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地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及共生发展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0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兵地旅游融合发展是实现兵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有效途径。为促进兵地旅游系统的要素合理流动与资源优化配置,基于共生理论,运用可达性模型、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平均最近邻分析、泰森多边形等方法研究兵地旅游的资源共生演化、经济联系变化、网络结构特征,探究兵地旅游共生发展的模式、格局与机制。结果表明:(1)兵地旅游资源空间集聚特征不断增强,资源开发处于偏利共生关系。(2)兵地旅游资源非均衡共生特征明显,呈现兵团依附地方、弱势依托强势共生分布特征,形成中央一心多点外围多心多点共生演化格局。(3)可达性呈现中心外围圈层递减结构,依托旅游交通网络形成偏利共生纽带。(4)旅游经济联系具有距离衰减、南北差异、兵地差距、同城效应特征。(5)归纳兵地旅游间歇寄生、间歇偏利共生、互惠共生的区域共生模式,文化共生、资源共生、产业共生主次递进和主客互动的要素共生维度,一核三点八心两圈三带的共生发展格局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合同美的共生发展机制。

  • “一带一路”沿线中国省份旅游信息流时空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采用空间场强、二次指派程序(QAP)、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一带一路沿线中国省份旅游信息流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 2012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中国省份旅游信息流总场强发展分为高速增长、减速增长与急速下降3个阶段。(2) 2012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中国省份旅游信息流集聚场强呈现东北、东南地区高集聚,西北、西南地区较低集聚的空间分布;扩散场强呈现以云南、西藏为中心,两地向外辐射,形成由西南向东北梯次下降的空间分布格局;总场强呈现多核心、多层级分布格局,新疆、云南、黑龙江、广东扮演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地区旅游信息流总场强引领角色。(3) 2012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中国省份旅游信息流受到推力-拉力-阻力3方面影响,电信业务总量、互联网宽带用户数、旅游业从业人数、住宿企业数量、企业法人单位数、政府对旅游业投资总额、旅游资源禀赋、空间距离是影响旅游信息流的重要因素。

  • 中国西北五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时空分布格局与可达性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8-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乡村旅游重点村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厘清其空间分布格局和可达性,对优化乡村旅游供给、乡村旅游业态布局以及促进全面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西北五省2019、2020年和2021年对应的55个、179个和212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法探究了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格局特征,采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法对综合交通网络、地形因子影响的空间可达性差异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表明:(1) 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异质性突出,各省(自治区)、市均衡性呈现好转趋势,空间集聚范围不断扩大。(2) 乡村旅游重点村形成了以各省会城市为中心的点状-环状演变趋势。(3) 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热点区由石嘴山市-陇南市南北贯穿带向东西方向辐射扩散。(4) 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可达性整体水平不高,整体看东部高、西部低,局部看北疆强、南疆弱,并且受交通网络及地形影响较大,具有显著的交通指向性。(5) 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可达性耦合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