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苏静
  • 陕西省霾天气变化特征及气候成因分析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8-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通过对比选用14时实测值法利用1981—2016年全省96站14时相对湿度和能见度数据重建全省历史霾数据序列,分析区域内霾天气的特征及相关气象要素的特征,并探讨大范围持续霾天气过程对应的环流形势,研究霾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关中地区是我省霾天气的高发区,其次是陕南的汉中盆地,陕北出现最少。全省霾日数总体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年后增加显著。从季节变化来看全省及各区域均为冬季霾日数最多,秋季次之,夏季霾日数最少。各区域均在5~8 km能见度、60%~70%相对湿度、静小风时易出现霾天气,西安及关中全年和四季在偏东北风向时霾天气频率较大。冬季地面风速小,相对湿度较大,近地面风场辐合及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关中大气垂直扩散能力较弱,大气污染物发生堆积、累积效应易形成关中地区持续霾天气及严重大气污染。

  • 桂林岩溶石山檵木群落老龄林植物叶性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0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选取桂林岩溶石山檵木群落老龄林25种主要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叶干质量(DW)、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面积(LA)、叶厚度(LT)、比叶面积(SLA)和叶组织密度(LTD)等叶性状指标,探讨不同物种叶性状的差异以及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探究檵木群落老龄林植物适应岩溶石山生境的机制。结果表明,DW,LDMC,LA,LT,SLA和LTD在乔木层8种植物之间以及灌木层17种植物之间分别均呈极显著差异(P <0.01)。乔木层植物叶片具有相对较大的DW,LDMC和LT,灌木层植物叶片具有相对较大的SLA,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叶片LA和LTD差异不显著。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乔木层与灌木层植物叶性状相关性除LTD与LDMC和LA,SLA与LA不一致外,其他性状两两之间相关性均表现为一致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在6个叶性状指标中,DW,LDMC和LTD可以作为反映岩溶石山檵木群落老龄林乔木层植物适应生境的重要叶性状指标,主要表征植物抵御外界干扰及不利环境的能力和对生长环境干湿程度适应的能力,具有“缓慢投资-收益”叶经济谱的特点。SLA和LTD可以作为反映岩溶石山檵木群落老龄林灌木层植物适应生境的重要叶性状指标,主要表征植物获取资源的能力,具有“快速投资-收益”叶经济谱的特点。

  • 基于节点属性的社区发现博弈算法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11-29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近年来,高质量社区的挖掘和发现已经成为社会网络研究的一个热点。提出一种基于节点属性的社区发现博弈算法G_NA(game algorithm based on node attributes for community detection)。将社区发现的过程看做网络中节点的博弈,当所有节点都不能提高自身收益时,博弈结束。首先,G_NA提出基于节点度属性的收益函数;然后,在迭代过程中,节点按照重要度从大到小排序,并依次选择策略提高收益;最后,将提出的算法与现有算法分别在不同的真实网络和人工网络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优于其他算法。

  • 桂林岩溶石山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地上生物量模型构建及分配格局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6-1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精确估测桂林岩溶石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立木地上生物量,建立以胸径(基径)和植株高度为自变量的二元模型和以胸径(基径)为自变量建立一元模型,通过AIC准则和BIC准则结合R2选择不同恢复阶段的最佳模型,并用校正系数估计值的标准差(SEE)、平均系统误差(MSE)和总相对误差值(TRE)来评价所建立模型的精确性,并用所构建的生物量模型对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地上生物量和檵木地上生物量的分配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 运用5种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干和地上生物量估测效果极佳,叶和枝生物量次之。选用模型Ⅳ:W= a+b(D2H) 建立乔灌阶段地上生物量的最优模型,选用模型Ⅲ:W= aDbHc 建立灌木阶段和小乔林阶段地上生物量的最优模型;(2) 利用建立的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立木生物量生长模型对檵木群落的植被生物量进行估算,不同恢复阶段干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大小排列顺序为:小乔林阶段>乔灌阶段>灌木阶段;叶生物量和枝生物量大小排列顺序为:乔灌阶段>小乔林阶段>灌木阶段;(3)檵木群落中作为建群种的檵木,其地上生物量大小排列顺序为:乔灌阶段>小乔林阶段>灌木阶段,檵木生物量在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的群落生物量中所占比例在持续下降。研究结果说明,随着桂林岩溶石山檵木群落自然恢复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运行的能量基础和营养物质来源随着群落向更高级的演替阶段发展,而檵木的建群种地位可能会被逐步替代而退居亚乔木层。

  • 动态加权网络中的演化社区发现算法研究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05-02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在动态网络中发现社区结构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有意义的过程,可以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网络的演化情况。针对动态加权网络中的社区发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历史网络社区结构的算法,叫做动态加权网络中的演化社区发现算法(ECDA)。该算法分为两步:结合历史社区和网络结构信息,计算当前时间跳的输入矩阵;然后通过该输入矩阵计算得到结合历史时间跳信息的社区划分结果。该算法有以下优点:可以自动发现动态加权网络中每个时间跳的社区结构;对网络结构的变化和社区结构的变化具有较高的敏锐性。在人工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中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发现动态加权网络中的社区结构,与其他算法相比具有较好的竞争力。

  • 桂林岩溶石山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层酶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4-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选取桂林岩溶石山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灌木阶段、乔灌阶段和小乔林阶段)为研究对象,探究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层酶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经过1年分解后,3个阶段凋落物剩余率分别为灌木阶段 (59.58%) 、乔灌阶段 (61.79%) 和小乔林阶段 (62.02%) 。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分解速率随演替的进行而减小。3个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层多酚氧化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在12月份最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在3月份最高,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在6月份最高。3个恢复阶段纤维素酶活性变化规律趋势一致,均在6月份酶活性最高,灌木阶段纤维素酶活性在3月份最低,乔灌阶段和乔林阶段纤维素酶活性均在9月份最低。檵木群落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凋落物层酶活性在不同时期均表现为:蔗糖酶>脲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层酶活性对凋落物分解速率影响不同。相关性分析表明,檵木群落灌木阶段凋落物层蔗糖酶活性与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 < 0.05),乔灌阶段脲酶活性与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 < 0.05),小乔林阶段各酶活性与分解速率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蔗糖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是影响灌木阶段凋落物分解速率的重要因素。脲酶、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是影响乔灌和小乔林阶段分解速率的重要因素。

  • 热带假丝酵母高效利用甘油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热带假丝酵母以油脂为底物发酵时会产生副产物甘油,本研究对热带假丝酵母gk基因进行过表达,将副产物甘油转化为能量,提高油脂转化利用效率。方法:本研究以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1798中的甘油激酶(gk)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技术获得同源臂基因gkpR,通过一步法无缝克隆将同源臂和G418抗性基因(kanr)连接至pPICzαA载体,同时将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lipolytica 1457中的启动子基因pGAP无缝连接至载体中的gkpR,构成质粒pPICzαA-gkp,并电转化至C.tropicalis 1798感受态细胞中,通过一次同源单交换,将启动子pGK替换为pGAP。结果:经过G418抗性筛选和PCR鉴定,成功获得pGAP基因替换菌株C. tropicalis 1798-gkPr;发酵验证结果显示,启动子基因替换C. tropicalis 1798在以甘油为底物培养时重组菌OD600 值比野生型菌株高46.4%,重组菌培养基中甘油剩余量比野生菌降低56.1%,表明启动子替换能促进C. tropicalis 1798对甘油吸收利用。此外,以油脂为底物进行发酵实验时还发现重组菌产长链二元酸的量比野生菌提高32.7%。结论:通过启动子替换手段构建的重组菌C. tropicalis 1798-gkPr,提高了热带假丝酵母对于油脂组分中甘油成分的利用效率。

  • 热带假丝酵母高效利用甘油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热带假丝酵母以油脂为底物发酵时会产生副产物甘油,本研究对热带假丝酵母gk基因进行过表达,将副产物甘油转化为能量,提高油脂转化利用效率。方法:本研究以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1798中的甘油激酶(gk)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技术获得同源臂基因gkpR,通过一步法无缝克隆将同源臂和G418抗性基因(kanr)连接至pPICzαA载体,同时将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lipolytica 1457中的启动子基因pGAP无缝连接至载体中的gkpR,构成质粒pPICzαA-gkp,并电转化至C.tropicalis 1798感受态细胞中,通过一次同源单交换,将启动子pGK替换为pGAP。结果:经过G418抗性筛选和PCR鉴定,成功获得pGAP基因替换菌株C. tropicalis 1798-gkPr;发酵验证结果显示,启动子基因替换C. tropicalis 1798在以甘油为底物培养时重组菌OD600 值比野生型菌株高46.4%,重组菌培养基中甘油剩余量比野生菌降低56.1%,表明启动子替换能促进C. tropicalis 1798对甘油吸收利用。此外,以油脂为底物进行发酵实验时还发现重组菌产长链二元酸的量比野生菌提高32.7%。结论:通过启动子替换手段构建的重组菌C. tropicalis 1798-gkPr,提高了热带假丝酵母对于油脂组分中甘油成分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