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1-18
摘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心理援助热线作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本文通过回顾疫情期间心理援助热线在应对咨询需求激增和来电者问题多样化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热线的优势与局限,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这些策略包括规范服务标准、培训督导和效果追踪以提升服务质量,建立数据收集系统,发展热线相关研究,开发合作与资源整合、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新型心理援助平台,旨在提高热线的服务效能和响应能力。本文强调了在未来可能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心理援助热线在维护公众心理福祉方面的潜在角色与价值。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共同反刍是二元关系中的新概念, 指两个人过度讨论负性事件, 关注消极情绪。共同反刍是否具有性别差异,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否具有两面性是目前研究热点。本研究对共同反刍的性别差异, 与内化问题、关系质量的相关关系进行元分析, 结果显示:(1)共同反刍的性别差异显著, 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加容易发生共同反刍(g = 0.57, p < 0.001); 青少年时期性别分化最明显(g青少年 = 0.75, g成年人 = 0.32, p < 0.001), 而且共同反刍的对象不同, 性别差异大小也不同。(2)共同反刍与内化问题呈显著弱相关(r = 0.15, p < 0.001), 控制反刍后合并相关系数为r = 0.08(p < 0.001), 研究设计(横断/纵向)、年龄、共同反刍对象不是显著的调节变量。(3)共同反刍与关系质量具有中等强度的相关(r = 0.42, p < 0.001)。未来应进行更多的纵向研究和实验探索共同反刍与内化问题、关系质量的因果关系及其机制, 并且开发更多形式的测量工具。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正念冥想对焦虑的干预效果结论不一, 系统考察其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 有助于理解其作用机制, 并为正念冥想干预焦虑提供实践指导。本研究遵循PRISMA-Protocol, 运用元分析技术, 以即时效果与追踪效果为结果变量, 考察被试特征、干预特征、研究特征和结果分析4个方面(11个变量)的调节作用。通过数据库检索与筛选, 最终纳入东西方国家实证研究共55项(68个独立效应量, 4595名被试)。结果发现:正念冥想对焦虑干预的整体即时效果量达到显著的中等到大效果(g = 0.60), 但追踪效果不显著。单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表明, 研究质量、国家地域、年龄、干预形式(团体练习vs.个体练习)、家庭练习与脱落率显著调节干预即时效果, 其中国家地域变量对效果量影响程度最大;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对照组类型、国家地域、练习经验、数据分析方式(ITT vs. PP)对干预效果存在调节作用; 此外, 国家地域与其他变量存在交互作用。后续研究需在研究质量、成本效益、不同焦虑类型及其他调节变量和提供客观评价指标上作改进。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基于模拟创伤研究范式, 采用道路交通事故影片对159名健康大学生进行模拟创伤, 考察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特质焦虑、特质分离和神经质)、工作记忆能力(注意控制和工作记忆容量)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数据驱动加工和概念加工)对模拟创伤后不同时段闪回的影响。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 结果发现:(1)数据驱动加工正向预测不同时段闪回(即时闪回、一周闪回和触发闪回)的数量、生动性、痛苦度以及一周侵入频率; (2)神经质正向预测触发闪回痛苦度, 注意控制和工作记忆容量负向预测一周侵入频率; (3)概念加工在注意控制与即时闪回痛苦度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提示:数据驱动加工是创伤后不同时段闪回的主要影响因素; 概念加工主要作用于早期急性应激反应, 注意控制是其保护因素; 神经质和工作记忆能力对闪回具有较长期的影响, 且工作记忆能力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0-19
摘要: 基于模拟创伤研究范式,采用道路交通事故影片对159名健康大学生进行模拟创伤,考察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特质焦虑、特质分离和神经质)、工作记忆能力(注意控制和工作记忆容量)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数据驱动加工和概念加工)对模拟创伤后不同时段闪回的影响。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结果发现:(1)数据驱动加工正向预测不同时段闪回(即时闪回、一周闪回和触发闪回)的数量、生动性、痛苦度以及一周侵入频率;(2)神经质正向预测触发闪回痛苦度,注意控制和工作记忆容量负向预测一周侵入频率;(3)概念加工在注意控制与即时闪回痛苦度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提示:数据驱动加工是创伤后不同时段闪回的主要影响因素;概念加工主要作用于早期急性应激反应,注意控制是其保护因素;神经质和工作记忆能力对闪回具有较长期的影响,且工作记忆能力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8-23
摘要: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高度痛苦且致残的心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重大的健康负担。网络化心理干预因其易得性和匿名性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领域。本研究综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网络化心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发现大部分干预措施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具有良好的效果。为了深入探究干预起效的心理机制,本研究构建了网络化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双重机制模型,即基于认知重构的认知行为疗法模型和基于认知歪曲的认知偏向矫正模型,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网络化干预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未来研究中,可以引入聊天机器人和虚拟仿真工具等技术,为用户提供即时支持和个性化干预,实现更全面的数字化干预流程,提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网络化干预效果和效率。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 许多心理咨询从线下面询转向了视频咨询, 由此引发的问题是:与线下面询相比, 视频咨询是否会削弱咨询效果?在高校咨询中心的自然情境下, 使用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 比较了视频咨询和线下面询条件下, 工作同盟与咨询效果的相互影响及其差异。结果发现, 在组内水平, 两种条件下工作同盟与咨询效果的相互预测关系无显著性差异。前六次会谈中, 仅第一次和第四次会谈结束后, 视频咨询组工作同盟水平显著低于线下面询组; 其余会谈结束后, 两组工作同盟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案时, 两组在咨询效果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是视频咨询和线下面询类似, 能建立相对稳固的工作同盟, 从而降低症状水平。这为后疫情时代应用视频咨询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5-09
摘要: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许多心理咨询从线下面询转向了视频咨询,由此引发的问题是:与线下面询相比,视频咨询是否会削弱咨询效果?在高校咨询中心的自然情境下,使用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比较了视频咨询和线下面询条件下,工作同盟与咨询效果的相互影响及其差异。结果发现,在组内水平,两种条件下工作同盟与咨询效果的相互预测关系无显著性差异。前六次会谈中,仅第一次和第四次会谈结束后,视频咨询组工作同盟水平显著低于线下面询组;其余会谈结束后,两组工作同盟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案时,两组在咨询效果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是视频咨询和线下面询类似,能建立相对稳固的工作同盟,从而降低症状水平。这为后疫情时代应用视频咨询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 选取了43个校园欺凌的干预研究, 使用CMA 3.0分析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 并使用GRADE系统对所有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 针对欺凌者的干预项目具有中等效果量(g = 0.57, p < 0.05); 针对欺凌受害者的干预项目使得受害者的受欺凌行为减少(g = 0.42, p < 0.05), 心理健康得到改善(g = 0.40, p < 0.01); 针对所有学生的欺凌干预项目对其欺凌行为的效果g =0.17 (p < 0.001), 对其受欺凌行为效果g = 0.19 (p < 0.001), 可能存在出版偏差; 学生态度改变的效果g = 0.40 (p < 0.01)。除了态度改变的证据质量为中等, 其他结局指标的证据都为低或者极低质量。对于所有学生干预项目, 干预周期小于1学期的效果量大于干预周期大于1学期的效果量, 教育干预项目效果量小于系统干预效果量, 非随机研究效果量大于随机对照研究。直接针对欺凌者或者欺凌受害者的干预效果量中等, 但是样本量少,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据支持。针对所有学生的欺凌干预项目虽然效果量低, 但是仍具有实践意义, 其效果量受到干预周期和干预特征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8-21
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生态瞬时评估在自杀领域的研究成果。[方法] 介绍生态瞬时评估的研究设计和适用人群,分析其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并阐述常见的安全管理策略。[结果] 证实生态瞬时评估在自杀领域研究是可行且安全的。生态瞬时评估能够预测自杀意念和行为的短期变异性,改善对自杀危险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局限]虽然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和减少回忆偏差等优势,但仍在反应性、依赖性、数据管理和统计方面存在局限。[结论]未来应加强数据隐私保护,结合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开展在中国文化情境下的本土化研究,进一步提高对自杀的理解、预测和预防能力。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3-13
摘要: 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被认为是行为治疗“第三浪潮”的重要代表。本研究使用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 考察ACT的作用机制。通过数据库检索与筛选, 最终纳入文献50篇。结果发现: ACT所假设的心理灵活性、接纳、此时此刻、价值的中介作用都达到统计显著, 认知解离这一中介变量并不显著; 中介机制在网络化干预中仍然得到检验; 相较之传统CBT, ACT在所假设的机制上有其区别于CBT的优势。后续临床研究应更全面地测量6大核心机制, 关注对美好生活提升的影响, 采用多点瞬时评价法, 并尽可能使用更高级、更先进的统计方法检验其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05
摘要: 本研究旨在考察移动网络化解释偏向矫正(internet-based Cognitive Bias Modification - Interpretation, iCBM-I)对健康焦虑的干预效果、影响因素及灾难化解释在干预起效中的机制作用。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健康焦虑标准的被试(N = 228)随机分配到iCBM-I干预组(100%积极反馈,N = 76)、注意控制组(50%积极50%消极反馈,N = 76)以及等待组(N = 76)。干预组和注意控制组进行为期12天的在线任务训练,等待组不做训练。在干预前、干预后及干预后一个月对被试的健康焦虑、灾难化解释、一般焦虑和抑郁进行测量。结果发现:与等待组相比,iCBM-I干预对健康焦虑个体的灾难化解释、一般焦虑和抑郁症状存在显著的即时效果和一个月后的追踪效果;基于潜在增长曲线模型的纵向中介检验显示,相对于注意控制组,iCBM-I干预通过降低个体的灾难化解释进而改善健康焦虑。本研究为健康焦虑的网络化干预提供了新视角,未来研究可以考虑联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干预方法,以提高健康焦虑的干预效果。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为考察睾酮素与反社会倾向未成年犯攻击行为的关系,在整合攻击行为生物激素视角和社会认知视角的基础上,探究敌意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与皮质醇的调节作用。对84名未成年犯的激素水平、敌意注意偏向以及攻击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敌意注意偏向(注意不稳定性、注意回避)在睾酮素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2)皮质醇调节睾酮素与敌意注意偏向的关系,仅在高皮质醇水平下,敌意注意偏向的中介效应显著。基于生物激素影响攻击行为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可尝试从增加对敌意刺激的注意回避和提高皮质醇水平两个方面对反社会倾向未成年犯的攻击暴力行为进行干预。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的心理援助热线咨询师由共情带来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及机制, 并探究从消极影响转变为积极成长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国内疫情期间, 776名在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上工作的咨询师(平均年龄42.57岁, 平均咨询经验12.44年)为研究对象, 使用问卷法测量热线心理咨询师的共情、正念、寻求意义、继发性创伤应激(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 STS)和替代性创伤后成长(Vicarious Posttraumatic Growth, VPTG)。采用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1)咨询师的共情正向预测STS和VPTG; (2) 正念在共情和STS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寻求意义在共情和VPTG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3) 共情还可以分别通过STS、STS-寻求意义、正念-STS、正念-STS-寻求意义的中介路径对VPTG起正向预测作用。该结果提示要辩证看待共情带来的消极和积极影响, 关注从消极反应到积极成长的转变, 这不仅能够深化共情及其影响的理论, 还能为相关研究应用提供启示。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5-25
摘要: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的心理援助热线咨询师由共情带来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及机制,并探究从消极影响转变为积极成长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国内疫情期间,776名在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上工作的咨询师(平均年龄42.57岁,平均咨询经验12.44年)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法测量热线心理咨询师的共情、正念、寻求意义、继发性创伤应激(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 STS)和替代性创伤后成长(Vicarious Posttraumatic Growth, VPTG)。采用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咨询师的共情正向预测STS和VPTG;(2)正念在共情和STS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寻求意义在共情和VPTG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共情还可以分别通过STS、STS—寻求意义、正念—STS、正念—STS—寻求意义的中介路径对VPTG起正向预测作用。该结果提示要辩证看待共情带来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关注从消极反应到积极成长的转变,这不仅能够深化共情及其影响的研究,还能为相关研究应用提供启示。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7-03
摘要: 为考察睾酮素与未成年犯攻击行为的关系,在整合攻击行为生物激素视角和社会认 知视角的基础上,探究敌意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与皮质醇的调节作用。对 84 名未成年犯的 激素水平、敌意注意偏向以及攻击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敌意注意偏向(注意不稳 定性、注意回避)在睾酮素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2)皮质醇调节睾酮素与 敌意注意偏向的关系,仅在高皮质醇水平下,敌意注意偏向的中介效应显著。基于生物激素 影响攻击行为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可尝试从增加对敌意刺激的注意回避和提高皮质醇水 平两个方面对未成年犯的攻击暴力行为进行干预。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主题模型(Topic Model)作为一种计算机化文本分析方法, 目前被研究人员应用于心理学文本分析领域的诸多研究中。在心理咨询研究领域中, 主题模型可以用于探索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和当事人之间谈话的主题, 比较不同治疗类别的相似性, 以及进行行为编码; 在社交媒体与心理健康上, 利用主题模型可识别和预测各种心理障碍以及进行人格计算。未来需要关注主题模型在算法和操作上的改善, 并将其应用到中文语言环境之中, 探索中文文本的心理学内涵。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6-22
摘要: 为探讨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师生关系和学生外化问题行为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1个学年中,采用问卷法对1407名小学4~6年级学生进行3次追踪测量。交叉滞后分析结果表明:(1) 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启动积极的相互作用过程,T1时的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能显著减少T2时的学生的外化问题行为、提升T2时的师生关系亲密和降低T2时的师生关系冲突,进而显著影响T3时的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师生关系和学生外化问题行为;(2) 学生外化问题行为驱动消极的相互作用过程,T1时的学生外化问题行为能显著减少T2时的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降低T2时的师生关系亲密和增加T2时的师生关系冲突,进而显著影响T3时的学生外化问题行为、师生关系和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研究结果支持动态相互作用模型,提示班主任在警醒学生外化问题行为的负面驱动作用的同时,可有意识地利用协商管理行为的积极驱动作用干预学生的外化问题行为。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12-27
摘要: 本研究遵循PRISMA-Protocol,运用元分析的技术,以心理健康素养的知识、污名态度和求助为结果变量,考察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更高效地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提供参考。元分析共纳入38项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对知识、污名态度和求助的即时效果量达到显著的中到大的效果(知识:g = 0.70,污名态度:g = -0.52,求助:g = 1.18)。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素养的干预效果受地域、被干预者类型、干预中的互动与接触以及试验类型等多个变量的影响。后续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心理健康素养的调节变量,并结合中国文化,制定针对不同干预对象的个性化干预方案,以提升干预效益。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11
摘要: 本研究以系统的全国抽样调查方式,了解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现状。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总体处于中偏低水平;其发展水平在地域、人口学分布上比较均衡;在结构上,公众心理健康素养的发展表现出心理健康维护和促进的素养高于心理疾病应对的素养,自助的素养高于助人的素养两个特点。调查还发现,个体心理健康素养中,知识观念部分个体差异较大,态度和习惯部分个体差异较小;在心理健康素养的社会性影响因素方面,社会经济地位是所考察变量中效应最大的因素,且其对素养的知识观念方面影响较大,对素养的态度习惯方面影响较小。调查结果提示,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素养提升任务的艰巨性;在实践策略上,宜以提升心理疾病应对的素养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和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