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陈志强
  • 菌剂施用对高温胁迫下芒萁光合与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2-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纳豆芽孢杆菌菌剂对芒萁耐热能力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不同温度和不同肥 料处理下当年生芒萁的光合和抗高温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温度和肥料都能显著影响 芒萁的光合和抗高温生理(P<0.05)。(2)温度升至45℃时,芒萁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温胁迫对芒萁光合生理的抑制 属于非气孔限制;为抵御高温胁迫,芒萁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丙 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和有机肥组相比,菌剂显著提 高了芒萁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以及过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 化氢酶活性,降低了胞间CO2 浓度、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P<0.05)。(4)使用主成 分分析与隶属函数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了芒萁抗高温能力,发现菌剂添加的有机肥 施用下芒萁的抗高温能力得分更高。综上认为,芒萁具有一定的抗高温性,能根据不同胁迫 环境选择性地诱导抗逆生理活动来适应高温环境;纳豆芽孢杆菌菌剂缓解了高温胁迫对芒萁 光合作用的抑制,诱导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以缓解细胞的损伤,减轻渗透调节的压力,有效 提高芒萁对高温胁迫的抵抗能力。该研究结果对南方红壤侵蚀区及类似区域的生态修复和水 土保持具有一定意义。

  • N-琥珀酰基-O-羟丙基磺酸壳聚糖仿生合成球霰石碳酸钙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制备了N-琥珀酰基-O-羟丙基磺酸壳聚糖(SA-HPSCS),用FTIR、1HNMR等测试手段对其表征,并以其为有机基质仿生合成碳酸钙,对照比较在纯水体系和SA-HPSCS体系下合成的碳酸钙的晶型和形貌,并考察体系的pH值对SA-HPSCS仿生合成碳酸钙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纯水体系中形成单一的方解石晶体,而在SA-HPSCS体系中形成以球霰石为主的碳酸钙晶体。在pH=6时,SA-HPSCS体系中形成的球霰石含量达95.8%;随着pH由6上升到10,球霰石含量由95.8%下降到75.2%,尺寸由6-12μm下降到2-6μm。这些结果说明,SA-HPSCS对碳酸钙有良好的调控作用,形成尺寸不一、形貌差异、晶相含量可控的碳酸钙晶体。其调控作用受体系pH值的影响。

  • 南方红壤侵蚀区芒萁叶片对微地形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功能性状可反映植物应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策略。该文以芒萁为对象,主要采用单因素 方差与冗余分析,比较了 3 种微地形(沟脊、沟壁、沟底)中环境因子和芒萁叶片功能性状的差异,分析了芒萁对浅沟微地形的响应及其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芒萁叶片功能性状的总体变异程度在 0.05~0.47 之间。叶厚和叶面积均表现为沟底>沟壁>沟脊(P<0.05);沟壁的叶氮含量显著高于沟脊和沟底;沟脊的叶磷含量显著低于沟壁和沟底;比叶面积和叶碳含量在 3 种微地形间分别无显著差异。(2)沟脊的芒萁通过减小叶面积来降低水分散失进行自我保护,沟壁的芒萁通过增加叶氮含量来提高叶片光合速率促进生长,沟底的芒萁通过增大叶面积来提高光捕获能力促进生长。以上结果表明,由于土壤养分和温湿条件的差异,芒萁通过调节营养物质含量和改变叶片形态以更好的适应环境。

  • 闽西南崩岗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6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选取福建省长汀县黄泥坑崩岗群内2 处典型崩岗及附近一无崩岗山坡(对照区), 采样并测定了63 份 0~20 cm 土壤样品Cu、Zn、Ni、Pb、Cr、As、Cd 含量, 运用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进行重金属来源辨识, 并应用Hankanson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以福建省背景值和国家二级标准作为参比, 对研究区重金属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Zn(105.56 mg·kg-1)>Pb(67.21 mg·kg-1)>As(61.47 mg·kg-1)>Cu(22.33 mg·kg-1)>Cr(17.12 mg·kg-1)>Ni(5.24 mg·kg-1)>Cd(0.80 mg·kg-1), Pb、Cd 含量表现为崩岗区>对照区, Cu、Zn、Ni、Cr、As、Cd 含量与之相反。1 号崩岗Zn、Pb、As 和Cd 平均值分别是福建省背景值的1.12 倍、2.82 倍、8.68 倍和13.33 倍, 2 号崩岗这4 种元素平均值分别是背景值的1.11 倍、1.36 倍、11.22 倍和16.67 倍, 对照区该4 种元素平均值分别是背景值的1.58 倍、1.60 倍、5.14 倍和14.44 倍; 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比较得出, 崩岗区和对照区As 平均值分别超标1.92 倍和2.70 倍, Cd 平均值分别超标2.31 倍和2.60 倍。从集水坡面到沟道末端, 崩岗区Pb、Zn、Cd 含量呈增加趋势, Cu、Cr 含量基本维持稳定, Ni含量有所降低; 从坡面上部到下部, 对照区Cu、Zn、Ni、Cr、Cd 含量呈增加趋势, Pb 含量略有降低; As 含量在研究区的分布无明显变化。Cu、Ni、Cr 主要来源为成土母质, Zn 主要来源于禽畜养殖, Cd、As 的主要来源包基岩风化稀土开采, Pb 主要来源于基岩矿化、煤炭燃烧及汽车尾气排放等复合污染源。以福建省背景值为参比时, Cd 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达到“极强风险”, As 为“较强风险”, 其余均为“轻微风险”; 以国家二级标准为参比时, Cd 属“较强风险”, 其余均为“轻微风险”。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表现为2 号崩岗>对照区>1 号崩岗。研究区Cd、As 污染已较为严重, 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