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土高原小流域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垂直 变化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5-2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在黄土高原生态恢复重建过程中,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是评价黄土区植被恢复效应的有效途径。该文以典型半干旱黄土小流域􀀁3 种恢复方式下(天然荒草、自然恢复、人工恢复)的􀀁5 种植物群落(长芒草群落、赖草群落、苜蓿群落、柠条群落、山杏群落)不同深度的土壤(0~20 cm、20~40 cm、40~60 cm)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法分析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变化特征,并探讨各指标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群落类型和土壤土层深度对土壤SOC、TN、TP 均有显著影响,土层深度还显著影响土壤􀀁TK 的分布,但两者交互作用只对TN 含量有显著影响。0~20 cm 土层中,土壤􀀁SOC、TN 含量表现为柠条灌丛显著高于长芒草、赖草、苜蓿和山杏群落(P<0.05)。(2)在土壤垂直剖面上,除􀀁C:N 随土层加深而增加外,其他土壤化学计量比均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在􀀁0~20 cm 和􀀁20~40 cm 的土层中,土壤􀀁C:N 表现为赖草群落显著高于长芒草、苜蓿、柠条和山杏群落(P<0.05),而土壤􀀁C:P、􀀁N:P、N:K 均表现为人工恢复柠条群落最高;在􀀁40~60 cm 的土层中,山杏土壤􀀁C:K 显著低于长芒草、赖草、苜蓿和柠条群落(P<0.05)。(3)不同群落土壤􀀁SOC、TN、TP、TK 含量彼此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SOC 含量与􀀁TN 含量、TN 含量与􀀁TP 含量、SOC 含量与􀀁TP含量、TN 含量与􀀁TK 含量在􀀁5 种植物群落中均达到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C:P 与􀀁C:K、􀀁C:K 与􀀁N:K、N:P 与􀀁N:K 间均具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C:N 与􀀁N:P、C:N 与􀀁N:K、P:K与􀀁C:P、P:K 与􀀁N:P 间均呈负相关关系。综合来看,不同植物群落土壤􀀁SOC、TN、TP、TK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人工恢复柠条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综合更强,更有利于改善当地土壤质量。

  • 近年来的黄土高原耕地时空变化与口粮安全耕地数量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1-06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基于遥感调查数据集定量分析了1990—2015年中国黄土高原地区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口粮绝对安全最小耕地保障面积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耕地面积从1990年的192 529.65 km2至2015年的182 688.50 km2,净减少了9 841.14 km2,幅度达5.11%,其中2000—2010年的减幅最大,净减少8 483.00 km2;较大的耕地动态变化图斑主要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区域,细碎的变化图斑广泛分布;耕地地类转出面积(31 875.82 km2)大于转入面积(21 815.25 km2),耕地面积的增加主要由草地和林地转化而来,主要分布在灌溉农业区和东南部平原区,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中部沟壑区的雨养农业区。此外,该时期耕地转化为建筑用地和交通用地等人工表面的面积逐渐增加,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低海拔平原地区;黄土高原口粮绝对安全所需最小耕地保障面积呈明显减少特征(从1990年的70 913.37 km2下降到2015年的33 981.64 km2),占该区耕地总面积比例呈明显缩减态势(从1990年的36.83%缩减到2015年的18.60%),目前耕地总量的净减少未对口粮绝对安全的耕地保障数量造成大的影响。

  • 新世纪我国生态安全面临的新态势与对策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5 合作期刊: 《智库理论与实践》

    摘要: [目的/意义]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快速城镇化、资源高强度开发,以及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同时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最大的时期,先后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政策与建设工程,促进了生态系统恢复,研究新时期生态问题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生态保护面临的问题,对完善生态保护政策与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分析我国2000-2010年主要生态问题及其变化趋势。[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我国生态问题开始进入转型期,由农业导致的生态问题仍然严重,但开始好转,城市化导致的生态问题加剧,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低下,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等问题仍然严重,但面积减少与程度下降。城镇化、工业化与资源开发导致的流域生态破坏、城镇人居环境恶化、自然海岸线丧失、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减少等问题加剧。全国生态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还尖锐。为了应对生态问题的转型,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坚持自然恢复,提高生态系统质量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推进绿色城市化道路,降低城市化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提高流域生态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