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雪灾空间格局和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1-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利用1961—2018年新疆雪灾事件的7个灾情要素(出现次数、死亡人数、倒塌房屋数、倒塌棚圈数、倒塌温室大棚数、牲畜死亡数、受灾面积)数据,采用比值权重法和无量纲化线性求和方法构建了雪灾灾损指数,雪灾灾损指数与7个灾情要素显著相关,且大小能够代表雪灾灾损的强弱。依据灾损指数的伽玛分布,将雪灾的危害性划分为一般、较重、严重、特重4个等级。结果表明,新疆雪灾北疆多于南疆,主要分布在农牧区,主要出现在11月至次年4月,特重等级的雪灾出现在伊犁河谷、阿勒泰市、托里县、阿图什市、巴音布鲁克、巴里坤县。新疆雪灾的年际变化波动性加剧,并且年灾损指数(雪灾强度)呈线性增强趋势,特重等级的雪灾出现在1985、1990、2001、2006、2008、2010年。在风速、气温、水汽压、降雪量、积雪深度这5个气候要素中,雪灾集中期11月至次年4月的新疆雪灾年际变化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是降雪量和平均积雪深度。总体来看,新疆雪灾的空间差异性明显,年际变化呈增强的变化趋势。

  • 乌鲁木齐城区一次极端东南大风的形成机制——重力波与超低空急流耦合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9-11-15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东南大风是乌鲁木齐城区独有的强灾害性天气,通过研究发现东南大风是天山峡谷特殊地形造成的大振幅重力波与超低空急流耦合触发的强下坡风暴。针对2012年3月30日乌鲁木齐城区出现的近10 a最强的一次东南大风天气过程,使用中尺度WRF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产品发现: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气流从天山峡谷南端进入,一方面由于狭管效应在峡谷内300~400 m高度形成超低空急流;另一方面气流在进入峡谷过程中,因爬坡强迫抬升形成重力波。重力波在峡谷内与超低空急流发生耦合,在峡谷北端背风坡形成大曲率背风波,背风波的下沉运动引起动量下传,将超低空急流的能量输送到地面,形成水跃型下坡风暴即东南大风。在此过程中背风坡上空风向切变的临界层吸收上层波能量加强了超低空急流,对流层低层稳定层结对背风波的下沉运动起到加速作用。

  • 基于CloudSat资料分析北疆强降雪天气的云结构特征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3-0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利用NASA发布的2008—2015年CloudSat卫星的2B-CWC-RO、2B-CLDCLASS、2C-SNOW-PROFILE和地面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对北疆沿天山及其周边区域内21次强降雪天气降雪前和降雪期间卫星过境时云宏微观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将研究区域分为了北疆沿天山西部和中部地区,分析结果表明:(1)降雪前和降雪期间的云类型以层云、积云、高层云和深对流云为主。(2)降雪前冰粒子等效半径均值分布在58.65~67.29 μm之间,冰粒子数浓度的均值在41.2~76.5 L-1之间,冰水含量的均值在25.4~135.1 mg·m-3之间,雪水含量均值在28.0~88.0 mg·m-3之间,降雪强度均值在0.08~0.36 mm·h-1之间。(3)降雪前冰粒子等效半径、冰粒子数浓度、冰水含量、雪水含量和降雪强度均值分别比降雪期间大2.9 %、6.2 %、34.4 %、36.4 %和18.7 %,且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北疆沿天山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