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统计学 >> 数理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5-05-18
摘要: We propose a distribution-free method for testing symmetry of distribution with copula entropy based two-sample test. The test statistic is defined as the statistic of two-sample test on symmetric transformation of distribution and its nonparametric estim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hre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ith beta distribution, asymmetric Laplace distribution, and bimodal normal distribution are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to compare it with the existing methods in the fiel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measure the symmetry of the simulated distributions effectively and performs best among others.
分类: 统计学 >> 经济统计学 分类: 数学 >> 建模与仿真 分类: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 仿真科学技术 提交时间: 2025-05-17
摘要: 随着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2.9亿,智慧养老作为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政策热、市场冷、技术空转”的现实困境。为探究多主体协同机制对智慧养老系统演化的影响,本文构建了政府、企业、平台与老年人四方演化博弈模型,融合系统动力学方法,探讨多主体策略博弈对银发经济系统演化的影响。模型以收益-成本函数与复制动态方程为基础,设定政府补贴强度、企业定价策略、平台数据开放度与老年人接纳意愿等关键变量,量化行为演化机制,并利用Jacobian矩阵分析策略稳定性,识别策略临界点与系统稳定性条件。基于Vensim平台,本文设计六类典型情景,模拟不同补贴、定价与开放策略组合下的系统演化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平台开放与老年人接纳构成系统协同演化的关键反馈路径;企业行为受平台激励和用户反馈联动影响,政府补贴效果则依赖于与市场响应之间的策略匹配度。在老年人不接纳情景下,系统演化出现策略漂移与非均衡态,反映出老年群体博弈决策在系统稳定性中的核心作用。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三链协同机制”与“策略响应指标体系”,为智慧养老多元主体策略优化与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定量依据与政策参考。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5-17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中药封包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证双下肢水肿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通过对1例64岁男性患者的护理实践,总结了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等方面的体会。结果显示,患者双下肢水肿显著减轻,乏力症状缓解,睡眠质量改善,血压控制良好。护理团队通过心理疏导、饮食指导、中医特色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研究认为,中药封包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证水肿具有显著疗效,护理工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25-05-17
摘要: [目的]聚焦于解决目前机器学习缺乏统一的形式化理论框架、缺乏可解释性和伦理安全保障等问题。[方法]本文首先构建形式化信息模型,运用合式公式集合显式定义机器学习各典型环节的本体状态和载体映射,引入可学习和可处理谓词、学习和处理函数分析模型因果链逻辑推演与约束法则。[结果]构建了机器学习理论元框架MLT-MF,以此为基础分别建立了模型可解释性和伦理安全性的普适性定义,证明了模型可解释与信息可还原性、伦理安全保障和泛化误差估计等三个重要定理。[局限]当前框架假设理想条件下的信息无噪声使能映射,主要针对静态场景中的模型学习和处理逻辑,同时还未涉及多模态、多智能体系统跨本体空间的信息融合与冲突消解。[结论]本文突破碎片化研究局限,为系统解决当前机器学习面临的关键问题提供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5-05-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肺癌作为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前位的恶性肿瘤,其预防和治疗已成为学界研究热点,昼夜节律紊乱(CRD)被认为是肺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但二者的因果关联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昼夜节律紊乱与肺癌发生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可能机制,并进行潜在干预中药预测。方法 通过UKBiobank等网站获取白天小睡、白天嗜睡、短睡眠时间、长睡眠时间、时间型、失眠及早起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通过IEUOpenGWAS数据库获取总体肺癌、肺腺癌(LUAD)、肺鳞状细胞癌(LUSC)、小细胞肺癌(SCLC)的GWAS数据,进行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以逆方差加权法(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评估昼夜节律紊乱与肺癌发生的因果关系。根据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定位,并通过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分析筛选核心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及生存分析。将核心基因上传至Coremine数据库查找具有潜在干预作用的中药,统计中药性味归经及功效,并筛选出核心中药,使用TCMSP及BATMAN-TCM数据库获得核心中药的关键成分,运用分子对接验证潜在中药关键成分与核心基因的结合能力。结果 失眠(OR=1.149,95%CI=1.074~1.232,P=0.013)、短睡眠时间(OR=1.462,95%CI=1.033~2.061,P=0.031)与肺癌,失眠(OR=1.181,95%CI=1.061~1.322,P=0.001)、短睡眠时间(OR=1.563,95%CI=1.024~2.401,P=0.038)、白天嗜睡(OR=4.033,95%CI=1.062~15.434,P=0.042)与LUAD,失眠(OR=1.152,95%CI=1.028~1.281,P=0.001)与LUSC,短睡眠时间(OR=1.952,95%CI=1.120~3.383,P=0.017)与SCLC存在因果关联;筛选出139个核心基因,主要富集在G蛋白偶联受体(GPC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等通路,排名前5的核心基因包括: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EP300)、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G蛋白亚基β1(GNB1)、G蛋白亚基γ13(GNG13)、肿瘤坏死因子(TNF),其中EP300表达量与LUAD、LUSC、SCLC患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0.05);CNB1表达量与LUAD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与SCLC患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0.05);GAPDH、GNG13、TNF表达量与LUAD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筛选出水牛角、丹参、鱼脑石、黄芩、郁金、黄芪、灵芝、人参等共40味中药,药味以甘为主,苦、辛次之,药性寒为主,温、平次之,归经多归肝、脾、肺、胃、心、肾经,功效以补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主;筛选出水牛角、丹参、三七、黄芩、郁金、姜黄、玉米须、灵芝共8味核心中药,分子对接显示,与核心靶基因有良好的结合效能(结合能<-4kcal/mol)。结论 昼夜节律紊乱与肺癌存在因果关系,其作用机制与GCPR、MAPK、PI3K/Akt等通路相关,所预测中药可为中医药调复昼夜节律防治肺癌提供参考依据。
分类: 电子与通信技术 >> 电子技术 提交时间: 2025-05-15
摘要: Accurate UAV positioning is vital for swarm cooperation. However, this remains challenging in situations where GNSS and other external infrastructures are unavailable.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 we propose to only use the onboard MIMU, monocular camera and UWB device to construct a distributed and anchor-free cooperative localization system by tightly fusing the measurements. As the onboard UWB measurements in dynamic motion conditions is noisy and discontinuous, we propose an adaptive adjustment method based on chi-square detection to effectively filter out inconsistent and false ranging information. Moreover, we introduce the pose-only theory to model the visual measurement, which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for visual-inertial processing. Then a sliding window extend Kalman filter was constructed to fuse all the measurements in a tightly way, which is capable to work under UWB or visual deprived conditions. To overcome the state consistency challenge inherent in the distributed cooperative structure, we propose to not only model the UWB noisy uncertainty but also the neighbor agent’s position uncertainty into the measurement model. To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posed our methods, we have established both simulation and hardware test platforms. The proposed method is compared with state-of-the-art (SOTA) UAV localization approaches designed for GNSS-challenged environments. Extensiv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our algorithm achieves superior positioning accuracy and higher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Moreover, even when vision loss causes other methods to fail, our proposed method continues to operate effectively.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信息安全 提交时间: 2025-05-15
摘要: 如今数据质量问题是决定数据的决策效率、业务开展及政策制度好坏的标准。但是现今大多数的数据质量评估方式并不能够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利用全面数据治理的技术手段,将时序模型和回归模型结合在一起,通过创建出一种全新的量化评估方法来实现数据质颜值的评估,并且以此提高评估的结果的精准度。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论述了大数据时代下“基于数据治理框架的数据质量评估技术"这一研究课题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前景作出阐述。并借助新的量化评价的方法手段去解决大数据环境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助于更好的引导数据治理走向正确发展的方向,可以更好的应用于数据治理当中。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5-05-15
摘要: The stability of Diaphragm Walls (DWs) in deep foundation pits is a critical concern in urban construction, where complex excavation activities can induce significant structural deformations.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excavation sequences on the displacement behavior of DWs to improve excavation safety and structural performance. A seri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using four distinct excavation scenarios to analyze the lateral deformation patterns of DW1, DW2 and DW3. Based on the observed results, Case 3 demonstrated the most favorable performance, with wall displacements remaining within allowable limits, indicating improved structural stability. To further assess localized structural responses, the displacement behavior of DW4, DW5, DW6 and DW7 was also analyzed under Case 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walls experienced inward displacement within allowable limits.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at displacement magnitudes are influenced by factors such as wall position, excavation-induced stress redistribution, and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DW2, serving as a shared wall between adjacent pits, exhibited higher sensitivity to excavation activities. This study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optimized excavation sequencing and structural interaction analysis in mitigating wall displacements and enhancing the stability of deep foundation pits in complex urban environments.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学 分类: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5-05-14
摘要: 压气机叶片气动性能的精确预测对于提升航空发动机设计效率及降低涡轮机械行业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传统仿真计算的高耗时,以标准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1Neural Networks,CNN)及融合了挤压-激励(Squeeze-and-Excitation,SE)模块与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BlockAttentionModule,CBAM)的混合架构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方法,在预测精度与计算效率之间仍面临权衡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Transformer多头注意力机制的CNN神经网络架构(CNN-Transformer)。与传统卷积神经网络相比,CNN-Transformer在保持计算效率的同时,显著提升了预测性能指标一一将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了40.19%(至0.0064),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降低了31.94%(至0.98%),并伴随估算总大小(EstimatedTotalSize)下降了27.60%。实验表明,该架构能够有效建立关键进口参数(马赫数、雷诺数、进口角等)与出口气动特性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在预测精度与推理速度方面均优于现有模型。该方法为气动设计选代过程中叶片性能的实时评估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数字解决方案,显著加速了设计优化流程,同时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5-14
摘要: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活力丧失为核心症状的常见精神障碍,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生物化学和心理因素。抑郁症患者常表现出低能量状态,这种状态不仅体现在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活力丧失等核心症状上,还可能与机体整体的能量代谢异常有关。近年来,“肠-脑轴”理论表明,肠道微生物群通过代谢产物、神经炎症和神经递质调节等机制影响情绪,与抑郁症密切相关。饮食结构对肠道菌群组成有显著影响,高脂饮食可能通过多种机制诱发抑郁症状。对于本身偏好吃肉的抑郁症患者,直接转向以低脂水果和蔬菜为主的饮食结构可能难以实施。因此,本研究尝试探讨不同种类肉类对抑郁症状缓解的潜在作用,并希望找出哪种肉类更适合抑郁症患者,从而在饮食干预中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鸡肉低脂、能量适中且富含快肌纤维的特点,探讨其在抑郁症饮食干预中的潜在作用。通过两名抑郁症患者的饮食调整实验,仅允许摄入鸡肉,结果显示患者抑郁症状显著改善,情绪趋于稳定,认知功能、肠胃功能和皮肤状况也有所提升。分析认为,鸡肉可能通过优化肠道菌群平衡,减少炎症反应,改善脑-肠-皮肤轴的调节,从而缓解抑郁症状及相关躯体化表现。尽管研究取得积极结果,但仍存在局限性,如样本量小、未严格控制其他饮食成分等。未来研究应扩大样本量,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并结合生物标志物分析,进一步探索鸡肉在抑郁症饮食干预中的作用机制,为抑郁症患者的饮食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5-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铁路是现代城市重要对外交通设施,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但也存在对城市格局的割裂和对居民生活的干扰等负向影响。以“带”形城市兰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价格特征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2024年铁路设施的邻避影响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铁路设施对周围房价有显著负向影响,与铁路线和铁路站场的距离每减少1%,房价分别下降0.175%和0.017%。(2)铁路线路的邻避影响范围约为1.2 km,铁路车站的邻避影响范围约为0.6 km。在带形城市形态和铁路线方向同向的作用下,邻避影响范围内的小区数量较多,占兰州市小区总数的55.24%。(3)铁路线路和铁路车站的影响范围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靠近核心发展区一侧的住宅小区受到铁路的影响更大,而房价高值区的住宅价格受到的影响强度大于边缘地区。(4)铁路车站站场区邻避效应影响范围最大为1.6 km,市政配套区最大影响范围为0.8 km,车站的正向效应对邻避效应有显著的抵消作用。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5-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探究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对中国脱贫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为脱贫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对我国“十三五”期间及“十四五”期间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山水工程”)共涉及的58个国家级脱贫县和与其自然社会经济本底条件类似的182个未列入国家“山水工程”的脱贫县的2010—2020年的经济面板数据进行对比,测度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对中国脱贫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于未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脱贫地区,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脱贫县经济发展速率显著提高了0.0329,这一结论在进行了平衡性检验、平行趋势检验及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2)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实施中,宜考量工程实施带动经济发展的近远期效应。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可持续推动脱贫地区经济发展重要手段,宜在完善相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的基础上,给脱贫地区更多政策支持,助力其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5-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可持续发展状态研究是区域实现科学决策与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遵循系统交互思想构建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框架,采用资产-负债方法研判2006—2020年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规律,基于Weaver-Thomas模型识别其内在主导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状态不容乐观。资产水平虽向好发展,但负债、净资产水平均呈下行趋势。(2)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资产水平在纬向上表现出由“倒U”型演变特征转为逐步攀升态势,在径向上为相对稳定的“北低、南高”空间格局;负债水平具有自北向南逐步递减的圈层空间结构,而净资产水平的高值和低值区均具有时间上的惯性和空间上的集聚趋同特征。(3)各类型城市主导驱动因素存在差异。低资产-低负债类型城市的主导驱动因素数量最多且结构复杂,生态效率是主要的影响系统;其余3种类型城市具有数量少且以资产因素影响为主的特征,但低资产-高负债类型城市的负债驱动力较大。未来黄河流域城市需依据自身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路径。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5-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探究旅游休闲街区空间分布成因对街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24年中国689个旅游休闲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分析、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对旅游休闲街区空间分布差异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旅游休闲街区根据功能和特点可分为自然游憩类、文化休闲类、康娱游憩类和专项休闲类,数量关系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文化休闲类>康娱游憩类>自然游憩类>专项休闲类。(2)中国旅游休闲街区整体呈现“两极分散状、多核点片式”分布格局。极点主要依城市群分布,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凭借自身功能互补和要素流通迅速等优势,在各个类型中均处于极点位置。(3)从分布差异来看,旅游休闲街区各类差异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省域间、子样本交叉重叠现象和省域内,其中域间差异中大部分差异配对为跨区域类型,整体表现为东西走向差异明显,域内差异表现为“东西低、中部高”特征。(4)从原因分析来看,三生空间对旅游休闲街区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生活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各因子交互明显提升对旅游休闲街区的解释力度,其中生活功能为主导性因素,生产功能为关键性因素,生态功能为正催化因素。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5-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系统分析城市生态韧性影响因素、提高城市生态韧性水平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韧性城市”至关重要。基于2005—2021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抵抗力、适应力和恢复力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刻画了城市生态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综合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及全局趋势分析对中国城市生态韧性影响因素及时空异质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2005—2021年中国城市生态韧性水平由0.0207上升至0.0248,年平均增长率为1.140%,生态韧性重心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生态韧性水平差异呈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2)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地形因素、环境规制及人力资本对城市生态韧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各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不同区域生态韧性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和方向不同。(3)各影响因素对城市生态韧性的影响在东西方向的变化趋势大于南北方向,产业结构水平对城市生态韧性的影响在东西方向上最敏感,环境规制对城市生态韧性的影响在南北方向最敏感。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5-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探明农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是有效消除碳减排目标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精准施策以实现农业碳减排目标的客观要求。在测算2014—2022年甘肃省农业碳排放基础上,运用莫兰指数分析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应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农业碳排放动态演进趋势,构建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剖析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4—2022年甘肃省农业碳排放量总体趋于下降,畜牧养殖是主要排放源且其碳排放量呈增长趋势,区域农业碳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河西绿洲农业区>陇东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高寒牧区>陇南山地雨养农业区。(2)农业碳排放总量空间集聚性弱且集中在河西绿洲农业区,其中酒泉和张掖2市为高-低集聚,金昌市处于低-高集聚,其余区域无明显集聚性。(3)4个农业分区农业碳排放强度均呈递减态势,区域差异趋于缩小。(4)人均农业生产总值、农业产业结构、总人口数对农业碳排放具有减排效应,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农业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农业碳排放具有增量效应。从而,提出通过改良畜禽品种,实施适度规模养殖和全产业链精准经营管理来加大畜牧业减排降碳力度,减少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的使用,推广绿色技术应用,以实现农业碳减排目标。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5-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在推进低碳农业发展进程中,深入研究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加速新疆农业经济发展,驱动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具有重大意义。以2000—2020年新疆14个地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农业碳排放效率进行评估,并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农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关联特征,最后利用Tobit模型探究新疆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新疆各地州市农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反映出“缓慢-快速-缓慢”的发展轨迹,地区间差异较大。(2)2000年塔城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呈低-高的集聚特征;2007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处于高-高集聚,到2014年吐鲁番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位于高-高集聚;2020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哈密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位于低-高集聚。总体上,高-高集聚型区域呈减小趋势,低-高集聚型区域呈增加态势。(3)耕地规模化程度和农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对农业碳排放效率产生正向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作物种植结构以及有效灌溉率对农业碳排放效率产生负向影响。通过对新疆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期为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5-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根据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翻耕以及农业灌溉6项碳源,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碳排放系数方法测度并分析了2005—2020年黄河流域省域、市域尺度农业碳排放量及时空特征,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剖析了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先增后减的特点,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4431.95×104 t增至2020年的4915.87×104 t,其中化肥、翻耕是主要碳源,占农业碳排放总量的65%以上,农药碳排放量始终处于最低水平。(2)2005年黄河流域省域尺度农业碳排放量最高的是山东省,为1241.68×104 t。2010—2020年农业碳排放量最高的是河南省,排放量介于1360×104~1470×104 t之间,农业碳排放量最低的一直是青海省。2020年黄河流域市域尺度农业碳排放量呈现“由东向西”阶梯式递减的空间分异格局。(3)农业生产效率对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量的正向影响呈现东南和西北高、东北低的空间变化特征;农业结构的负向影响高值区为山西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正向影响高值区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交界地区;农业劳动力规模的正向影响呈现东南和西北高、西南低的空间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5-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适度的紧凑是黄河流域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最佳选择。以黄河流域77个地级市为例,多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综合加权求和模型、核密度估计、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05—2021年黄河流域城市紧凑度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5—2021年黄河流域城市紧凑度与碳排放绩效均略有提升,分别呈现“上中游低、下游高”“中游低、上下游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2005—2021年黄河流域内城市紧凑度与碳排放绩效的关联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多呈空间负相关性,且呈空间负相关性的城市数量增多,呈空间正相关性的城市多位于中下游地区。(3)2005—2021年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紧凑度和人口紧凑度对碳排放绩效的负向影响较为明显,土地利用紧凑度负向影响减弱,人口紧凑度在中上游地区负向影响增强但在下游地区负向影响减弱;经济紧凑度和交通紧凑度对碳排放绩效主要为正向影响,但交通紧凑度在上下游地区负向影响区均增多。(4)2005—2021年黄河流域城市紧凑度与其他社会经济因子交互后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均增强,各因子协同作用共同影响碳排放绩效,其中经济紧凑度和能源消耗水平协同作用影响最大。未来,该流域应通过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城市紧凑发展策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镇化质量、强化低碳技术创新和加强城市紧凑度动态调控等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社会福利提升与低碳减排的协同发展。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5-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沙漠化是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探究沙漠化敏感性的时空变化以及揭示其驱动因素是防治沙漠化的关键。基于地中海荒漠化与土地利用(MEDALUS)模型,采用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多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结合构建沙漠化敏感性评估模型,揭示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敏感性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1—2020年,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敏感性程度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其中,2001—2010年呈下降趋势,2010—2015年上升,2015—2020年再次出现下降现象。(2)在空间分布上,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敏感性程度由西向东降低,依次分布为极度、高度、中度、轻度和不敏感。(3)气候、植被及土壤要素对沙漠化敏感性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人为干扰要素,而地形要素影响最低,并且任意2个要素的交互作用都大于单个要素。研究结果可为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防治和策略的制定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