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 父母应对社会化如何影响儿童青少年适应:基于长时与实时时间轴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8

    摘要: 父母应对社会化是指父母向儿童青少年提供认知、情感和行为策略以应对压力的过程。实证研究从长时程发展时间轴、具体情境下的实时时间轴及不同时间轴的结合等角度探讨父母应对社会化的作用,揭示了父母应对社会化对于儿童青少年适应的独特效应。对于其中的心理机制,应对社会化过程理论模型探讨了儿童青少年应对过程在父母应对社会化与儿童青少年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教养×压力放大和差异效应模型考察了应对社会化作用过程的边界条件。本研究将此两种模型进行整合,并基于动态系统视角提出应对社会化动态过程理论模型,从长时程发展时间轴和具体情境下的实时时间轴两个层面、儿童个体和亲子二元两个水平完善父母应对社会化对儿童青少年适应的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考察父母应对社会化作用效果的普遍性,深化探索父母应对社会化影响儿童青少年适应的机制,为父母应对社会化在家庭教育与临床干预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 符号与非符号SNARC效应的发展:言语能力、视空间能力和工作记忆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14

    摘要: 为了揭示符号和非符号SNARC效应各自的发展规律及二者关系,实验1以36名6~7岁儿童、59名7~8岁儿童、69名8~9岁儿童和31名成人为被试,测查符号和非符号奇偶判断任务,发现符号SNARC效应在8~9岁儿童中才出现,但非符号SNARC效应在6~7岁儿童中就已出现,且跨年龄组(儿童和成人)的数据和针对儿童的追踪数据分析显示两种SNARC效应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可能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此外,对于同时出现符号与非符号SNARC效应的8~9岁儿童和成人来说,符号和非符号SNARC效应相关不显著。为进一步探讨两种SNARC效应是否有相似的认知机制,实验2对137名8~9岁儿童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测查其言语能力(语音意识、语音记忆和快速命名)、视空间能力(视知觉和心理旋转)、工作记忆(言语工作记忆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及符号和非符号SNARC效应,结果显示:言语能力和言语工作记忆对符号SNARC效应预测作用显著,视空间能力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对非符号SNARC效应预测显著。这表明两种SNARC效应具有不同的认知基础。研究结果支持了符号与非符号SNARC效应的分离假说,并拓展了双编码理论。

  • 开放式情境判断测验的自动化评分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提交时间: 2023-12-21

    摘要: 受限于评分成本,开放式情境判断测验难以广泛使用。本研究以教师胜任力测评为例,探索了自动化评分的应用。针对教学中的典型问题场景开发了开放式情境判断测验,收集中小学教师作答文本,采用有监督学习策略分别从文档层面和句子层面应用深度神经网络识别作答类别,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效果理想,各题评分准确率为70%~88%,与人类评分一致性高,人机评分的相关系数r为0.95, 二次加权Kappa系数(Quadratic Weighted Kappa, QWK)为0.82。结果表明,机器评分可以获得稳定的效果,自动化评分研究能够助力于开放式情境判断测验的广泛应用。

  •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投入的 潜在类别转变及影响因素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15

    摘要: 采用潜在转变分析考察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投入的转变类别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347名小学生为被试, 对其双减实施前后的学习投入水平、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进行了纵向追踪。结果表明: (1)小学生学习投入存在低学习投入组、中等学习投入组、高专注低活力组和高学习投入组四种不同类别; (2)双减政策实施后, 中等学习投入组和高学习投入组稳定性较强, 低学习投入组更易向中等学习投入组转变, 在政策实施半年后, 高专注低活力组学生更易向中等学习投入组转变, 政策实施一年后, 该组学生保持在高专注低活力组的概率较高; (3)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双减政策前后小学生学习投入类别转变的预测作用存在差异。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小学生学习投入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因素, 还为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实证证据。

  • 置信区间宽度等高线图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样本量规划中的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3-10-07

    摘要: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在分析具有嵌套结构的心理学实验数据时具有明显优势。本文提出了置信区间宽度等高线图用于该模型的样本量规划。通过等高线图,确定同时符合检验力、效应量准确性以及置信区间宽度要求的被试量和试次数。结合关注被试内实验效应和被试变量调节效应的两类典型模型,通过两个模拟研究,采用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探索效应量、随机效应大小和被试变量类型对置信区间宽度等高线图及样本量规划结果的影响。

  • 语素意识与快速命名对汉语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跨学段的中介效应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27

    摘要: 对416名二(低)、四(中)、六(高)年级(学段)的汉语儿童进行半年追踪,检验了语素意识与快速命名对两类阅读能力(理解与流畅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对于低学段的儿童而言,语素意识与快速命名通过字词识别准确性影响半年后的阅读能力,且字词识别流畅性在快速命名影响阅读流畅性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对于中、高学段的儿童而言,语素意识与快速命名对半年后阅读理解的间接影响均不显著;字词识别准确性在语素意识影响阅读流畅性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而字词识别流畅性的作用仅体现在中学段;快速命名通过字词识别准确性和字词识别流畅性影响到阅读流畅性。结果揭示了在小学不同学段,阅读理解与阅读流畅性的影响机制存在一定的共享性与特异性。

  • 时间贫困内涵及其对幸福感的影响:稀缺理论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8-17

    摘要: 时间贫困是日常生活中时间不够用的弥散性感受,会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与幸福感。目前时间贫困的概念结构仍不清晰,与幸福感的关系结论不一致且缺乏因果证据与机制认识。本项目拟厘清时间贫困内涵,构建多维时间贫困理论模型,据此编制多维测量量表并搭建国民时间贫困数据库;以稀缺理论为基础,探讨时间贫困对个人和人际幸福感的影响,及过度生产率取向的可能中介作用;并基于溢出-交叉模型,探讨时间贫困对家庭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

  • 信号检测论与贝叶斯决策理论的关系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30

    摘要: 信号检测论被广泛用于解释个体在不同类型认知任务中的决策过程。然而,经典信号检测论的重要不足之处在于难以进一步解释个体设置报告标准的过程对应怎样的内在心理机制。本文从贝叶斯决策理论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个体在信号检测任务中的决策规则。本文首先基于贝叶斯定理,介绍了贝叶斯决策理论的基本观点。随后,本文探讨了贝叶斯决策理论如何解释理想观察者的决策规则,以及在实际的信号检测任务中个体的决策结果与理想观察者之间的偏离。接下来,本文探讨了经典信号检测论和贝叶斯决策理论在不等方差信号检测模型中的差异。最后,本文简要介绍了支持贝叶斯决策理论的实证研究证据。

  • 学步期至青年期社交焦虑的发展轨迹和稳定性:一项基于纵向研究的三水平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4-11

    摘要: 鉴于社交焦虑的高患病率和广泛的不良后效,大量理论和纵向研究对社交焦虑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但观点和研究结果存在矛盾。为厘清争议,准确刻画社交焦虑平均水平变化和稳定性的年龄趋势,采用三水平模型的方法,对来自173项纵向研究的192个独立样本(N= 170197)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1)在平均水平上,社交焦虑从学步期至青年期呈逐步下降趋势,仅青春中期有小幅上升。(2)在稳定性上,社交焦虑在学步期和学前期较高,在小学儿童期降至低谷后逐渐回升,青年期稳定在较高水平。(3)社交焦虑的平均水平变化不受研究特征、被试特征和变量特征的影响。(4)社交焦虑的稳定性受文章语言、大洲、文化、性别和测量方式的调节。(5)社交焦虑的稳定性随时间间隔变长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研究首次利用元分析技术刻画了社交焦虑从学步期至青年期的发展趋势,其中发展轨迹总体上支持了人格成熟论,稳定上则呈现出较强的特质属性,结果为探索社交焦虑的毕生发展和干预提供了新视角。

  • 混合效应均值-方差模型的建构和样本量规划探索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3-01-31

    摘要: 随着研究问题的深入和数据收集手段的进步,能够合理分析和深入挖掘嵌套结构数据信息的混合效应均值-方差模型(Mixed-Effects Location-Scale Models,MELSM)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拟通过模拟研究和应用研究,在贝叶斯框架下探究MELSM的模型建构方法,并探索MELSM在确定和不确定情境下结合检验力和效应量准确性分析的样本量规划范式,最终整合上述功能开发简便易用的软件包,形成MELSM的应用流程,促进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推广应用,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和可重复性,进而提高研究的整体质量。

  • 数字化工作重塑及其对工作绩效的促进作用:基于人-任务-技术匹配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30

    摘要: 随着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已从部分头部企业的可选项转变成了更多企业的必选项。然而,很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绩效增长慢、转型持续力不足等问题。员工数字能力、数字技术及数字化工作要求间的不匹配(即人-任务-技术不匹配)是导致上述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员工如何积极主动地改变数字化工作特征环境、实现人-任务-技术匹配,从而提升工作绩效已成为兼有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因此,本项目拟综合运用访谈法、多源多时点问卷调查、日志调查等方法,聚焦于数字化工作这一新的工作实践,尝试结合工作重塑研究和人-任务-技术匹配思想,率先提出数字化工作重塑概念,并系统探讨其对工作绩效的促进机制。同时从同事、领导及组织结构角度,考察同事对数字化工作重塑支持、数字化领导、低组织正式化在员工数字化工作重塑影响其工作绩效过程中发挥的调节作用。本项目研究有望为工作重塑研究开拓新的研究主题,同时从自我管理、主动适应视角推进员工数字化研究,并为员工主动适应数字化转型、提高工作绩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语义在人脑中的分布式表征:来自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18

    摘要: 人脑如何表征语义信息一直以来是认知神经科学的核心问题。传统研究主要通过人为操纵刺激属性或任务要求等实验方法来定位语义表征脑区,这类方法虽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依然存在难以详细量化语义信息和语境效应等问题。基于语义的分布式假设,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将离散的、难以客观量化的语义信息转变为统一的、可计算的向量形式,极大提高了语义信息的刻画精度,提供了有效量化语境和句法等信息的工具。运用NLP技术提取刺激语义信息,并通过表征相似性分析或线性回归建立语义向量与脑活动模式的映射关系,研究者发现表征语义信息的神经结构广泛分布在颞叶、额叶和枕叶等多个脑区。未来研究可引入知识图谱和多模态融合模型等更复杂的语义表示方法,将语言模型用于评估特殊人群语言能力,或利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来提高深度语言模型的可解释性。

  • 儿童读物的质性分级标准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03

    摘要: 小学生处于学会阅读的关键期,其语言和认知成长需要大量难度适宜、利于理解的阅读材料。当前的阅读分级主要采用字、词、句等浅表层面的量化文本指标,较难适应汉语表意性等特点和儿童认知发展需求。本研究首先采用元分析等方法,归纳和筛选出文体、主题、角色、情节、语言特点、文本结构、文化知识以及生活经验8个质性分级指标,然后在国际上首次采用SOLO分类评价法来为每个指标制定契合儿童认知发展结构的等级水平描述,最终形成《汉语儿童读物的质性分级标准》及操作手册。进一步的实证实验结果说明,该分级标准具有较高的区分效果、评分者一致性信度和预测效度,能够客观稳定和科学可靠地评估儿童读物的文本复杂性。综上,此标准可有助于教师、出版编辑和家长评估儿童读物的适用年级,利用汉语分级阅读来促进儿童语言与认知发展,实现独立阅读。

    同行评议状态: 评论中 评论中 保留性通过
  • 外在奖赏对陈述性记忆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7-15

    摘要: 学习和记忆是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如何取得好的学习和记忆效果是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关注的重点。近年来,许多研究揭示奖赏可以促进记忆效果,奖赏对记忆的影响逐渐成为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热点研究课题。大脑的中脑多巴胺奖赏系统与海马记忆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均有关联。奖赏通过编码和巩固阶段以不同机制对记忆效果产生作用:在记忆编码阶段,奖赏会激活奖赏系统、注意控制系统,将更多认知资源分配给奖赏相关信息,从而促进奖赏信息的记忆效果;在记忆巩固阶段,奖赏会促进多巴胺释放,作用于海马对奖赏相关信息的加工,从而促进奖赏信息的记忆效果。未来研究可以关注奖赏对行为影响的复杂模式和内在奖赏对学习记忆的影响等方面。

  • 人工智能辅助的自闭症早期患者的筛查与诊断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1-26

    摘要: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ASD)的症状早在婴幼儿期就会显现,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好。传统自闭症早期筛查与诊断在评估方法、流程上存在局限,无法满足大规模筛查和诊断需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用智能化方法进行自闭症早期大规模无感筛查与诊断逐渐成为可能。近十年间,国内外对自闭症智能化识别方法的探索在经典任务行为、面部表情和情绪、眼动、脑影像、运动控制和运动模式、多模态六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未来研究应围绕构建国内自闭症早期智能医学筛查与诊断体系,开发针对婴幼儿患者的筛查工具,构建融合多模态数据的自闭症婴幼儿智能化识别模型,建立结合脑影像技术的自闭症精细化诊断方法等方面来开展。

  • 问题解决测验中过程数据的特征抽取与能力评估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提交时间: 2021-12-04

    摘要: 基于计算机的问题解决测验可以实时记录被试探索环境和解决问题时的详细行动痕迹,并保存为过程数据。首先介绍了过程数据的分析流程,然后从问题解决测验入手,分别对过程数据的特征抽取和能力估计建模两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价。未来研究应注意:提高分析结果的可解释性;特征提取时纳入更多信息;实现更复杂问题情景下的能力评估; 注重方法的实用性;以及融合与借鉴不同领域的分析方法。

  • 用于处理不努力作答的标准化残差系列方法和混合多层模型法的比较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1-11-29

    摘要: 文章采用模拟研究,分别在混合多层模型假设满足和违背的情境下,比较了混合多层模型方法与标准化残差系列方法在识别不努力作答和参数估计方面的表现。结果显示:(1)不存在不努力作答或其严重性低时,各方法表现接近;(2)不努力作答严重性高时,固定参数迭代标准化残差法普遍更优,混合多层模型法仅在假设满足且两种作答反应时差异大的条件下表现较好。建议实际应用中优先选择固定参数迭代标准化残差法。

  • 贬损型幽默:笑声能化解敌意吗?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1-04

    摘要: 贬损型幽默指包含贬损意味同时令人发笑的信息。释放论、优越论、失谐-解决理论与良性进犯理论尝试解释了其心理机制。贬损不一定好笑,群体身份和态度、接收者与贬损对象的心理距离以及人格、文化差异等均会影响幽默效果。贬损型幽默可以起到释放偏见与表达社会支配倾向的作用,对人际交往的作用则不一致。贬损型幽默的整合性过程模型串联描述了贬损型幽默的机制、前因和后效,可作为未来研究的框架。未来亦可继续探讨贬损型幽默的消极影响,以及其对群际关系和社会公平的潜在积极作用,并关注到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贬损型幽默。

  • 人工智能辅助下的心理健康新型测评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提交时间: 2021-08-06

    摘要: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应用催生了“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这一领域。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能够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降低漏诊率并提高诊断效率,这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普查及预警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研究者基于在线行为数据、便携式设备数据等开展主要以数据驱动为导向的探索研究,旨在实现更高的预测准确率,但是测评结果的可解释性等指标尚不够理想。未来的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需要强调心理学领域知识和经验的深度介入,提高测评的针对性和精细化程度,加强信效度检验,这对于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至关重要。

  • 视觉经验缺失对盲人听觉词汇识别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30

    摘要: 听觉词汇识别包含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视觉通道受阻的盲人在听觉词汇加工中具有一定听觉补偿优势;但由于视觉经验的缺失,盲人对一些视觉相关词(比如颜色词)的语义加工和理解比明眼人弱。未来的研究应对词汇的视觉相关性进行分类讨论;对音、形、义等多层面及其神经生理机制进行深入探究,发展符合盲人感知特点的听觉词汇加工模型;并拓展不同年龄段的发展性研究。最终,揭示视觉经验缺失对盲人听觉词汇识别影响机制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