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相知在急难, 独好亦何益:二元互动视角下情境和自我关注对人际情绪调节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28

    摘要: 研究旨在考察影响人际情绪调节的关键因素。实验1采用情绪选择范式, 发现双方情绪一致时调节效果更好, 不一致时则优先调节负性情绪。同时, 策略匹配度仅在调节负性情绪时受到调节者情绪状态的影响。这可能是调节者分配部分认知资源于自我调节所致。因此, 实验2设置情绪一致情境的同时操纵调节者的注意资源, 发现仅在负性状态下, 关注自我组的人际调节效果更差, 策略匹配度更低。这就表明: (1)对负性事件的人际情绪调节效果优于正性事件。(2)人际情绪调节存在情绪一致性效应。(3)关注他人仅在调节负性情绪时能有效提高策略匹配度和调节效果。

  • 对他人生育态度和行为的低估抑制了Z世代未生育个体的生育意愿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2-02

    摘要: 个体的生育意愿不仅受到各种宏微观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样也受到个体对他人生育态度/行为主观感知的影响。研究1(N = 904)显示,个体通常低估了他人的生育态度和行为,而这一低估反过来抑制了自身的生育意愿。研究2a(N = 210)和2b(N = 210)通过操纵被试的主观感知验证了对他人生育态度/行为的低估与自身生育意愿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3(N = 220)的结果显示,生育效能和责任感知可较好地解释上述发现,其中生育效能的作用更大。研究4的元分析(N = 1544)表明,个体对他人生育态度/行为的低估以及这种低估对自身生育意愿的影响均具有小到中等的效应量。上述结果表明,运用社会规范方法来纠正人们的错误认知从而提升生育意愿可为现有政策提供额外助力。

  • 早期编程活动对于幼儿执行功能的促进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11

    摘要: 近年来编程教育开始频频出现于早期教育领域中,然而少有研究考察早期编程活动对于幼儿发展的效果。因此,本研究考察早期编程活动对于幼儿执行功能(早期学业能力和入学准备的重要能力)发展的作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名幼儿,男女各半,年龄均在5-6岁。实验组幼儿参加持续8周的基于可编程玩具(蜜蜂机器人)的早期编程活动(每周一次,每次30-40分钟),并对幼儿的掌握情况进行评定,以评估早期编程活动的可行性。分别采用认知任务和教师评定两种方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幼儿的执行功能(工作记忆,调节能力,抑制能力)进行前测和后测。结果表明,实验组幼儿能够掌握大部分编程理念,并顺利完成大多编程活动;此外,在控制了前测的基线水平之后,后测中实验组在执行功能认知任务上的表现要显著好于对照组,而实验组在工作记忆相关行为上的表现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在调节能力和抑制能力相关的行为表现上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早期编程活动(基于可编程玩具)在幼儿阶段开展的可行性,同时表明早期编程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执行功能。

  • 太极拳技能学习早期大脑功能的动态变化:基于运动表象的fMRI研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为了解太极拳技能学习早期大脑功能的动态变化特点, 本研究共招募29名太极拳零基础被试(19名实验组被试, 10名对照组被试), 采用多时点纵向追踪设计, 借助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采集技能学习早期不同时点被试完成运动表象任务时的行为和脑功能数据。结果发现:(1)太极拳技能学习早期, 技能水平表现出先慢后快的变化特征, 运动表象质量也具有变好的趋势; (2)随着太极拳技能水平的提高, 运动表象任务诱发的左侧颞上回和左侧楔前叶的激活显著增强, 且同样表现出先慢后快的变化特征; (3)相关检验发现, 左侧颞上回和左侧楔前叶的激活与运动表象质量以及太极拳技能水平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研究表明, 太极拳技能学习早期, 左侧颞上回和左侧楔前叶会伴随着太极拳技能水平的提高而发生改变, 太极拳技能学习有助于优化与序列动作学习有关的脑区功能。

  • 谁来做选择?选择对学龄前儿童分享行为及感受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7-02

    摘要: 本文探究选择对学龄前儿童分享行为及感受的影响。实验一将儿童随机分配到三个条件(儿童自己选择、母亲选择和主试选择是否分享贴纸),测量儿童的主观感受以及在新情境中的分享行为,儿童母亲填写母子关系质量问卷。结果发现,母子关系质量调节了选择条件对儿童分享感受的影响。实验二采用类似的方法探究母亲选择时是否提供合理理由对儿童分享的影响。发现,尽管在当下的情境中儿童都遵循母亲的选择,但在后续的新情境中,儿童在母亲给出合理理由时比没有合理理由时表现出更多的分享行为。这些结果表明,母亲做选择并不一定会降低分享行为和感受,积极母子关系和合理的理由对于母亲做选择时儿童的分享动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人际同步性现象:探索心理咨询过程中同盟关系的新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人际同步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言语特点、行为表现、生理指标以及神经生理活动在时间上出现重合的现象, 得益于近10年内技术上的突破, 研究者开始对心理咨询领域的人际同步现象进行初步的探索, 试图从该视角揭示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访双方的互动模式和同盟建立的内在机制。近期研究主要关注非言语同步、生理同步、人际脑同步与同盟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并针对它们各自对同盟的作用机制发展出了相应的理论。未来的研究者可以更多地关注同盟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人际同步性, 发展整合理论来回应同盟建立的内在机制, 并在临床应用上促进具有人际同步性的心理咨询互动过程。

  • 有限理性的本质辨析与价值之争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有限理性不是受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 更不能等同于非理性。从本质上说, 它是对迄今为止人类理性进化和发展水平的客观描述, 意味着无论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 还是在认识和改造现实的能力上, 人都是理性的, 但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有限理性观质疑当代社会科学中流行的强势理性观及其推演出来的方法论和知识体系的可靠性, 但并不质疑人的理性本身, 摆脱了历史上形形色色的理性论或非理性论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思维模式, 为我们提供了从资源观、量化观及动态发展观角度理解和把握人类理性本质的新视角。在价值理性意义上, 有限理性是有缺陷的, 但在工具理性意义上, 有限理性具有合理性, 需要在二者之间寻找适当的均衡点。心理学的有限理性研究及其产生的广泛影响酿成了继文艺复兴的概率革命之后又一次人类理性观的革命, 是这门学科为人类知识和思想宝库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而且具有跨学科的方法论意义。

  • 睡眠问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各症状间的独特作用:基于交叉滞后网络分析模型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借助交叉滞后网络的分析方法, 探讨睡眠问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症状系统中与其他症状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以经历舟曲泥石流的1460名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在灾后3, 15和27个月对其PTSD症状进行测量。交叉滞后网络分析结果显示:3到15个月时的睡眠问题的发出预期影响最高; 而15到27个月时与他人疏离和线索引发生理反应的发出预期影响最高。结果表明了睡眠问题对PTSD症状影响的时间特异性, 并为儿童青少年的PTSD干预方案和诊断模式提供了启示。

  • 切忌班门弄斧?低估在评价者擅长领域展现能力的好处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09

    摘要: 人需要展现自己以脱颖而出,常常预测在他人擅长领域展现能力会暴露缺点导致差评,因而忌讳班门弄斧。然而这种预测准确吗?八项研究(N = 1,888)要求候选人选择在评价者擅长或不擅长领域展示能力,要求评价者从班门弄斧和不班门弄斧者中择一录取,发现候选人低估班门弄斧所得评价。导致此预测偏差的原因是,评价者依据提及其擅长领域时的自豪感决策,故给班门弄斧者好评,候选人依据能力是否容易被看清来选择领域,担心班门弄斧暴露缺点。

  • 简版健康素养量表的开发:基于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2-12-06

    摘要: 目的 简化健康素养量表并在中国人群中进行心理测量学检验。 方法 纳入居民7449人进行量表的测评,并将数据随机生成2个数据集,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应用经典测量理论(CTT)以及项目反应理论(IRT)中的Mokken模型进行条目筛选,并对精简后的量表进行信效度等的验证性分析。 结果 使用经典测量理论和Mokken模型分别简化出一个9条目版本的量表(HLS-SF9)和一个4条目版本的量表(HLS-SF4)。简化后的健康素养量表HLS-SF9与HLS-SF4均无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二者的Cronbachs 系数为0.913和0.842,HLS-SF4经探索性因素分析(EFA)检验出一个公因子,HLS-SF9经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结果显示其三维模型的各适配指标均优秀,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与家庭健康量表为校标量表,HLS-SF9与HLS-SF4均有显著的正相关(r=0.367, pr=0.292, pr=0.340, pr=0.266, p 结论 简化后的健康素养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快速测评中国人群健康素养的可靠且有效工具。

  • 人心难读:冲突中的预测偏差及其心理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2-25

    摘要: 广泛存在的预测偏差严重妨碍了冲突管理,因此,欲解决冲突管理的难题,必须探究人类在冲突中的预测偏差。然而现有研究多着眼于非冲突中的预测偏差,未考虑冲突的独特性。本项目旨在突破当前的理论困境,探讨冲突事件中预测偏差的独特规律及其心理机制与后果,具体而言包括四大目标:(1)聚焦冲突事件中的预测偏差,并以对应的非冲突事件作为对照,揭示预测偏差在冲突中独特的表现形式,提出冲突事件的“偏差放大效应”;(2)从动机性认知视角探讨“偏差放大效应”的心理成因,揭示“负性驱动机制”;(3)考察“负性驱动机制”下预测偏差导致的后果;(4)设计有效的去偏差方案。本项目最终将构建冲突事件中预测偏差的理论模型,推动对预测偏差的全面理解,发展行为决策理论,帮助公众和社会治理者准确预测他人,提升冲突管理能力,提高决策质量。

  • 基于成本最小化信息的社会性意图识别:来自脑电和行为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9-05

    摘要: 与已有研究着重考察如何识别客体导向性意图(动作以物理对象为目标,而不涉及其他人)不同,本研究对人们如何识别社会性意图(动作以指向社会主体为目标以影响对方的交互行为)进行了探讨。基于两交互主体在整体层面应遵循效用最大化的分析,提出当A协助B达成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成本小于B单独实现该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成本时(简称为成本最小化信息),其可被识别为具有社会性意图。通过在B面前设置栅栏的方法操纵成本最小化信息,以指示不同意图类型的脑电μ抑制程度、对不同变化的敏感性(辨别力)为指标,对该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相比客体导向性意图的控制条件(即A将目标物苹果放置在石头前),当A将目标物苹果放置在被栅栏挡住的B前,其动作可减少B单独获取该苹果的动作成本,即符合成本最小化条件时,μ的抑制程度更高(实验一),且对结构改变(某两个动画中充当相同角色的智能体互换)的辨别力更强,但对角色交换(某个动画中两个智能体的角色交换)的辨别力更弱(实验三a);而当栅栏不存在时,虽然A的运动路径与实验一相同,但A将苹果放置在B前的成本大于B自身获取苹果的成本,即不符合成本最小化条件,条件间μ抑制的差异消失(实验二),且对不同动作模式中变化的辨别相当(实验三b)。鉴于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性意图所诱发的μ抑制强于客体导向性意图,且人们对存在社会性意图的两个智能体间的结构改变更容易辨别,而对角色交换不敏感,故上述结果揭示,两个个体的行为是否满足成本最小化影响人们对动作意图的识别,支持成本最小化信息是社会性意图识别线索的观点。

  • 从征求到反应:建言行为链中的管理者角色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31

    摘要: 在建言行为发生链中,管理者扮演着征求者和反应者的不同角色。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却罕于从员工处征求建言,或未能对员工建言做出有效反应。在学术界,目前有关管理者征求建言、纳谏和建言/建言者评估的研究日益丰富,但不成系统。为解决这些实践和理论上的不足,提出并整合建言行为链框架;并基于输入-过程-输出模型,从管理者角色入手,系统分析和归纳管理者征求建言、采纳建言、评估建言(者)的前提和结果,以诠释管理者在员工建言行为链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并为管理者更好履行建言管理职能提供实践参考。

  • 囚徒困境博弈中对手面部表情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02

    摘要: 三个实验逐步深入地考察了囚徒困境博弈中,对手的高兴、中性和愤怒面部表情对个体合作行为的影响及相关变量的中介和调节作用。实验1的结果表明,对手的高兴表情比愤怒表情诱发了更高的合作水平,且高兴和中性表情均比愤怒表情产生了更高的合作预期,合作预期中介了面部表情与合作行为的关系;实验2引入指导语操纵被试的直觉或理性决策模式,发现实验1的结果仅出现在直觉条件下,却未出现在理性条件下,且整体而言直觉决策模式下比理性决策模式下更合作;实验3采用更加严格的时间压力范式操纵被试的直觉或理性决策模式,发现除了高兴表情比中性表情也诱发了更多的合作行为外,其他几乎复制了实验2的结果。基于这些结果,建立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期揭示他人面部表情、合作预期、合作行为及个体决策模式之间的复杂关系。

  • 拒绝敏感性与边缘型人格特征的关联:一项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08

    摘要: 运用元分析法整合探究拒绝敏感性与边缘型人格特征关联的已有实证研究,旨在分析两者间的关联,并同时考察可能影响该关联的其他变量。经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共纳入符合要求的原始文献50篇,含84个效应量,总样本量为7400人。同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纳入研究的异质性较高,故进一步对各影响因素变量进行了亚样本及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在不同研究设计类型、被试所处地、样本类型、边缘型人格特征指标、拒绝敏感性测量类型的亚样本下,二者之间的关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在横向设计、其他地区样本、混合被试、整体边缘型人格特征、量表法测量时所得的拒绝敏感性与边缘型人格特征间的关联最强;年龄与女性被试比例对该关联不存在显著影响。未来研究可通过纵向研究进一步揭示二者间的预测方向,考察拒绝敏感性不同成分与边缘型人格特征间的关联,并在国内开展探索二者关联的研究。

  • 帮忙失败后我会被差评吗:好心帮倒忙中的预测偏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14

    摘要: 好心帮倒忙事件时有发生,帮忙失败的施助者往往认为受助者会苛责自己,因而可能不愿再次提供帮助。这种预测准确吗?通过六个研究 (N = 1763),对比施助者对受助者反应的预测和受助者的实际反应,发现了施助者在好心帮倒忙时的预测偏差:他们高估了受助者的负面反应。而在帮忙成功时,施助者未出现预测偏差或预测偏差的强度较弱。导致该预测偏差的原因是,施助者更为关注自身的能力,以为受助者也关注自己的能力,而受助者更为在意施助者的温暖程度。

  • 解读不显著结果:基于500个实证研究的量化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0-10-17

    摘要: 不显著结果(如,p > 0.05)在心理学研究中十分常见,容易被误解为接受零假设的证据,并可能导致分组匹配研究的错误推断或者忽视被小样本的不显著结果掩盖的真实效应。但国内目前尚无实证研究对不显著结果的普遍性及其解读进行调查。本研究调查500篇中文心理学实证研究,统计其摘要中出现与不显著结果相关的阴性陈述的频率,判断并统计基于阴性陈述的推断准确性,并使用贝叶斯因子对不显著结果中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重新评估。结果表明,36%的摘要提及不显著结果,共包含236个阴性陈述。其中,41%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出现偏差(如,解读为支持了零假设)。对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贝叶斯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仅有5.1%的不显著结果可以提供强证据支持零假设(BF01 > 10)。与先前对国际心理学期刊的调查结果相比(30%的摘要包含阴性陈述;70%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有误),中文心理学期刊中报告不显著结果的比例以及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正确率均更高。但国内研究者仍需进一步加强对不显著结果的认识,推广适于评估不显著结果的统计方法。

  • 差距知觉的泛化效应: 我和你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8-14

    摘要: 当知晓自己和他人的表现,即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已经明确时,人们对自我-他人差异的知觉准确吗?本研究发现了差距知觉的泛化效应:人们将自身的绝对表现 (自己的表现与零相比的结果) 泛化到对自身相对表现 (自己与他人相比的结果) 的判断上。在七个研究中,被试 (N = 2766) 得知自己的绝对表现和相对于他人的表现,并判断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结果显示,绝对获益时,人们在相对获益时感知到的自我-他人差距大于相对损失时;绝对损失时,人们在相对获益时感知到的自我-他人差距小于相对损失时;当泛化难以进行时,上述效应消失。研究揭示了差距知觉的泛化效应及其联结机制。

  • 适应性时间管理:死亡意识对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22

    摘要: 死亡意识是个体对自身死亡必然性的认识;基于进化适应性的考量,作者认为具有前瞻性的死亡意识作为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个体生命史的终极坐标,不仅可能引起恐惧感和防御反应,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人们做出适应性的时间管理。据此推论,死亡意识的启动会加强人们对时间有限性的关注,体验出更强的时间流逝感,影响人们对时间的评估,以及人们对不同时间点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而做出的跨期决策。本研究采用死亡凸显范式启动死亡意识,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死亡意识、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死亡意识启动使被试低估时间距离,并表现出较低的跨期决策延迟折扣率,从而在较小的即时获益与更大的延迟的获益之间更为偏好未来导向的选项。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时间知觉在死亡意识和跨期决策延迟折扣率之间起到部分中介变量的作用。以上的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死亡意识在时间管理上的适应性价值。

  • 寻求者的注视方向对建议者建议提出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8-30

    摘要: 基于信号理论,研究采用三个依次递进的实验,分别以大学生群体和在职员工为被试进行检验,探讨了建议寻求者的注视方向对建议者建议提出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建议寻求者的注视方向为正视时,能够促进建议者提出建议的意愿,建议者感知到的角色期待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2)当建议者的拒绝敏感性高时,寻求者的注视方向对建议提出意愿有显著影响;当建议者的拒绝敏感性低时,这种影响减弱或消失;此外,拒绝敏感性也调节了角色期待感知的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