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 中国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的建设与发展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20多年来,中国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已建成国家级和局级生态站26个,布局涵盖我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青藏高原高寒区和西南岩溶地区等特殊环境,承担我国荒漠生态系统的定位观测、监测评估、科学研究、示范服务和基地建设等任务。依托研究网络,组织大型沙漠、戈壁综合科考,填补我国沙漠科考的最后空白;探索荒漠化综合治理的中国方案,集成四大典型区域的经典模式,制定相关行业和学科标准。进入新时代,研究网络要立足行业优势,加强联网-并网协作,优化站网布局,精进观测技术,拓展研究尺度,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回答社会和科学关切,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

  • 民勤青土湖区不同年限退耕地对土壤水分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3-28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对民勤青土湖地区不同年限退耕地(退耕1 a、2 a、4 a、8 a、13 a、20 a、30 a、40 a和CK)土壤水分变化与植被演替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随退耕年限增加,土壤含水量整体呈先减少后增加再逐渐趋于稳定。(2)随退耕年限增加,个体数、类群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波动式下降的趋势;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总体趋势先增加后减小,再逐渐趋于稳定;Simpson优势度指数整体变化幅度较小,最终呈稳定的趋势。(3)随退耕年限增加,植物群落经历了地肤盐生草狗尾草骆驼蒿小叶碱蓬黑果枸杞红砂盐爪爪的演替过程。(4)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类群数(S)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可见,干旱区植被自然演替取决于0~20cm土层土壤的含水量。

  • 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因子与 叶功能性状关系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2-02-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功能性状研究的重点,环境因子驱使植物功能性状发生变化,进而推动群落发生演替。本研究以民勤不同演替阶段(发育阶段、稳定阶段、衰退阶段、严重衰退阶段)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演替阶段白刺叶功能性状差异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旨在揭示白刺对干旱荒漠区土壤环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不同演替阶段白刺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叶全磷含量差异显著(P),其他的叶功能性状差异不显 著(P>0.05)。白刺叶功能性状变异范围是 0.39%~11.99%,均表现为弱变异,其中比叶面积最大 (11.99%),叶全碳含量最小(0.39%)。(2)白刺叶功能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叶全氮含量可作为白刺叶功能性状变化的主要指标。(3)除pH外,白刺灌丛沙堆土壤因子随退化程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小值出现在发育阶段,最大值出现在衰退阶段。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全氮含量是影响白刺叶功能性状变化的主要土壤因子。上述研究结果深化了对白刺灌丛沙堆演替的认识,为荒漠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民勤荒漠植物叶片水分吸收性状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在水分输入以小量级降水和凝结水为主导的干旱区,植物叶片吸收水分策略具有尤为重要的生态意义。以民勤地区20种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单位面积吸水量(LWUC)、含水量增加率(RW)、水分饱和亏(WSD)、比叶面积(SLA)、干物质含量(LDMC),分析植物各叶片性状的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并比较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水分吸收性状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叶片可以吸收水分,具有利用小量级降水的能力;叶片性状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2)叶片LWUC与LDM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RW与WSD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不同生长型植物叶片LWUC、RW、WSD差异不显著(P>0.05)。(4)不同质地植物叶片LWUC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肉质多汁类型植物显著(P<0.05)高于草质、革质类型植物,肉质多汁和叶片退化类型植物差异不显著(P>0.05)。(5)不同叶面性状植物叶片LWUC差异不显著(P>0.05),但覆毛类型植物叶片RW、WSD极显著(P<0.01)高于光滑叶面平均值。总之,本研究可以加深对荒漠生态系统不同功能型植物利用水资源方式和策略的理解,增强对荒漠植物生态适应对策和荒漠植被格局变化的认识,并为其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 民勤黑果枸杞形态学特征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4-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通过对民勤绿洲外围4种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群落物种组成、生长特征、土壤因子等的调查,分析不同立地类型土壤因子对黑果枸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群落物种结构简单,共出现12科24属28种,存在多个单属单科单种现象,多为适应干旱盐碱化的藜科、蒺藜科植物,无乔木和高大灌木,黑果枸杞在不同立地类型中优势地位明显。② 黑果枸杞群落丰富度指数砾石地高于盐碱地、覆沙地及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P<0.05);多样性指数砾石地高于盐碱地,盐碱地高于覆沙地及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P<0.05)。③ 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密度表现为:盐碱地>覆沙地>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砾石地。株高表现为: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盐碱地>覆沙地>砾石地。冠幅表现为: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盐碱地>砾石地>覆沙地。④ 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全磷及有机质含量均为盐碱地显著高于其他3个立地类型(P<0.05),全钾、全氮含量在4种不同立地类型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不同土层中土壤因子变化规律不同。⑤ 土壤水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化趋势不同,砾石地和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中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覆沙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波动变化,盐碱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化不大。⑥ 黑果枸杞的生长状况和形态学特征株高、冠幅等受土壤水分、土壤氮、磷、钾及有机质等土壤因子的影响和制约,且10~20 cm土层深度土壤因子影响最为密切。

  • 民勤绿洲外围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种群分布格局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09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通过测定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外围4个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群落植被特征和黑果枸杞株数、株高、冠幅等生物学特征,以及黑果枸杞分布格局的点坐标,采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Ripley’s K函数,分析了民勤绿洲外围不同立地类型上黑果枸杞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 4个不同立地类型中植被物种数为:砾石地﹥盐碱地﹥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覆沙地,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简单,存在多个科单属单种现象。② 黑果枸杞株数在盐碱地中最多,覆沙地次之,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和砾石地中最少;而平均株高由高到低依次是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盐碱地、覆沙地、砾石地;平均冠幅分布与平均株高类似。③ 在4个样地中,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和砾石地中的黑果枸杞呈现聚集分布;覆沙地中,黑果枸杞在较小尺度(0.2~0.5 m)呈现聚集分布,在较大尺度(1.5~2.5 m)呈现随机分布;盐碱地中,黑果枸杞种群表现为完全的随机分布。

  • 甘肃省森林碳储量现状与固碳速率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6-05-03

    摘要: 针对森林碳平衡再评估的重要性和区域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碳库量化分配的不确定性,该研究依据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中甘肃省各森林类型分布的面积与蓄积比重以及林龄和起源等要素,在甘肃省布设212个样地,经野外调查与采样、室内分析,并对典型样地信息按照面积权重进行尺度扩展,估算了甘肃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612.43 Tg C,其中植被生物量碳为179.04 Tg C,土壤碳为433.39 Tg C。天然林是甘肃省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其值为501.42 Tg C,是人工林的4.52倍。天然林和人工林的植被碳密度均表现为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同一龄组天然林植被碳密度高于人工林。天然林土壤碳密度从幼龄林到过熟林逐渐增加,但人工林土壤碳密度最大值主要为近熟林。全省森林植被碳密度均值为72.43 Mg C?hm–2,天然林和人工林分别为90.52和33.79 Mg C?hm–2。基于森林清查资料和标准样地实测数据,估算出全省天然林和人工林在1996年的植被碳储量为132.47和12.81 Tg C,2011年分别为152.41和26.63 Tg C,平均固碳速率分别为1.33和0.92 Tg C?a–1。甘肃省幼、中龄林面积比重较大,占全省的62.28%,根据碳密度随林龄的动态变化特征,这些低龄林将发挥巨大的碳汇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