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城市化地区实体与流空间演变及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城市化地区是美丽中国地理图景的重要空间载体,人地关系矛 盾最为突出,也是美丽中国建设难点。聚焦城市化地区的实体地域,基于大数据技术方法,厘清中国城市不 透水面的时空分布与分组演化特征,分析流空间视角下城市体系流动网络的结构特征,提出对新时期促进城 市化地区高质量发展途径的初步思考与政策建议。以人为核心建设人民城市、分级分类引导城市多样化发 展、绿色韧性健康的城市可持续模式、科技创新功能与智慧城市建设、常态化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等,支撑中 国式城市化现代化与美丽中国目标实现。

  •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的体制机制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我国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已进入立足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改革的新阶段。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 研究国家公园分队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国家公园面积和功能均占主体、包括国家公园“小群”和“大群”的青 藏高原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方案。国家公园群要求突出群的整体管理,然而目前青藏高原现有自然保护地在 统筹管理方面仍存在问题——不仅表现在单个国家公园内部,也表现在国家公园之间,以及国家公园与其他 自然保护地之间。顺应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新要求,着眼国家公园群统筹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未来应加快 建立跨省域的、国家主导的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管理体制,并同步完善国家公园创建、财政资金保障等有关 配套制度;应统筹生态保护和带动当地农牧民同步现代化的多元目标,要让参与管理运营的广大农牧民成为 国家公园群的持续受益者和积极拥护者。

  • 构建山区综合减灾与特色产业协同模式,助力我国山区高质量发展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我国山地灾害易发区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区的空间范围高度重叠,长期以来形成的减灾与发展间的疏 离和脱节问题,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成为制约2035 年山区同步迈向现代化的关键障碍。文章在系统梳理山 区综合减灾与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基础之上,基于人地协调论思想创新发展易灾山区的“灾—地—人” 绿色协同理论,提出综合减灾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剖析了该模式的内外部协同机制、主 要协同路径和关键协同技术;系统介绍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红莫镇热水河小流域综合减灾与产业 发展协同示范区建设成果;讨论了在全国山区推广综合减灾与产业发展协同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路 径。成果可用于指导我国广大山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也有助于提高山区的统 筹与治理能力,支撑山区现代化建设。

  • 大数据时代耕地红线管控监测的机遇与挑战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实行世界上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必要性。我国耕地保护红线管控状态的 有效、及时和准确监测成为实现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遥感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 术的发展为耕地管控监测提供了新的机遇。文章系统阐述了当前耕地保护红线管控监测方面的研究现状和面 临的问题,包括监测对象体系的构建、遥感数据的可用性、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等;介绍大数据技术 在耕地红线监测中的前沿技术和应用前景,提出耕地红线监测的创新技术方案;讨论了实现这一研究范式变 革面临的挑战,并就耕地保护内涵、基本地块单元划定、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构建等问题提出了相应 建议。

  • 我国科技期刊数据政策制定及实施模式 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知识管理论坛》

    摘要: [ 目的 / 意义 ] 数据出版与科技期刊融合发展是一条 “ 双赢 ” 之路。针对目前期刊论文 关联数据出版量少,论文作者数据出版的意识和积极性还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等问题,调研国 际出版商数据政策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科技期刊参与数据出版的机制和政策,为 推动我国数据出版、建设世界一流期刊提供有力支撑。[ 方法 / 过程 ] 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 网站信息采集等方法分析我国数据与论文关联出版现状及 Elsevier、Springer Nature、Wiley、 SAGE Publishing 和 Taylor & Francis 五大国际出版商的数据政策及运行机制。[ 结果 / 结论 ] 五 大出版商实施数据政策的模式基本一致:整体政策说明 + 旗下期刊自由选择。Elsevier、Springer Nature、Wiley、SAGE Publishing 和 Taylor & Francis 旗下分别有 68%、99.9%、92.2%、47.0% 和69.3%的期刊明确提出数据政策,但以鼓励为主。我国出版界可以借鉴国际出版商的实践经验, 结合我国科技期刊的特点,制定科技期刊数据政策标准规范和实施模式,由少到多、由点到面 逐步推动数据出版与科技期刊在广度和深度上融合发展。

  • 白洋淀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响应关系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运用Mann-Kendall 趋势检验、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法, 对白洋淀流域1957—2012 年7 个气象站点气温、降水和3 个典型水文站点径流量的变化趋势、突变点及周期性变化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径流与降水和 气温的响应关系, 以期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结果表明, 研究区年均气温呈上升的趋势, 并在1988 年后上升趋势增大, 其中, 冬季和春季的气温增幅对气温升高贡献较大; 降水量变化相对复杂, 整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 其中, 夏季降水量减少幅度最大, 达1.72 mm·a1。受气温升高和降水量的直接影响, 典型站点径流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并在年际尺度上与气温呈负相关, 与降水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在年内尺度上, 则与气温和降水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夏季径流量减少幅度最大, 阜平、倒马关和紫荆关站分别下降0.85 m3·s1·a1、0.72 m3·s1·a1 和0.66 m3·s1·a1。3 个指标的周期性变化都比较明显, 其中径流和降水的波动变化基本一致, 表明径流对降水的响应比较突出。径流变化不仅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还受到水利工程建设、各类农业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农户社会经济特征对农业种植意愿的影响——基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的的福州茉莉种植户研究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因城市用地侵占和种植成本增加等原因, 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锐减, 严重威胁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持续性。保证茉莉种植可持续性的根本在于花农种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农户访谈获取花农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对茉莉种植意愿的数据,使用描述统计法对调查农户的社会经济特征进行分析, 使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花农社会基本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获取信息手段、对茉莉花用途的认识深度)和经济特征(当前茉莉单位面积收益、种植者收入在熟悉人群的位置、种植者希望茉莉花单位面积收益)与其种植意愿的关系, 找出影响农户种植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花农群体呈老龄化趋势, 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 获取信息方式较落后单一; 对茉莉花的综合认知水平整体不高, 一半以上的花农打算继续种植茉莉花; 花农掌握信息能力和对茉莉单位面积收入的预期是影响花农是否愿意继续种植的两个主要因素。保证茉莉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 提高茉莉种植补贴、通过政策倾斜吸纳青年人才经营茉莉产业, 建立种植业的可持续机制; 推动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农户的合作, 稳定种植业收入; 充分利用茉莉种植业的多功能性, 发展旅游业、休闲农业等多种产业模式;借鉴传统种植技术原理, 研发高效的生产设备, 提高茉莉种植的生产效率, 以降低劳动强度和增加农户收入;加强对花农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知识普及和传统种植技术培训, 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开设中小学生农业文化遗产文化课和遗产地教育实践课, 增进他们对于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感情与保护意识。

  • 稻作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6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梯田是人类依山势就地利挖掘而成的山地农业生产系统, 许多梯田至今仍发挥着生产功能, 展现了人类适应与利用自然的智慧, 其包含的生产技术、农业管理经验和传统农业知识, 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既是典型的山地生态农业模式, 也是杰出的生态与文化景观, 更是弥足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其中, 稻作梯田为其极具代表性的重要类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由于无法使用机械化作业, 稻作梯田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劣势愈加突出。一些地方还因为旅游业的不合理发展, 引发了梯田农业系统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甚至因改种旱作或抛荒造成了梯田的垮塌。稻作梯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引起了不同学科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系统收集国内外稻作梯田保护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从保护对象、保护措施、主要问题及原因等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1)稻作梯田的保护对象包括梯田景观、梯田生态和梯田文化3 个部分。其中, 梯田景观包括梯田结构、水源涵养林、农田灌溉系统和村落; 梯田生态包括传统作物品种、生物多样性、农田环境质量和传统小农复合经营模式; 梯田文化则包括居民服饰、建筑物等物质文化, 以及歌舞、节庆等精神文化和水资源管理、森林管理等制度文化构成的非物质文化。2)造成稻作梯田景观破坏、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现代科技的冲击、市场需求的驱动、传统农业比较效益低和替代性产业发展不合理等。3)稻作梯田的主要保护措施包括: 适度的产业发展、构建和完善保护管理制度和机制、加强科学研究等。未来稻作梯田保研究, 应在强调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重点放在梯田系统退化的内在与外在因素、长期监测与动态评估、适宜的产业发展模式与途径和典型案例跟踪及评估等方面。

  •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保护与利用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6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2002 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概念和动态保护理念, 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 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 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自此以后, 特别是在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 GIAHS 的概念和保护理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可, 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通过项目试点地的积极探索, 不仅使遗产地农业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而且促进了遗产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中国已被列入GIAHS 的11 个项目点及其保护工作, 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以及文化多样性5 个方面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特征, 阐述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的生态学思想以及原则, 最后从建立监测和评估体系、强化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管理的研究、建立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激励机制、建立农业文化遗产地自我维持和持续发展机制等4 个方面, 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若干建议。

  • 近30年青藏高原南缘地理环境状况及变迁研究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09-20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青藏高原南缘位于青藏高原与南亚次大陆的过渡地带,是西风带、南亚季风的交汇区域,对于气候和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文章综合利用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等手段,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南缘的土地利用/覆盖、植被、降水、温度、人口和夜间灯光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状况及其变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南缘土地利用覆盖以森林为主(48.62%);植被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山区和东部,东部植被状况明显好于中西部;区域降水集中在每年6—9月南亚夏季风时段,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之势;气温北低南高,空间差异大;除南部边缘外,人口密度整体偏低,夜间灯光覆盖率2013年仅为10%左右。近30年来,青藏高原南缘区域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自然环境方面,区域内气温显著升高,高海拔区域、夜间的温度升高更快;中东部降水显著减少,西部部分区域降水增加;在气温和降水变化影响下,中西部植被最大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普遍增大,东部则略有减小。人文环境方面,近年来区域中南部人类活动有所加强,区域内居民点增多,中部和南部的印度、尼泊尔境内人口密度增大; 1992—2013年夜间灯光覆盖面积扩张了2.5倍,其中85%以上的扩张区域位于印度境内。

  • 西藏亚东地区边界的历史演变及地缘战略分析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09-20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亚东地区是我国西藏自治区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与印度、不丹等国形成的“楔形”交界,自古即是重要的边防要地及贸易口岸。在印度于洞朗地区挑起争端的背景下,厘清亚东地区边界的历史沿革,并基于“地理限制”法则,分析其地缘战略地位,可为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保障边防安全,提供有益的决策支持。文章综合运用文字史料、历史地图和GIS手段,分析亚东地区边界演变及地缘战略。结果显示:(1)亚东地区边界经历了4个阶段的变化,与周边地缘格局密切相关,洞朗地区在法理上始终属于中国领土,印度应充分尊重《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八款》中的有关约定;(2)地理限制是导致亚东地区边界问题频发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可缓解边界纠纷压力;(3)突破“地理限制”,强化亚东地区地缘政治影响力,是钳制中印边界缓冲国、掣肘西里古里走廊、制衡印度洋航线安全挑战的重要战略选择。

  •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绿色实践——以山西省“大同蓝”为例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8-21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雾霾是我国大气污染的突出问题,也是全国许多省市遇到的共性难题。地方政府要稳妥处理公众需求及环境保护压力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大同市作为全国重要煤炭工业基地、山西转型综改的前沿阵地、资源型城市的典型区域,在全国树立了“大同蓝”的知名品牌。文章从理念、支撑、核心、措施、抓手、路径、保障、基础和途径9个方面对“大同蓝”的绿色转型和实践进行总结与归纳,希望能够为山西省及类似区域的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 建设“国家生态再开发实验区”的科学构想与政策建议——以山西省为例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7-1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文章提出了区域生态再开发的理念,并以典型区域山西省为例,分析了生态再开发理念在绿色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意义,提出了在山西省建设“国家生态再开发实验区”的科学构想,确定了山西省国家生态再开发实验区的战略定位,并从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和地方层面3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国家生态再开发实验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山西省及类似区域的生态再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特征研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4-20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内容和核心环节。文章基于对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合作宏观形势的分析,从贸易规模、贸易联系、贸易平衡、贸易网络等角度综合分析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模型测算未来中国与沿线各国的贸易增长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增长迅速,贸易联系日趋紧密;2014年以来贸易平衡从逆差转变为顺差。(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网络可以识别出三个主组团及两个次组团;从我国贸易格局看,东南亚与我国贸易联系最紧密,其次为西亚。(3)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发展潜力最大的主要是东南亚国家、俄罗斯、印度、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

  • 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海外园区建设模式研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4-20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海外园区建设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逐步推进,我国在沿线国家建设海外园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然而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因此,如何在认识我国海外园区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海外园区建设经验探索合适的园区建设模式,规范引导各类海外园区建设,成为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从海外园区建设缘起、分布与类型、建设主体及存在问题方面评估了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建境外园区发展情况,总结了国内外境外园区建设主要模式及其对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海外园区的启示,并提出了推进我国“一带一路”海外园区建设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政府高层推动建设型、园区开发公司为主导力量建设型、民营企业建设型等是我国海外园区建设可借鉴的三种模式,国家需要加强对海外园区的统筹规划,牵头组织实施具有战略或示范意义的海外园区建设,探讨开放包容性园区发展模式。

  • “一带一路”:引领包容性全球化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4-20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期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旗帜和主要载体,也是我国推动世界经济治理改革的尝试。其核心要义是利用“丝路精神”推动沿线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其中“丝路精神”指在“丝绸之路”上薪火相传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在经济全球化进入“十字路口”和迷茫区的大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改革世界经济治理模式提供了中国方案,成为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机制改革的一面旗帜,为21世纪的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新的哲学思维,将引领包容性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