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GIS的天山北坡聚落景观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6-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通过利用地理信息手段对新疆天山北坡的地名文化景观进行可视化分析,将不同类型的地名进行分类,共分划分出了兵团类、自然类、工(宫)运类、民族类、数字类、姓氏类、直属类、移民类与其他类地名共9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将点状化的地名进行分类分层和核密度分析,将不同类型的地名集聚和分布状况进行可视化分析,着眼于新疆天山北坡的历史、经济、自然、民族文化等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地名集聚和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区域地名整体较集中地分布在南部天山与北部沙漠盆地之间的几个绿洲城镇集群附近,其余9种类型地名除直属类分布较离散外,其他类型基本都分布在中部绿洲条带线上,呈现出各自历史情况、经济条件、自然特征和包括屯垦、民族、移民以及新疆地域文化特色规律的分布特征。

  • 北方农牧交错带少数民族语脆弱性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6-09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北方农牧交错带濒危少数民族语地名规模不断增加,少数民族语地名文化脆弱性日益突 出,可持续发展尤为堪忧。地名是由多要素构成的开放性文化系统。因此,如何从系统脆弱性角 度将以往对濒危少数民族语地名的定性研究扩展至脆弱程度的定量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 意义。引入脆弱性研究范式,基于大量实地考察和文献梳理,从敏感性、暴露度及恢复力的视角识 别北方农牧交错带少数民族语地名文化脆弱性影响因素,构建脆弱性评价体系,讨论评价尺度和 评价方法,并针对典型案例地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案例地少数民族语地名文化敏感性和暴 露度突出,恢复力较弱,脆弱性较明显。其脆弱性受地名文化系统内损性和外部扰动性因素的共 同影响。其中,地方居民对少数民族语地名语源语义的错误认知,较高的汉语普及率和汉译少数 民族语地名社会认同度,以及少数民族语地名意译的非准确化是脆弱性形成的重要驱动因子。其 次,汉译用字和译音的简化和非标准化,较高的地名合并、更改及弃用比,较少的地名文献储备量, 以及少数民族语使用群体规模的大幅下降也是较为重要的单指标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