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noErrors.js
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采访技巧与创新思考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目的】为探究新闻采访在新媒体背景下的适宜性,明确新媒体背景下新闻采访技巧以及创新办法。【方法】依照文献对比法和理论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首先就新闻采访以及新媒体新闻的传播与媒介文化进行了分析,其次提出了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记者所具备的基本采访能力与素质,最后分别从采访技巧与采访创新角度进行了论述。【结论】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记者需发挥自身的创新采访意识,由此达到新时代对其的基本需求,进而为观众带来高质量的新闻节目,以供参考。

  • 医学类一稿多投稿件退稿后发表情况分析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4-02-23

    摘要: 【目的】加强医学期刊编辑对一稿多投疑似学术不端投稿稿件的辨别能力,为提升稿件初审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一稿多投退稿稿件为研究对象,追踪其发表情况、分析一稿多投投稿行为、发表期刊刊期和入选数据库情况以及构建一稿多投疑似学术不端稿件第一作者群体画像。【结果】2021年全年共发现91篇一稿多投疑似学术不端稿件退稿后发表,其中55篇发表时作者姓名和单位发生变化。91篇发表论文中77篇(84.6%)发表在各类核心期刊:27篇(29.7%)发表在北大核心期刊,17篇(18.7%)发表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68篇(74.7%)发表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1年全年214篇一稿多投疑似学术不端稿件第一作者群体画像具有如下特点:60%为男性,40%为女性;54%为中级职称,34%为副高职称,但是也有部分在校学生;绝大多数学历为本科和硕士;大多数集中在非省会非直辖市的三级医院;大多数为临床医生,较为集中地分布在内科、外科和影像科。【结论】建议医学期刊应严格落实三审三校,通过建立学术不端检测技术流程、加强对作者的学术诚信教育力度、成立学术诚信联盟共享学术不端数据等方面防范学术不端。

  • 马醉木二萜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马醉木叶中的二萜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该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显 色特征,硅胶、MCI 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与纯化,通过波谱数据 (NMR 和MS) 分析并与文献报道数据对比,鉴定了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同时采用ellman 法 首次对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马醉木叶中分离并鉴定了8 个二萜 化合物,分别是pierisformoside F (1)、3-epi-grayanotoxin XVIII (2)、3-epi-grayanotoxin B (3)、 asebotoxin-X (4) 、pierisformosin B (5) 、gayanotoxane-Ⅴ (6) 、rhodojaponin III (7) 和 pierisformosin C (8)。其中,化合物1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 表现出乙酰胆 碱酯酶抑制活性。综上表明,马醉木中含有丰富的二萜成分和活性成分,为其后续开发和利 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拉丁超立方抽样的自适应高斯小孔成像蝴蝶优化算法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22-05-10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针对蝴蝶优化算法存在种群多样性差、寻优精度低、收敛速度慢的不足,提出拉丁超立方抽样的自适应高斯小孔成像蝴蝶优化算法。首先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种群初始化策略以提高种群的多样性,从而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然后引入在不同进化时期自动调节搜索范围的自适应最优引导策略,平衡算法的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从而提升算法的寻优精度;最后采用高斯小孔成像策略,对最优个体进行扰动,使得种群个体向最优个体靠近,以进一步提升算法的寻优精度并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通过对14个基准测试函数进行仿真实验以及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寻优精度、收敛速度、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等性能均得到了较大提高。

  • 新疆焉耆盆地农田耗水有效性评价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28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西北干旱地区受监测资料匮乏等因素,难以实现区域尺度的水资源消耗效用评价。使用MODIS遥感数据驱动混合双源梯形蒸散发模型(HTEM),对焉耆盆地陆面蒸散发的时空过程进行了连续模拟,并对灌区耗水量进行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1)20132020年焉耆盆地灌区多年平均蒸散发为624.4 mm,其中作物生育期410月蒸散发占全年的89.6%。(2)焉耆盆地灌区植被蒸腾与土壤蒸发多年平均分别为508.9 mm和115.5 mm,各占总蒸散发的81.5%和18.5%。(3)焉耆盆地灌区多年平均蒸散发耗水量13.82108 m3,其中高效、中效和低效耗水分别占总耗水量的81.5%、5.6%和12.9%,且耗水有效性与植被覆盖度密切相关。在区域尺度以时空连续的方式揭示了焉耆盆地灌区蒸散发水分消耗的有效性,可为干旱区水资源管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基于网络理论的物质成瘾新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物质成瘾是一种涉及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多因素的复杂现象, 但是当前基于生物还原论的解释对物质成瘾现象整体性的理解和康复研究造成了阻碍。网络理论聚焦于心理障碍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反馈环路, 从整体视角为研究物质成瘾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将网络理论应用于物质成瘾的研究中将有利于:(1)理解症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2)理解症状网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动态变化过程; 以及(3)将多层次和多水平因素整合到统一的理论框架中。从网络理论视角来理解物质成瘾, 也将对未来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目前, 网络理论仍处于言语模型阶段, 未来需要进一步提出更具体、可验证的统计模型, 以完善对于物质成瘾机制的了解, 更加有效地推进物质成瘾的治疗与恢复。

  • 基于网络理论的物质成瘾新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提交时间: 2022-07-28

    摘要: 物质成瘾是一种涉及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多因素的复杂现象, 但是当前基于生物还原论的解释对物质成瘾现象整体性的理解和康复研究造成了阻碍。网络理论聚焦于心理障碍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反馈环路, 从整体视角为研究物质成瘾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将网络理论应用于物质成瘾的研究中将有利于:(1)理解症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2)理解症状网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动态变化过程; 以及(3)将多层次和多水平因素整合到统一的理论框架中。从网络理论视角来理解物质成瘾, 也将对未来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目前, 网络理论仍处于言语模型阶段, 未来需要进一步提出更具体、可验证的统计模型, 以完善对于物质成瘾机制的了解, 更加有效地推进物质成瘾的治疗与恢复。

  • 氯离子浓度渐变的混凝土孔隙液中钢筋的腐蚀过程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1-09 合作期刊: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摘要: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线性极化曲线技术研究了供货状态和打磨后的钢筋样品在模拟孔隙液中氯离子浓度渐变条件下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结合能谱(SEM /EDX)和X射线衍射(XRD)对钢筋表面形貌和组成结构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氯离子浓度逐渐增加的孔隙液中,钢筋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基本可分为三个过程,即钝化膜形成或修复过程、氯离子侵蚀过程和钙沉积过程。供货状态钢筋比打磨后的钢筋样品更容易发生腐蚀。结合电极的腐蚀电位、腐蚀电流和电化学阻抗等参数随氯离子浓度的变化,讨论了混凝土中钢筋腐蚀发生、发展各阶段的表面腐蚀电化学过程的变化规律。

  • 2000—2019年中国脑瘤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0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在世界范围内脑瘤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已获得广泛关注,但目前仍未有针对我国脑瘤死亡趋势分析与预测的有关研究。目的 分析2000—2019年中国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癌症(简称脑瘤)的死亡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5年脑瘤的粗死亡率,为脑瘤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全球健康数据交换数据库( Global Health Data Exchange,GHDx)中2000—2019年中国脑瘤死亡数据,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死亡趋势,采用内生因子估算法(intrinsic estimator,IE算法)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ge-period-cohort model,APC模型)估计死亡率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通过R(4.1.3)对2000—2019年脑癌死亡数据建立GM(1,1)模型进行预测。结果 2000—2019年中国男、女性脑瘤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模型显示,中国男女脑瘤的死亡风险均随年龄和时期增加而增大,晚出生队列其脑瘤的死亡风险小于较早出生队列。模型预测2019年后我国脑瘤的粗死亡率持续上升,2024年粗死亡率达到4.54/10万。结论 2000—2019年,中国脑瘤的标化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死亡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大和时期的推移而增大,越早出生其死亡风险越大。预测结果显示未来5年脑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持续上升,我国脑瘤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应加强我国脑瘤高发人群的防治宣传工作,提倡良好正确的生活方式,降低脑瘤的疾病负担。

  • 新型H3N3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鸡致病性与传播性研究

    分类: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科学 提交时间: 2023-06-11

    摘要: 新型禽流感病毒对家禽养殖业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及时发现和阻断其传播具有重要意义。2022-2023年,本实验室在我国华东、华北地区发病鸡群中监测到新型H3N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出现和传播。本研究对发病鸡群开展了临床发病情况调查,对分离病毒进行了全基因组演化分析,并对分离的代表性病毒进行了鸡致病性以及空气传播性实验。结果表明:1)H3N3最早于2022年12月在华东地区发生产蛋下降的蛋鸡群出现,随后陆续在华东、华北、东北等多个地区的鸡群中监测到,发病群体主要为产蛋鸡,鸡群发病率高,死亡率低(1%-5%),主要引起产蛋率急性下降(10%-40%);2)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H3N3病毒为新型重排病毒,由鸡群中流行的H3N8病毒与H10N3病毒重排产生,6个内部基因来源于H9N2病毒;3)与H3N8病毒类似,新型H3N3病毒对鸡高度易感,可在鸡呼吸系统高效复制、排毒,引起呼吸系统严重病理损伤;4)空气传播性实验表明,H3N8病毒不能在鸡之间有效空气传播,而新型H3N3病毒能够在鸡之间有效空气传播。综上,新型H3N3禽流感病毒对鸡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传播性,有可能成为新的优势流行病毒,对我国家禽养殖业威胁较大,需要开展其防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