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西植物 [Guihaia]

基本信息

  • ISSN:1000-3142
  • 语种: Chinese;
  • 出版格式:
  • 期刊网址: 点此访问

出版信息

  • 出版时间:1981-
  •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 出版格式:
  • 总访问量:2711885次
  • 三七皂苷类自毒物质降解细菌分离及其降解特性

    关键词: 三七; 自毒作用; 自毒物质; 皂苷; 生物降解;

    提交时间: 2023-01-30

    摘要:

    三七是我国名贵药材,连作障碍发生严重,土壤中自毒物质的积累是三七连作障碍发生的 原因之一。生物降解土壤中的自毒物质是缓解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因此筛选自毒物质降解菌,可 为连作土壤修复提供生物资源。基于此,该研究采用富集和驯化策略从连作三七根际土壤中分离、 筛选三七皂苷类自毒物质降解细菌,并结合 16S rRNA 基因测序对高活性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同时 对筛选得到的高活性菌株 SC3 的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1)成功从三七根际土壤中分离出 8 株潜在自毒物质降解细菌,初筛评价结果显示SC3 菌株对三七总皂苷的降解率最高,达到87.42%; ( 2 ) 通过 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 编号 SC3 的高活性菌株被鉴定为寡养单胞菌属 (Stenotrophomonas)细菌;(3)相同培养条件下,菌株 SC3 对单体皂苷 Rb1 的降解效果强于对 Rg1 的降解。(4)液体培养条件下,底物浓度、接种量和培养温度均会显著影响 SC3 菌株对单体 皂苷 Rb1 的降解效果。该研究表明采用富集驯化策略可有效筛选自毒物质降解细菌,SC3 菌株具有 消除连作土壤中皂苷类自毒物质的潜力。

    点击量 3592 下载量 141 评论 0
  • 广西金钟山细叶云南松径向生长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关键词: 径向生长; 气候响应; 相对贡献率; 细叶云南松; 广西金钟山;

    提交时间: 2023-01-30

    摘要:

    为探究广西金钟山细叶云南松径向生长及其对气候的响应,该文建立了细叶云南松树 木年轮标准年表,采用响应分析探讨了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并使用逐步回归和方差分 解量化了不同气候因子对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响应分析结果发现,上一年 1 月、8 月、9 月和 11 月的日照时数以及上一年 10 月的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与标准年表 年轮宽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上一年 6 月降雨量>10 mm 的天数与年轮宽度呈显著负相关。 当年 2 月的降雨量、3 月的空气相对湿度和平均最低气温、6 月的日照时数以及 9 月的平均 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与年轮宽度呈显著正相关。(2)逐步回归最终模型的方差分解结果 显示,上一年 10 月的平均最低气温对细叶云南松径向生长的影响最大(方差解释量达 23.35%),其次是当年 9 月的平均最高气温(方差解释量为 10.39%);上一年 1 月和 11 月 的日照时数分别解释了径向生长变异的 3.94%和 6.58%。该研究表明,秋季的温度和冬季的 光照条件是限制细叶云南松径向生长最主要的气候因子。此外,早春干旱和雨季大降雨量会 降低细叶云南松的径向生长。

    点击量 3407 下载量 145 评论 0
  • 络石藤与地瓜藤抑制NO 活性及差异性化学成分研究

    关键词: 络石藤; 地瓜藤; NO 抑制; UPLC-Q-TOF-MS/MS; 差异性成分;

    提交时间: 2023-01-30

    摘要:

    络石藤为药典记载的常用中药,地瓜藤在民间部分地区用作络石藤,为明确两种药材抗炎活性及相关化 学成分间的差异,初步探讨其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该研究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络石藤与地瓜藤醇提物对 RAW 264.7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Griess 试剂法测定 LPS 诱导的 RAW 264.7 细胞上清液 NO 释放量,利用 UPLC-Q-TOF-MS/MS 技术对络石藤与地瓜藤醇提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合多元统计学中的 OPLS-DA 模型鉴定两种药材的差异性化学成分。结果表明:(1)两种药材皆具一定的 NO 抑制作用,络石藤粗提物的 抑制作用稍强于地瓜藤。(2)络石藤与地瓜藤的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络石藤中的 21 个差异性成分主要为 木脂素类,地瓜藤中的 10 个差异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上述差异性化学成分可能是造成两种药材抗炎活性差 异的主要活性物质,该研究为络石藤与地瓜藤的抗炎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点击量 3245 下载量 135 评论 0
  • 茅尾海红树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抑菌活性研究

    关键词: 红树植物; 根际土壤; 富集培养; 可培养细菌; 抑菌活性;

    提交时间: 2023-01-30

    摘要:

    为了挖掘茅尾海红树植物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资源,研究其抑菌活性。使用培养基对 茅尾海 5 种红树植物(红海榄、黄槿、无瓣海桑、桐花树、阔苞菊)的 7 份根际土壤进行富 集培养,选用 6 种不同分离培养基对富集样品进行可培养细菌的分离纯化,基于菌株 16S rRNA 基因序列信息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采用纸片法筛选具有抑制表皮葡萄球菌、耐甲氧 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菌株。结果表明:(1)从 7 份红树植物根际土 壤样品中分离到 120 种可培养细菌,隶属于 35 科 47 属,其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 占菌种总数的 14.2%,同时发现 5 种潜在新菌株。(2)通过抑菌活性初筛,发现 9 种细菌 的发酵粗提物对至少一种致病菌具有抑菌活性。综上表明茅尾海红树植物根际土壤可培养细 菌多样性丰富,并且部分菌株具有抑制人类致病菌活性。研究结果为新型抗生素的开发利用 提供菌种资源。

    点击量 2691 下载量 135 评论 0
  • 云南鹤庆白依人植物染料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关键词: 民族植物学; 植物染料; 染色工艺; 白依人; 传统知识;

    提交时间: 2023-01-30

    摘要:

    植物染料有绿色环保、安全性高等优势,但由于其资源量少、成本高、色牢度低等缺 点限制了植物染料在工业化的应用。云南鹤庆白依人民有植物染色的传统习俗,当地有丰富 的染料植物资源和传统染色工艺,为调查、记录和研究白依人植物染色和相关传统知识,拓 展植物染料资源并促进植物染料的开发利用,该研究对大理州鹤庆县六合彝族乡白依人植物 染色及相关传统知识进行了民族植物学调研。2019 年 9 月至 2020 年 3 月,对大理州鹤庆县 六合彝族乡 4 个村落的 288 位信息报告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利用田野调查法对当地植物染 料进行实地调研,以参与式观察法记录传统植物染色技艺,通过定量分析法对传统植物染色 知识(f 值、CIIs 值、ICF 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鹤庆白依人使用 11 种植物 染料,分属 10 科 11 属;(2)不同地区、年龄、性别的人们对传统植物染色知识的认知有 差异;(3)水红木和密蒙花的使用频率和文化重要性指数较高,且白依人对蓝染的植物染 料认知高度一致;(4)白依人常用植物染料给本民族服饰火草衣染色。该文揭示了鹤庆白 依人有较完整的传统植物染色知识体系,但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流失。该研究为植物染料资 源的开发和传统植物染色工艺的研究提供科学线索,促进少数民族植物染料的产业化应用,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点击量 2595 下载量 130 评论 0
  • 浙江遂昌马尾松林的物种和谱系β多样性驱动因子分析

    关键词: 马尾松林; 扩散限制; beta 多样性; 谱系结构; 物种组成;

    提交时间: 2023-01-30

    摘要:

    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是影响森林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β多样性)的主要生态过程, 但它们对亚热带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群落物种和谱系β多样性的相对贡献仍有待阐明。 本研究以浙江省遂昌县37 个马尾松林样地为研究对象,结合物种和谱系β多样性分析,探 讨了影响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主要生态机制。通过计算群落内物种β多样性指数 (Bray-Curtis 指数)和谱系β多样性指数(Dnn 和Dpw 指数),分析土壤、地形等生境因子 和地理距离与物种和谱系β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方差分解分析生境因子和地理距离 对物种和谱系β多样性的相对作用大小。此外,还进行了不同径级和生长型的上述相关性分 析和方差分解。结果表明,1)Bray-Curtis 指数与土壤、地形因子和地理距离均显著正相关; Dnn 指数仅与地理距离显著正相关;Dpw 指数与土壤因子和地理距离显著正相关;2)环境 因子对Bray-Curtis 和Dpw 的解释度均高于地理距离的解释度;3)从物种多样性角度来说, 生境因子对不同生长阶段Bray-Curtis 的解释度均高于地理距离的解释度;从谱系多样性角 度来说,地理距离对幼树阶段的Dnn 和Dpw 的解释度更高,生境因子则对成树阶段的Dpw 的解释度更高。由此可以推论,生境过滤是驱动该地区马尾松林物种和谱系β多样性的主要 生态机制,扩散限制仅在幼树阶段对马尾松林谱系β多样性起主导作用。

    点击量 2722 下载量 131 评论 0
  • 基于 LC-MS 技术的丽豆-大豆比较代谢组研究

    关键词: 丽豆; 大豆;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代谢组; 成分分析;

    提交时间: 2023-01-30

    摘要:

    丽豆 (Calophaca sinica) 是我国华北地区特有的一种珍稀野生植物。为探明丽豆的营养价值, 该文以大豆为参照组,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种子进行了比较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1) 丽 豆和大豆中共检测到 1 857 种代谢产物,二者成分相同且含量相似的代谢物有 1 698 种(> 90%),差 异代谢物有 159 种(< 10%)。(2) 在差异代谢物中,成分差异的有 9 种,其中有 5 种为丽豆特有,剩 余 150 种均为含量差异,其中 48 种(约 30%)在丽豆中的含量高于大豆。(3) KEGG 注释到 8 条差异代 谢物显著富集 (P < 0.1) 的通路,主要包括初生代谢物的各类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和次生代谢物的罗汉 松脂素,花生四烯酸以及二萜类等生物合成途径。(4) 丽豆比大豆含量低的化学组分主要是初生代谢产 物,比大豆含量高的化学组分主要是次生代谢物,而这些次生代谢物在调节血糖、骨坏损修复、增强免 疫以及消炎抗癌等生理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该研究认为丽豆与大豆具有相近的营养价值, 且对改善人类亚健康状况有积极的影响;此外,该文使我们对丽豆的营养价值和代谢组成分都有了较为 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为我们对丽豆资源的深度开发和高效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基础。

    点击量 2588 下载量 116 评论 0
  • 管叶槽舌兰新鲜及硅胶干燥根样内生菌多样性研究

    关键词: 管叶槽舌兰; 内生真菌; 内生细菌; 新鲜; 硅胶干燥; 多样性;

    提交时间: 2023-01-30

    摘要:

    管叶槽舌兰(Holcoglossum kimballianum)是一种珍稀濒危的兰科植物,野生种群亟 需保护。内生菌对兰科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为评估管叶槽舌兰内生菌的多样性及采样 方式对其内生菌的影响,该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迁地保育状态下新鲜与硅胶干燥的管叶 槽舌兰根内生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新鲜及干燥管叶槽舌兰根内生菌物种组成明 显不同,管叶槽舌兰内生真菌注释到 6 门 46 科 51 属,内生细菌注释到 15 门 105 科 178 属; 干燥后管叶槽舌兰根内生真菌注释到 6 门 88 科 116 属,内生细菌注释到 21 门 154 科 336 属。(2)迁地保育状态的管叶槽舌兰根样内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且内生细菌群落丰富 度和多样性远比内生真菌群落高;经硅胶干燥后,内生真菌α多样性指数升高,β多样性降低, 而内生细菌的α多样性指数降低,β多样性则升高。(3)差异显著性真菌黄盖小脆柄菇 (Psathyrella candolleana)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的 C. tofieldiae 只存在于新鲜根样 中,新鲜管叶槽舌兰差异显著性细菌是马赛菌属(Massilia),干燥根样中差异显著性细菌 类群包括拜叶林克氏菌科(Beijerinckiaceae)、黄色杆菌科(Xanthobacteraceae)及慢生根 瘤菌属(Bradyrhizobium)。(4)共发生网络分析表明经干燥后管叶槽舌兰根样的内生菌群 落中占互作主导地位的优势物种和互作模式都发生了改变。综上所述,不同的采样处理会影 响管叶槽舌兰根内生菌的群落结构,在研究兰科植物根样内生菌时宜使用新鲜的根样。该研 究结果可为管叶槽舌兰野生种群保护及人工栽培提供内生菌数据基础,同时,也可为兰科植 物内生微生物采样方法提供参考。

    点击量 2491 下载量 122 评论 0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现状及潜在分布区预测分析

    关键词: 分布格局; 热点地区; 保护成效; 空缺分析; 潜在分布区; 气候变化;

    提交时间: 2023-01-30

    摘要:

    野生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野生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研究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特征、保护现状以及潜在分布区,对于支持与制定生物多 样性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 1032 种(隶属于 129 科 315 属)国家重点保护野 生植物,利用 Top5%丰富度算法识别其热点,并与自然保护区叠加评估其保护成效、确定 保护空缺,进而运用 MaxEnt 模型预测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潜在分布区分布与变化趋 势。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南部和西南部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 区,尤其是四川中部、云南南部和东南部、广西北部、广东北部和海南。(2)热点网格的 保护成效分析表明,171 个(85.50%)热点网格得到了有效保护(含 80.5%的物种);29 个 (14.50%)热点网格未得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含 51.2%物种)。(3)通过比较当前与未 来气候变化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潜在分布区分布,发现未来潜在分布区将向西藏东南 部、广西西南部、广东南部以及福建南部等地扩张,而分布在环四川盆地、云南南部和贵州 南部等地将缩减。因此,需要加强这些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动态监测,持续关注气候变化对该 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影响。基于本研究所确定的热点网格、保护成效以及与潜在分 布区的分析结果,可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的确定和保护政策的制定提 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与参考。

    点击量 2494 下载量 137 评论 0
  • 苦竹-杉木混交林界面区克隆分株秆形和地上生物量分配的适应策略

    关键词: 苦竹; 异质环境; 界面区; 秆形; 生物量; 异速生长;

    提交时间: 2023-01-30

    摘要:

    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是优质笋材兼用竹种,分布广。为探究界面区苦竹分株秆形及地上构件生物量 分配格局的变化特征,解析苦竹对异质生境适应机制,本研究选取了相邻的苦竹林和苦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混交林两种林分类型,分别测定了苦竹林和混交林中心区及界面区不同龄级立竹秆形和秆、枝、叶生 物量,分析立竹秆形及地上构件生物量积累、分配、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结果表明:界面区 1 a 立竹生物量积 累及分配差异增大,其中苦竹林界面区各构件相对生物量和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提高,混交林界面区各构件相对生 物量和叶生物量分配比例降低,但 2 a 立竹生物量积累及分配比例的差异缩小,界面区二边 2 a 立竹各构件相对生 物量和生物量分配比例均无明显差异。界面区立竹秆形特征及 1 a 立竹各构件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均无明显变 化,但苦竹林界面区 2 a 立竹秆的增长速率提高,枝、叶的增长速率降低。综上可知,苦竹通过权衡资源分配关 系,明显改变界面区立竹秆形及生物量分配格局,以提高克隆分株对异质环境的适合度。

    点击量 2405 下载量 110 评论 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