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张宪春
  • 中国马尾杉属(石松科)的分类修订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1-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马尾杉属植物因含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特效药成分石杉碱甲而具有重要经济和保护价 值,全属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该文基于形态学、生态和地理等证据,对中国分布的马尾杉 属植物进行了分类修订,承认我国有马尾杉属植物 21 种,将该属植物划分为 4 个单系的组, 即金丝条马尾杉组 Sect. Fargesiani X. C. Zhang R. H. Jiang,sect. nov.,喜马拉雅马尾杉组 Sect. Hamiltoniani C. Y. Yang, emend. X. C. Zhang R. H. Jiang,马尾杉组 Sect. Phlegmariurus 和粗糙马尾杉组 Sect. Squarrosurus (Herter) X. C. Zhang R. H. Jiang,comb. stat. nov.;并 将 Huperzia medogensis, Phlegmariurus austrosinicus, P. changii, P. nylamensis, P. cancellatus var. minor,P. qiongzhongensis, 和 P. shangsiensis 名称作为异名处理。

  • 中国水韭属两个四倍体新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水韭属(Isoëtes)是起源最为古老的水生维管植物,全属物种均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通过对全国水韭属植物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不同产地的四倍体植株在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形态学、孢粉学和细胞学证据,将分布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地区和怀化地区的四倍体居群分别命名为隆平水韭(Isoëtes longpingii)和湘妃水韭(I. xiangfei),并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隆平水韭形态上与中华水韭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大孢子具小的瘤状或冠状纹饰,叶细长而柔弱,长达60 cm;该种也与六倍体东方水韭(I. orientalis)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染色体44条,大孢子具瘤状或冠状纹饰。湘妃水韭的大孢子纹饰与二倍体云贵水韭(I. yunguiensis)相似,但在小孢子纹饰、孢子囊形状和染色体数目方面不同。隆平水韭仅少数植株生长于湖南省宁乡市一处池塘,完全沉水生长,而湘妃水韭分布于怀化市通道县和会同县的湿地。由于这两个新种的分布区狭窄,野生居群数量和个体数较少,栖息地环境受到人为干扰,根据IUCN红色名录评估标准,将隆平水韭评为极危(CR)等级,湘妃水韭评为易危(VU)等级。编制的中国已知水韭属物种的分种检索表为本属物种的鉴定和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 越南莲座状复苏卷柏一新种——越南卷柏(卷柏科)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描述了在越南发现的卷柏科一新种——越南卷柏 (Selaginella pseudotamariscina X.C. Zhang & C.W. Chen)。基于叶绿体基因片段 rbcL 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该新种是卷柏属 (Selaginella) 同穗亚属 (subg. Stachygynandrum)的一个物种,与 S. digitata-S. imbricata 分支为姐妹群关系。该新种与卷柏 (S. tamariscina) 和垫状卷柏 (S. pulvinata) 的形态近似,它们植株都为莲座状,其不同之处在于中叶对称,似披针形,上表面具 1 沟槽;孢子叶穗略压扁;孢子叶和营养叶性状和排列近似,孢子叶非同形,略异形,正置,腹面孢子叶大于背面孢子叶;背面孢子叶败育,孢子囊仅见于腹面孢子叶基部。

  • 贡嘎山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多样性与海拔分布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贡嘎山是横断山脉海拔最高的一座大山,是研究山地植物多样性和海拔分布的理想地区。为了探讨贡嘎山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组成及海拔分布特点,我们基于野外考察、标本采集鉴定及文献考证,对贡嘎山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贡嘎山地区有石松类植物􀀁3 科􀀁4 属􀀁25 种,蕨类植物有􀀁23 科􀀁56 属􀀁291 种。主要的珍稀濒危植物有􀀁6 种,分别是高寒水韭(Isoëtes hypsophila)、松叶蕨(Psilotum nudum)、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小叶中国蕨(Aleuritopteris albofusca)、玉龙蕨(Polystichum glaciale)及扇蕨(Lepisorus palmatopedatus)。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75 种)、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56 种)、凤尾蕨科􀀁Pteridaceae(54 种)和蹄盖蕨科􀀁Athyriaceae(37 种);优势属为耳蕨属􀀁Polystichum(45 种)、鳞毛蕨属􀀁Dryopteris(24 种)、蹄盖蕨属􀀁Athyrium(24 种)和瓦韦属Lepisorus(19 种)。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有􀀁286 种(93.77%)。随着海拔的上升,石松类和蕨类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2 000~3 000 m 海拔段的物种多样性最高,达􀀁20 科􀀁46 属􀀁192种;3 000 m 以上,物种多样性逐渐下降,到􀀁4 500 m 以上仅分布有􀀁4 种蕨类植物。研究还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中国-喜马拉雅成分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