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麦康森
  • 三丁酸甘油酯对动物生长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三丁酸甘油酯(TB),是由4个碳原子组成的短链脂肪酸酯,为白色近油状液体,略有脂肪香味,能顺利通过胃肠道,并被缓慢分解为丁酸,进而到达肠道后端,发挥相应的生理效应。研究报道,TB能够促进肠道绒毛生长、增强营养物质的消化、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增强紧密连接、促进黏蛋白分泌、提高免疫力,进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因此,在饲料中添加TB已成为改善动物肠道屏障功能、促进动物生长的一种营养策略,并被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养殖过程中。本文主要就TB在促进动物生长和维持肠道屏障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

  • 不同玉米脱水酒精糟及其可溶物含量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玉米脱水酒精糟及其可溶物含量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720尾初重为(13.00±0.01) 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为8个组,每个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D3、D6、D9、D12组为不加酶对照组,分别饲喂以DDGS替代基础饲料中3%、6%、9%、12%鱼粉的试验饲料;D3+、D6+、D9+、D12+组为加酶试验组,分别饲喂以DDGS替代基础饲料中3%、6%、9%、12%鱼粉并添加木聚糖酶(活性为120 163 IU/g,添加量为20 g/t)和纤维素酶(活性为13 424 IU/g,添加量为300 g/t)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9周。结果表明:大菱鲆幼鱼饲喂相同DDGS含量的饲料时,加酶试验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均高于不加酶对照组,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各组大菱鲆幼鱼摄食率以及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大菱鲆幼鱼饲喂相同DDGS含量的饲料时,加酶试验组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高于不加酶对照组,其中D9+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较D9组显著升高(P<0.05),D3+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D3组显著升高(P<0.05),D12+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D12组显著升高(P<0.05)。大菱鲆幼鱼饲喂相同DDGS含量的饲料时,加酶试验组大菱鲆幼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较不加酶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的含量较不加酶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在不同DDGS含量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提高了大菱鲆幼鱼对饲料的利用效果。

  • 大菱鲆幼鱼对玉米蛋白粉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及添加胆汁酸和酶制剂对其产生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菱鲆幼鱼对玉米蛋白粉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氨基酸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以及在玉米蛋白粉中分别添加胆汁酸(纯度≥30%)和酶制剂[中性蛋白酶(1×105 U/g)和木瓜蛋白酶(4×105 U/g)组成的复合酶,二者活性比为2:1]对其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首先配制基础饲料,试验饲料由70%的基础饲料和30%的待测蛋白质源[未进行任何处理玉米蛋白粉(CGM)、添加胆汁酸的玉米蛋白粉(CGMB)和添加酶制剂的玉米蛋白粉(CGME)]组成。所有饲料均添加0.1%的三氧化二钇(Y2O3)为外源指示剂。将初始体重为(13.00±0.01) g大菱鲆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分别投喂相应饲料2周后采用后肠挤压法收集粪便。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表明:3种不同处理形式的玉米蛋白粉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总氨基酸、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25.99%~43.34%、48.62%~60.72%、48.41%~67.67%、35.07%~52.34%,且总氨基酸与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大菱鲆幼鱼对CGMB中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最高,显著高于CGM和CGME(P<0.05),且CGMB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总氨基酸、总能的表观消化率较CGM分别提高了17.35%、12.10%、19.26%、17.27%;大菱鲆幼鱼对CGME中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也得到改善,其干物质、粗蛋白质、氨基酸、总能的表观消化率较CGM分别提高了9.53%、4.37%、4.29%、12.25%,效果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添加胆汁酸和酶制剂均能够提高大菱鲆幼鱼对玉米蛋白粉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 高植物蛋白质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1]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植物蛋白质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探索提高水产饲料中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比例的可行性方法。以鱼粉、豆粕、玉米蛋白粉、谷朊粉、花生粕和啤酒酵母为蛋白质源,鱼油、椰子油和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小麦粉为糖源,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其中,以含60%鱼粉的基础饲料为阳性对照组(FM组),以复合植物蛋白质源替代基础饲料中50%鱼粉的替代饲料为阴性对照组(CON组),以在替代饲料中分别添加0.15%(D1组)、0.30%(D2组)和0.60%(D3组)丁酸钠的饲料为试验组。用上述5种试验饲料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13.00±0.01) g的大菱鲆幼鱼58 d,试验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结果表明:1)随着丁酸钠添加水平的增加,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FM、D1和D2组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除D2组脏体比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各组的脏体比均显著低于FM组(P0.05)。2)D1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D1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ON、D2和D3组(P0.05);D2和D3组之间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3)D2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高于CON组(P<0.05),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高植物蛋白质饲料中添加0.15%的丁酸钠能够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肝脏抗氧化功能,过量添加丁酸钠会降低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

  • 鱼类钠离子和氯离子转运载体的功能及调控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不仅参与鱼类体液的渗透压平衡调节,也参与细胞膜静息电位平衡,并且鱼类机体内部电解质的稳态也离不开Na+和Cl-的参与。位于硬骨鱼类鳃、胃肠道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Na+/钾离子(K+)-ATP酶、Na+-K+-2Cl-协同转运蛋白、Na+/氢离子(H+)交换蛋白、囊性纤维化跨膜调控子等相关载体蛋白,是鱼类调控Na+和Cl-代谢的主要调节通道,这些调节通道蛋白的表达直接影响到机体内电解质的平衡。本文综述了与鱼类Na+和Cl-转运相关的主要载体蛋白的功能、影响其活力的因素及其调控机制等。

  • 鱼类食欲调控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寻找鱼粉替代物已成为肉食性鱼类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提高鱼类对鱼粉替代物的利用率成为了鱼粉替代研究的瓶颈。食欲是影响鱼粉替代的重要因素,而食欲调控网络通过各种食欲调节因子(包括促进食欲因子和抑制食欲因子)的信号传递作用和中枢信号通路,对摄食进行综合调节。本文综述了常见食欲调节因子和中枢信号通路对食欲的调控,以期为鱼类食欲调控研究提供参考。

  • 营养物质对鱼类食欲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寻找理想鱼粉替代物是近20年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尽管在肉食性鱼类中鱼粉替代物因适口性差、消化率低、氨基酸不平衡和存在抗营养因子等原因导致其替代比例较低,然而,随着鱼粉供求关系的进一步不平衡,替代鱼粉已成为肉食性鱼类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如何提高肉食性鱼类对鱼粉替代物的利用率成为了鱼粉替代研究的瓶颈。本文从食欲的角度,综述各种营养物质对食欲的影响,以便利用营养措施来人为调控鱼类的食欲,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

  • 饲料中不同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钙磷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不同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钙磷代谢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2.26±0.03) g的鲈鱼幼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饲喂维生素D含量实测值分别为34.2、219.4、393.8、775.9、1 534.1和3 091.2 IU/kg的等氮等能饲料,进行9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当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在34.2~393.8 IU/kg时,鲈鱼的增重率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的升高显著上升(P0.05)。同样,鲈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表现出与增重率相似的变化趋势。2)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显著影响了鱼体粗灰分、钙和磷含量,脊椎骨、鳃盖骨和鳞片粗灰分含量以及脊椎骨钙和磷含量(P0.05)。3)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羟脯氨酸、钙离子和无机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4)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显著影响了鲈鱼肝体指数及肝脏脂肪和维生素D含量(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的升高,肝脏维生素D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并在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达到1 534.1 IU/kg时变化趋于平稳。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鲈鱼幼鱼获得最大生长时对饲料中维生素D的需求量为431.0 IU/kg。以肝脏维生素D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二次曲线模型分析得出鲈鱼幼鱼获得最大肝脏维生素D沉积量时对饲料中维生素D的需求量为2 444.4 IU/kg。

  • 大菱鲆幼鱼对几种蛋白质源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及膨化处理对其产生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对秘鲁红鱼粉、豆粕、葵花粕和玉米蛋白粉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氨基酸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以及膨化处理对其产生的影响。试验饲料由70%基础饲料和30%待测蛋白质源组成,并添加0.1%的三氧化二钇(Y2O3)作为外源指示剂,将其分别制作成正常颗粒料和膨化颗粒料。将平均体重为(8.98±0.01) 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成10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按照不同处理分别投喂相应饲料,喂养2周后采用后肠挤压法收集粪便样品至第6周。结果表明:大菱鲆幼鱼对4种蛋白质源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总氨基酸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22.33%~65.50%、48.97%~85.28%、47.70%~84.14%和44.50%~81.16%。其中,鱼粉的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3种植物蛋白质源(P<0.05);3种植物蛋白质源中以豆粕中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最高,葵花粕次之,玉米蛋白粉最低;各待测蛋白质源中总氨基酸表观消化率的变化趋势与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基本一致。经膨化处理后,大菱鲆对4种蛋白质源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得到改善,尤其是3种植物蛋白质源,效果显著(P<0.05),膨化处理后4种蛋白质源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总氨基酸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24.26%~70.87%、57.20%~85.33%、68.27%~87.09%和49.23%~84.35%。由此得出,膨化处理能够提高大菱鲆幼鱼对秘鲁红鱼粉、豆粕、葵花粕和玉米蛋白粉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