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GC 3603星团中的大质量逃逸双星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3-08-02 合作期刊: 《天文学报》

    摘要: 非团环境中的大质量恒星以及大质量双星的起源是理解大质量恒星形成和演化的关键问题之一. 年轻大质量星团内的动力学交会过程是产生大质量逃逸星的重要途径之一. 选取了银河系内年轻大质量星团NGC 3603外围的两个碰撞星风系统候选体MTT68A和MTT71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分析\emph{Chandra} X射线观测以及\emph{Gaia}第2批数据发布(DR2)中的天体测量结果, 研究它们作为相互作用的大质量双星系统的起源. X射线数据的分析表明, 它们的X射线能谱中存在Fe XXV发射线成分; 相较于普通O型星, 以双温等离子体模型拟合得到偏高的高温成分温度($\gtrsim$\;2.0\;keV), 并且X射线光度与热光度的比值也较高($\gtrsim$\;$10^{-5.8}$). 以上能谱特征进一步佐证了它们是碰撞星风系统的解释. 根据\emph{Gaia} DR2数据库中的自行信息, MTT71有着与NGC 3603整体相近的自行值, 表明它很可能是与星团相伴形成. 而相对NGC 3603整体, MTT68A存在$\sim$\;4.1\;mas\,$\cdot$\,yr$^{-1}$的相对自行, 且其反方向指向星团中心附近. 这一自行结果表明MTT68A很可能是一个从星团核心区域抛出的大质量双星系统, 根据MTT68A到星团中心的投影距离和相对自行大小估算这一抛射过程大概发生在20\;kyr前. 可能的动力学机制为三体或四体相互作用, 在星团另外一侧搜寻具有反向相对自行的大质量恒星将有助于验证这一推断.

  • 基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的黑河源区高寒湿地景观生态健康评估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典型高寒河源湿地,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是衡量高寒湿地当前及未来发展状态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引入景观生态脆弱性指数,从生态系统活力、组织力、恢复力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四个方面构建高寒湿地生态健康综合评价体系,定量评估2014—2021年黑河源区生态健康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草地是黑河源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高、中和低覆盖度草地呈镶嵌式分布;其次是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及西北部。(2)黑河源区以低脆弱区和较低脆弱区面积为主,整体景观生态脆弱性较低。(3)黑河源区以健康和中等健康为主,整体生态环境健康水平较高。综合来说,黑河源区2014—2021年生态系统较为健康,今后黑河源区可以以生态功能为主,兼顾牧业生产,保证生态系统朝着“生态和谐”的健康方向发展。

  • 大质量原恒星M17 MIR的多重吸积爆发过程

    分类: 天文学 >> 恒星和银河系 提交时间: 2022-04-20

    摘要: We report the discovery of a massive protostar M17~MIR embedded in a hot molecular core in M17. The multiwavelength data obtained during 1993--2019 show significant mid-IR (MIR) variations, which can be split into three stages: the decreasing phase during 1993.03--mid-2004, the quiescent phase from mid-2004 to mid-2010, and the rebrightening phase from mid-2010 until now. The variation of the 22\,GHz H2O maser emission, together with the MIR variation, indicates an enhanced disk accretion rate onto M17~MIR during the decreasing and rebrightening phases.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ing of the spectral energy distributions of M17~MIR in the 2005 epoch (quiescent) and 2017 epoch (accretion outburst) constrains the basic stellar parameters of M17~MIR, which is an intermediate-mass protostar (M~5.4 Msun) with accretion rate ~1.1x10^-5 Msun in the 2005 epoch and ~1.7x10^-3 Msun/yr in the 2017 epoch. The enhanced accretion rate during outburst induces the luminosity outburst L7600Lsun. In the accretion outburst, a larger stellar radius is required to produce accretion rate consistent with the value estimated from the kinematics of water masers. M17 MIR shows two accretion outbursts (t920 yr) with outburst magnitudes of 2 mag, separated by a 6 yr quiescent phase. The accretion outbusrt occupies 83\% of the time over 26 yr. The accretion rate in outburst is variable with amplitude much lower than the contrast between quiescent and outburst phases. The extreme youth of M17 MIR suggests that minor accretion bursts are frequent in the earliest stages of massive star formation.

  • 大麦哲伦云超泡 30 Doradus C 研究进展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3-22 合作期刊: 《天文学进展》

    摘要: 超泡是由 OB 星协中大质量恒星星风或/及超新星爆炸驱动而产生的带壳层的巨型泡状星 际介质结构,在多个波段都有明显的发射特征,是研究天体辐射机制的重要场所。30 Dor C 是 大麦哲伦云中唯一已观测到明显非热辐射的超泡,非热辐射覆盖了整个超泡区域且在壳层处最 显著,是大麦哲伦云中结构最大的非热辐射源。回顾与总结了截至目前天文学界对 30 Dor C 的 研究成果,介绍了超泡内展源的基本情况,包括 X 射线热辐射、非热辐射以及其他波段的结果, 同时对超泡内部已发现的点源信息做了整理,并讨论了超泡 30 Dor C 内粒子加速的证据、可能 的粒子加速机制、超泡形成原因等热点问题。

  • 基于YOLOv4和自适应锚框调整的谷穗检测方法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林、牧、渔业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02-17 合作期刊: 《智慧农业(中英文)》

    摘要: 谷穗的检测和计数对于预测谷子产量和育种至关重要。但是,传统的谷穗计数主要基于人工统计, 既费时又费力。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首先建立了一个包含784张图像和10,000个谷穗样本的谷穗检测数 据集。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4和自适应锚框调整的谷穗检测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检测特定框中的谷穗。通 过自适应地调整锚框,可生成符合谷穗目标的候选框,从而提升检测的准确率。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采用了多个标准,包括平均精度(mAP),F1得分(F1-Score),精度(Precision) 和召回率(Recall) 进行 评价。此外,设计了对比试验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包括与其他模型(YOLOv2,YOLOv3和Faster- RCNN) 进行比较来评估模型的性能,评估模型在不同交并比(IOU) 取值下的性能,评估模型在自适应锚 框调整下的谷穗检测性能,评估引起模型评价标准变化的原因,以及评估模型在不同原始输入图像尺寸下 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YOLOv4获得了良好的谷穗检测性能。YOLOv4的mAP 达到78.99%,F1-score 达到 83.00%,Precision 达到87%和Recall 达到79.00%,在所有评价标准上均比其他比较模型高出8%。试验结果 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