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行山区不同坡度NDVI 变化趋势差异分析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山区坡度对土壤侵蚀和植被生长有重要影响。分析不同坡度NDVI 变化趋势的差异有助于理解植被对不同坡度的响应情况, 加深对植被变化影响机制的理解。本文基于MODIS 数据和DEM 数据, 以生长季NDVI 均值为表征指标, 采用基于像元的趋势分析方法以及基于坡度的回归分析法, 分析了太行山地区2000— 2015 年间植被变化情况, 并且对植被变化趋势与坡度关系的规律做了系统性分析。同时, 本文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来分析2000 年和2010 年两期不同坡度土地类型流转的面积及方向, 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坡度植被变化的影响状况。结果表明: (1)研究时段内太行山区植被总体上得到改善, 植被改善区域占该区总面积的93.5%。(2)NDVI 增加趋势在中西部地区(山西省境内)最为明显, 东部和南部部分中低海拔区出现减少趋势, 主要集中在东部邻接华北平原的低山丘陵区。(3)坡度较大的区域生长季平均NDVI 较高。(4)植被变化趋势(y)与坡度(x)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关系, 可用二次函数来表示, 其表达式为: y=0.311x2+8.098x+28.027。(5)当坡度在7°~15°, 植被变好趋势最为明显, 其次是坡度为15°~20°, 坡度7°~20° NDVI 变化趋势均值分别比>20°区域和≤7°区域高15.8%和29.8%。(6)2000—2010 年在低(0°~7°)、中(7°~20°)和高坡度(>20°)区域, 耕地、林地、草地总面积均减少, 主要流向了建设用地和水域。然而, 3 个坡度范围NDVI 变化趋势均为正, 且增加最明显的为中坡度地区, 然后依次是高坡度地区和低坡度地区。(7)NDVI 变化趋势受到土地利用类型和面积的影响较小, 主要受到自身生化条件、自然环境条件和人为扰动(土地利用强度等)的综合作用。基于以上结果, 本文对太行山区不同坡度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三江平原大豆种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受全球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施肥效应以及市场需求的影响, 国内一系列旨在促进大豆种植的政策, 可能导致三江平原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加。在此大背景下, 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和肥厚的土壤资源, 促进农业用地的合理配置的关键问题在于对大豆种植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作者依据FAO/IIASA 发布的GAEZ 研究框架:首先根据大豆对气候、土壤的需求, 对三江平原气象资料进行气候清查, 评价大豆种植的气候适宜性; 再考虑地形因素对气候条件的影响, 使用Fourier 指数和坡度条件对评价结果进行修正; 然后, 进行土壤清查, 选取土层厚度、质地、pH、排水级与淹水情况等作为评价指标, 对三江平原大豆种植进行土壤适宜性评价, 并对含白浆层的各类土壤进行适宜性降级处理; 最后, 在栅格像元尺度上进行图层叠加, 得到三江平原大豆种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另外引入了适宜度指数(SI), 对三江平原23 个县市大豆种植的土地适宜度进行了空间上的比较。结果表明: (1)除了坡度大于30%的山区外, 三江平原大部地区适宜大豆种植, 面积达8.5×104 km2,约占总面积的78.75%; (2)沿松花江、倭肯河、穆棱河等两岸的平缓(2%~5%)和微起伏(5%~8%)地区, 土壤质地和排水状况良好, 最适宜大豆种植; (3)勃利、依兰、汤原、佳木斯、集贤、桦川、友谊、绥滨和富锦9 个县市,适宜度指数均超过70%; 其次是同江、桦南、虎林、宝清、抚远、七台河、萝北、鸡东、饶河和双鸭山10 个县市; 鹤岗、密山、鸡西、穆棱4 县市, 适宜度一般; (4)GAEZ 模型流程化评价方法能够在区域尺度上有效实现大豆种植适宜性的空间差异分析, 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