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李伟强
  •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5-0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住院期间死亡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检测值多明显高于生物参考区间上限,既往关于甲状腺激素对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预测的研究,特别是 rT3 预测价值的研究较少。探索对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有预测价值的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 2019 年 4 月2022 年 4 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治疗的 197 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入院 24 h 内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rT3 和 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根据研究对象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n=18)和非死亡组(n=179)。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 曲线)评价相关指标对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价值,计算 ROC 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Delong 检验比较各指标的 AUC。结果 死亡组年龄、rT3 高于非死亡组,FT3、TT3、TSH 低于非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死亡组患者中 66 例甲状腺功能正常,87 例低 T3 综合征,15 例单独 FT4 高,3 例单独 TT4 高,5 例 TT4、FT4 均高,1 例单独 TT4 低,1 例单独 TT3 高,1 例单独 FT3 高;死亡组患者中 1 例甲状腺功能正常,14 例低T3 综合征,3 例单独 FT4 高。2 组患者低 T3 综合征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rT3 是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ROC 曲线结果显示 rT3 的 AUC 为 0.914〔95%CI(0.865,0.962)〕,大于年龄(Z=3.137,P=0.002)、FT3(Z=2.389,P=0.017)、TT3(Z=2.123,P=0.034)、TSH(Z=3.056,P=0.002)。结论 低 T3 综合征是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血清 rT3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的预后判断具有较高价值,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 跨情境的刺激泛化在面孔信任形成中的作用:基于直接互动与观察学习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基于联结学习理论(associative learning theory),通过3项实验考察了跨情境(公平—信任)的刺激泛化在信任形成中的作用。实验1a和实验1b分别从亲历者和观察者视角,发现了信任形成中跨情境的刺激泛化效应(stimulus generalization effect),即相比于中等不公平条件,随着被信任者的面孔与先前互动中公平(不公平)分配者面孔相似度的增加,个体对其信任程度逐渐增加(降低);并且这一效应具有不对称性(asymmetry),对不公平分配者面孔的泛化强度高于对公平面孔的泛化强度。采用漂移扩散模型(Drift-Diffusion Modeling, DDM)分析发现,不公平条件下的漂移率ν显著小于中等不公平或公平条件下的漂移率ν;表明在对与先前互动中不公平分配者面孔相似的陌生面孔进行信任决策时,个体更倾向累积不信任的证据。实验2结果发现,对行为意图的感知参与了刺激泛化效应的产生;在无意图条件下,上述跨情境的刺激泛化效应消失。上述结果表明,个体采用联结学习机制将不同情境中习得的声誉信息泛化到新的互动情境中,进而指导其随后的信任决策。

  • 跨情境的刺激泛化在面孔信任形成中的作用:基于直接互动与观察学习的视角

    提交时间: 2023-03-16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基于联结学习理论(associative learning theory),通过3项实验考察了跨情境(公平—信任)的刺激泛化在信任形成中的作用。实验1a和实验1b分别从亲历者和观察者视角,发现了信任形成中跨情境的刺激泛化效应(stimulus generalization effect),即相比于中等不公平条件,随着被信任者的面孔与先前互动中公平(不公平)分配者面孔相似度的增加,个体对其信任程度逐渐增加(降低);并且这一效应具有不对称性(asymmetry),对不公平分配者面孔的泛化强度高于对公平面孔的泛化强度。采用漂移扩散模型(Drift-Diffusion Modeling, DDM)分析发现,不公平条件下的漂移率ν显著小于中等不公平或公平条件下的漂移率ν;表明在对与先前互动中不公平分配者面孔相似的陌生面孔进行信任决策时,个体更倾向累积不信任的证据。实验2结果发现,对行为意图的感知参与了刺激泛化效应的产生;在无意图条件下,上述跨情境的刺激泛化效应消失。上述结果表明,个体采用联结学习机制将不同情境中习得的声誉信息泛化到新的互动情境中,进而指导其随后的信任决策。

  • 跨情境的刺激泛化在信任形成中的作用:基于直接互动与观察学习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22

    摘要: 基于联结学习理论(associative learning theory),通过3项实验考察了跨情境(公平信任)的刺激泛化在面孔信任形成中的作用。实验1a和实验1b分别从直接互动和观察学习视角,发现了面孔信任形成中跨情境的刺激泛化效应(stimulus generalization effect),即相比于中等不公平条件,随着被信任者的面孔与先前互动中公平(不公平)分配者面孔相似度的增加,个体对其信任程度逐渐增加(降低);并且这一效应具有不对称性(asymmetry),对不公平分配者面孔的泛化强度高于对公平分配者面孔的泛化强度。采用漂移扩散模型(Drift-Diffusion Modeling, DDM)分析发现,不公平条件下的漂移率 显著小于中等不公平或公平条件下的漂移率 ,且大多分布在小于0区间;表明在对与先前互动中不公平分配者面孔相似的陌生面孔进行信任决策时,个体更倾向累积不信任的证据。实验2结果发现,行为意图在刺激泛化效应的产生中起到调节作用;在无意图条件下,上述跨情境的刺激泛化效应消失。上述结果表明,个体采用联结学习机制将不同情境中习得的刺激价值联结泛化到新的互动情境中,进而指导随后的信任决策。

  • 内疚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1-15

    摘要: 内疚作为一种典型的道德情绪,被认为具有亲社会作用,但很多研究却发现内疚并不总能促进亲社会行为。为了明确内疚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分析造成结论分歧的可能原因,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了特质内疚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状态内疚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共有46篇文献92个独立样本纳入元分析(N = 17248)。元分析结果表明:(1)特质内疚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到亲社会行为类型的调节,相比较捐赠、助人、环保行为等,特质内疚与补偿之间的相关更强;(2)启动内疚状态能显著提升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但两者之间的关联呈较小的效应量,亲社会行为对象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感到内疚的个体更愿意对受害方做出亲社会行为;(3)p曲线(p-curve)分析发现,两个元分析研究的p曲线均呈显著右偏态,表明特质内疚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状态内疚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均存在真实的效应,而不是出版偏倚或者p hacking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