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直播稻氮素、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直播稻的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氮素利用、水分利用和稻谷产量的影响, 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 主区因素为品种: ‘德香4103’和‘金农丝苗’, 副区因素为3种灌溉方式: 浅水灌溉、轻干湿交替灌溉和重干湿交替灌溉, 副副区因素为4个施氮量: 0 kg(N)•hm2、120 kg(N)•hm2、180 kg(N)•hm2、240 kg(N)•hm2, 分析测定直播稻的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利用率、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 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直播稻氮素利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与浅水灌溉相比, 轻干湿交替灌溉处理下‘德香4103’和‘金农丝苗’抽穗期剑叶净光合速率、拔节-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抽穗期和成熟期氮素积累量、结实期茎叶氮素转运量、成熟期籽粒中氮素积累量、氮素农艺效率和氮肥回收效率显著增加; 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拔节前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茎叶氮素积累量显著降低。施氮量对‘德香4103’和‘金农丝苗’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效率、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浅水灌溉处理中, 与无氮相比, ‘德香4103’和‘金农丝苗’施氮后产量分别提高31.79%~48.77%和29.72%~45.36%; 施氮量超过180 kg•hm2后, ‘德香4103’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农艺效率和氮肥回收效率显著下降, 而‘金农丝苗’相应指标却无显著变化。轻干湿交替灌溉处理中, 与无氮相比, ‘德香4103’和‘金农丝苗’施氮后产量分别提高32.58%~61.10%和36.49%~48.45%; 施氮量超过180 kg•hm2后‘德香4103’的产量无显著变化, 干物质积累量、抽穗期和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氮肥回收效率均显著增加, 氮素农艺效率显著下降, ‘金农丝苗’的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变化, 抽穗期和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氮素农艺效率和氮肥回收效率显著降低。重干湿交替灌溉处理中, 与无氮相比, ‘德香4103’和‘金农丝苗’施氮后产量分别提高37.01%~42.88%和30.11%~42.63%; 施氮量超过180 kg•hm2后, ‘德香4103’和‘金农丝苗’的产量无显著变化, 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 ‘金农丝苗’氮素积累量无显著增加, 两个品种氮素农艺效率和氮肥回收率均显著降低。综上所述, 轻干湿交替灌溉更适合于直播稻高产、节水、高效栽培, 其中‘德香4103’产量在轻干湿交替灌溉下施纯氮240 kg•hm2处理最高, ‘金农丝苗’产量在轻干湿交替灌溉下施纯氮180 kg•hm2处理最高。

  • 氮肥运筹与栽植方式对杂交籼稻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10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以杂交籼稻‘Ⅱ优498’为材料, 在光温条件差异较大的四川省汉源和温江两地研究氮肥运筹方式[(基蘖肥与穗肥配比分别为9∶1(N1)、7∶3(N2)和5∶5(N3)]与栽植方式[宽窄行栽培(C1)、三角形栽培(C2)、扩行减株栽培(C3)、抛秧栽培(C4)]对水稻库容量、籽粒灌浆充实及产量的影响, 探明光温特性、养分调控和栽植方式与水稻籽粒灌浆及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 1)光温优越的汉源地区水稻籽粒库容量、充实度、结实率和千粒重均优于温江, 籽粒的最初生长势较低, 达到灌浆峰值的日期推迟, 前、中期的灌浆强度较高, 历时久,生长量占比亦较大, 且灌浆活跃期较长, 更易获得高产; 2)随着氮肥后移程度的增加, 水稻最大库容量呈减小趋势, 但籽粒的充实率、充实指数、库有效充实度、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均呈增加趋势, 籽粒最初生长势降低, 最大灌浆速率(Gmax)和平均灌浆速率(Gmean)提高, 达到灌浆峰值的日期推迟、生长量占比增加, 灌浆历时缩短,总体以氮肥适度后移(N2)处理产量更高; 3)不同栽植方式在结实率和千粒重上的差异较小, 而在生物产量、最大库容量、灌浆特征参数和充实指标上存在较大差异, 各栽植方式在获得高产时存在相似的灌浆特性, 即库容量较大, 籽粒最初生长势较低, 达到灌浆峰值的日期延迟、生长量占比较大, Gmax 和Gmean 较高, 宽窄行栽培、三角形栽培、扩行减株栽培和抛秧栽培分别在N1、N1、N2 和N3 条件下获得高产, 其中三角形栽培产量最优; 4)相关分析表明, 随着最大库容量的增大, 籽粒的最初生长势降低, 灌浆峰值期延后, 前、中期的灌浆历时与灌浆强度增加, 达灌浆峰值期的生长量比例亦增加, 且在前、中期的灌浆强度和前期的灌浆贡献率优势显著时更易获得高产。因此, 提高水稻产量应结合当地的生态条件并针对不同的栽植方式采取相应的氮肥运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