定义关中区域污染和区域重污染天气过程,结合陕西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ing model)模拟数据,对影响关中区域的流场分型,并重点研究了各流场分型与PM2.5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根据关中区域低空流场,将重污染天气日流场分为:东部来流(A~C)、西部/南部来流(D~F)、北部来流非转向(G)和无显著流场(H)4个大类,根据出现时间和地点等,东部来流又分为东北来流(A)、东北来流夜间型(B)、渭南绕山来流(C),西部/南部来流分为西南/南部来流(D)、北部来流转向(E)、宝鸡来流(F),共8个类型分别记为A~H。(2)区域重污染过程中东部来流出现最多,频率达到59.8%,其中B、C型占比均达到25.0%以上;各流场分型昼夜变化较大,在昼间(08:0019:00)流场中,出现最多的是C型流场,在夜间(20:0007:00)流场中B、E、F型比较活跃,出现最多的是B型流场,另外A、D、G、H型夜间出现比昼间多。(3)关中区域重污染主要出现在冬季,除因供暖导致的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外,低空流场对污染物扩散影响显著,从流场分型上看,静稳天气、山谷风、北方污染物输送是导致关中区域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 陕西省高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定量化评估方法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6-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利用陕西省1961—2018年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陕西省高温时空分布及气候变化特征;为加强高温事件快速评估,提出了单站高温过程综合强度指标算法,确定了单站高温过程综合强度等级划分阈值。结果表明:① 陕西省高温频次、强度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征,且关中中东部平原地区和陕南东部安康盆地是高温事件关键区域;高温天气出现时间跨度为4月上旬至10月中旬,6—8月高温最多,占全年的91.6%,其中7月下旬是全省高温频次最多的时段。②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高温呈明显频次增多、强度增强的特征;高温有出现时间趋早和结束时间趋晚的变化特征。③ 提出的单站高温天气过程综合强度指标计算方法,能够体现不同高温过程的差异和共性,能对高温过程综合强度进行合理排位,进而确定出高温过程强度等级划分阈值,通过检验和业务试用评估,其结果可信。

  • 陕西省人体舒适度变化及其对 气象因子的响应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19-11-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利用省96个国家气象站多年逐日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人体舒适度指数(CIHB),探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体冷热舒适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陕西省1981—2016年舒适度和舒适日数均成北少南多,并且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变化特点,其中汉中等9站舒适日数多年平均大于200 d,榆林等7站舒适日数多年平均小于120 d;②各区域舒适频率呈现明显的单峰分布,陕北7—8月舒适等级频率较高,关中6-8月舒适等级频率较高,陕南6—9月舒适等级频率较高;③全省历年平均CIHB为45.7,舒适等级日数92.4 d, CIHB和舒适等级日数均在1998—1999年和2008—2009年出现2次峰值;④气温与舒适度指数的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高达0.960 5,平均风速与CHIB显著负相关,气温较高时相对湿度与舒适度指数显著正相关。

  • 陕西省霾天气变化特征及气候成因分析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8-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通过对比选用14时实测值法利用1981—2016年全省96站14时相对湿度和能见度数据重建全省历史霾数据序列,分析区域内霾天气的特征及相关气象要素的特征,并探讨大范围持续霾天气过程对应的环流形势,研究霾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关中地区是我省霾天气的高发区,其次是陕南的汉中盆地,陕北出现最少。全省霾日数总体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年后增加显著。从季节变化来看全省及各区域均为冬季霾日数最多,秋季次之,夏季霾日数最少。各区域均在5~8 km能见度、60%~70%相对湿度、静小风时易出现霾天气,西安及关中全年和四季在偏东北风向时霾天气频率较大。冬季地面风速小,相对湿度较大,近地面风场辐合及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关中大气垂直扩散能力较弱,大气污染物发生堆积、累积效应易形成关中地区持续霾天气及严重大气污染。

  • 基于统计降尺度方法的陕西省月气温预测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18-11-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从短期气候预测的实际出发,针对月尺度的气温分县预测,使用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即经验证交函数)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利用地面测站的气温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的大尺度气候变量( NCEP/NCAR)和国家气候中心月动力延伸预报模式资料(DERF),对1982年至2015年陕西省96个县区的1月和7月气温进行预测,建立统计降尺度模型,并采用交叉检验方法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表明基于经验证交函数和逐步回归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在陕西省1月和7月气温的预测中是合理可用的。全省96个县区1月份预测值与观测值距平符号一致率大于60﹪达到了50个县区,7月份大于60﹪达到了60个县区。预测值可以较好的预测出气温变化趋势,但预测值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实测值。

  • 陕西省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18-10-2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以陕西省大气环境中SO2和PM10作为评估对象进行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采用烟云足迹分析法计算了陕西省2010—2013年环境容量系数A值和SO2、PM10环境承载力的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陕西省环境容量系数A值变化范围较大,2010—2013年全省年平均A值变化范围为1~5,陕北地区环境容量系数A值最大,其次为关中,陕南最小,2010—2013年关中地区西安、宝鸡和渭南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SO2环境承载力全省整体上2010—2013年变化范围为-148 578.04 km2~-189 149.59 km2,4年SO2承载力均无余额,其中渭南和西安SO2承载力严重不足且呈下降趋势; PM10环境承载力全省整体上2010—2013年变化范围为12 701.47 km2~44 511.02 km2,4 a PM10承载力均有余额,全省各市除渭南和铜川外4 a均有余额,但总体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