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陆海统筹视角的海陆功能区划衔接策略研究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海陆交汇面是衔接陆域、海域功能区划的关键性空间枢纽,优化海陆交汇面自然生态功能、经济产业 功能、国土安全功能对于促进海陆功能区划衔接协调、实现二者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提升经 济社会环境效益、有效分配资源、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厘清我国海陆交汇面发展现状及特征的基础 上,梳理了目前海陆功能区划衔接协调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进一步提出促进海陆功能区划衔接协调程度提 升的重点建设任务与发展路径。

  • 全球航运战略支点识别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4-20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随着贸易与战略物资运输对远洋海运依赖程度的加深,航运安全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性问题。在此背景下,航运战略支点建设成为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深化全球贸易联系的重要途径。文章界定了航运战略支点的科学内涵,设计了识别方法并在全球范围内识别了航运战略支点,以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决策依据。研究发现,航运战略支点存在战略枢纽、战略通道与战略海域的结构性与空间性分异。目前,全球存在44个战略枢纽,分别成为各区域航运网络组织的控制中枢;存在7个战略通道,集束全球主要的航线与货运量并控制着战略性物资的全球运输;加勒比海、地中海、东南亚-太平洋三大航运战略海域,成为重要航区与经济区之间联系的必经之地。这些航运战略支点对我国的战略物资运输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影响。

  • “中欧班列”运输组织策略研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4-20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中欧班列”是欧亚大陆货物运输新的渠道和基础设施“互通”的重要举措,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运输合作平台。文章在阐释“中欧班列”运营的战略意义和存在问题后,提出如何正确认识这种新的运输方式,指出“中欧班列”在我国对外贸易运输中的地位与作用有限,只适用于远离东部沿海港口的中西部地区以及国际大通道沿线地区,且在合理的地域范围内运输适宜的货物,才能盈利。最后,作者提出构建轴-辐组织模式,打造关键货物集散枢纽,统筹规范组织“中欧班列”,以降低“中欧班列”的运输成本,从而产生规模经济。

  • 新时代下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研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东北地区是我国典型的衰退型老工业基地和问题型区域,是国土开发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地区,其振兴发展对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回顾东北地区振兴战略历史沿革和总结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文章从营商环境、创新驱动、资源外流等若干角度剖析了当前东北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考察了其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须关注的重大关系和须解决的重大矛盾,提出了“十四五”期间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总体思路,并从生态保护、发展格局、经济结构调整等角度设计了振兴发展的战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