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基于 LAMOST DR8 光谱搜寻白矮星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3-26 合作期刊: 《天文学进展》

    摘要: 白矮星是中小质量恒星演化末期残留的简并内核,是宇宙中绝大多数恒星的演化归宿。 白矮星的大样本观测性质不仅可以为恒星演化理论提供检验与约束,还可以被用于研究银河系 的形成历史与演化。结合 Gaia 的高精度测光和周年视差数据,在 LAMOST 第八次数据发布 (DR8) 低分辨率光谱数据中搜寻白矮星。通过使用模版匹配的方法,在 LAMOST DR8 中共找 到 4 692 颗白矮星和 85 颗激变变星,其中 2 876 个目标在之前的工作中已经被证认为白矮星, 1 854 个目标为首次在 LAMOST 中发现的白矮星。目视确认后对白矮星光谱型进行了详细的分 类。经过对比,该白矮星样本的完备性为 80%,分类的准确性达到 99%,最终得到的 LAMOST 白矮星很好地反映不同类型的白矮星在 Gaia CMD 图上的分布。

  • 基于 LAMOST DR8 光谱搜寻白矮星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3-22 合作期刊: 《天文学进展》

    摘要: 白矮星是中小质量恒星演化末期残留的简并内核,是宇宙中绝大多数恒星的演化归宿。 白矮星的大样本观测性质不仅可以为恒星演化理论提供检验与约束,还可以被用于研究银河系 的形成历史与演化。结合 Gaia 的高精度测光和周年视差数据,在 LAMOST 第八次数据发布 (DR8) 低分辨率光谱数据中搜寻白矮星。通过使用模版匹配的方法,在 LAMOST DR8 中共找 到 4 692 颗白矮星和 85 颗激变变星,其中 2 876 个目标在之前的工作中已经被证认为白矮星, 1 854 个目标为首次在 LAMOST 中发现的白矮星。目视确认后对白矮星光谱型进行了详细的分 类。经过对比,该白矮星样本的完备性为 80%,分类的准确性达到 99%,最终得到的 LAMOST 白矮星很好地反映不同类型的白矮星在 Gaia CMD 图上的分布。

  • LAMOST异构环境信息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0-06-09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环境信息是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即郭守敬望远镜)运行状态的一部分,用于辅助望远镜的日常维护、观测以及后期数据处理。环境信息来源于多个子系统,而子系统的数据存储由不同单位设计,使得数据存储环境复杂,不利于统一检索。基于异步协程,我们提出了一种异构环境信息检索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数据库代理对象工厂整合多个数据库及检索字段信息,通过客户端和Web浏览器提供远程服务,以自定义检索命令的方式实现对异构数据库的检索。本方法充分考虑了后期升级的需求,保留多种数据库和应用接口,便于更多数据库和应用的接入。目前基于该方法开发的检索系统已部署于LAMOST运行环境,在实际运行中简化了运行环境检索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获取的精准度,提升了维护和观测效率。

  • Seeing measurements for the Guoshoujing Telescope (LAMOST) site with DIMM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仪器与技术 提交时间: 2016-05-05

    摘要: We present seeing measurements of the Guoshoujing Telescope (formerly named the 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 LAMOST) site at Xinglong station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07 March 12 to April 25. The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the Differential Image Motion Monitor (DIMM), and a total of 9259 data sets was obtained. The median seeing was measured to be 1.1″, with 25% being better than 0.8″and 75% better than 1.5″.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DIMM exposure time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results of seeing measurements. An SBIG Polaris seeing monitor, which had been planned to be installed on the LAMOST site for long-term monitoring, was also employed during the DIMM observ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BIG seeing monitor is easily affected by gusty wind, resulting in larger seeing values. Considering the previous seeing measurements at Xinglong station over the last 15 yr, we conclude that an acceptable seeing condition at Xinglong station is around 1″–2″.

  • 基于光谱和测光数据的双星轨道参数的确定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3-06-07 合作期刊: 《天文学进展》

    摘要: 利用 LAMOST (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 DR7 和部分 DR8 的中分辨率数据与 Chen 等人[1]的 WISE 食双星的星表进行交叉,得到了 151 颗短周期的太阳型恒星,再选择其中观测次数在 9 次以上,并且相位分布比较均匀的 23 颗星,通过对它们视向速度进行分析,得到了这批样本的轨道周期、质量比、轨道偏心率等轨道参数。通过分析,发现所得到的周期与 WISE 给出的周期基本一致,所以 WISE 的周期是可靠的。之后用WISE 的周期作为已知量,再去求解其他轨道参数,这样使其他的轨道参数更加准确。选取了其中速度曲线拟合较好的 23 颗食双星,对这批参数的统计性质进行分析,并与 Ragavan 等人[2]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与 Ragavan 等人[2]的结果基本一致,在周期 10 d 以内的星,质量比分布在 0.2∼1 范围内基本全覆盖,轨道偏心率都比较小,在 0.2 以下。

  • 专家识谱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05-29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在利用LAMOST巡天数据进行特殊天体搜寻或样本构建时,以及在处理LAMOST不断累积的低信噪比光谱时,通常需要耗费科学家大量的时间完成人工识谱。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一套专家识谱平台。该平台是集光谱可视化、光谱分析、多波段图像融合、多种数据挖掘算法等功能于一体的科学与科普教研平台。利用该平台,天文学家进行天体搜寻、样本构建等科学研究将会变得相对容易;通过该平台,高校教师可以开展各种有天文特色的教研活动;借助群体力量,该平台将能逐步消化LAMOST不断积累的标注为UNKNOWN的未知光谱数据。

  • 基于样条函数的恒星光谱自动归一化方法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9-03-25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恒星的观测谱一般由连续谱、谱线和噪声组成。其中连续谱是由黑体辐射导致的辐射流量随波长变化的光滑连续光谱。光谱分类以及恒星物理参数估计等研究都依赖于连续谱及谱线信息的准确提取。因此光谱数据处理的主要工作就是拟合连续谱,并通过对光谱进行归一化来 提取谱线特征。目前连续谱拟合的方法主要有多项式拟合、中值滤波、小波滤波等。已有的方法在低信噪比,宇宙线信号干扰,存在发射线等情况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鲁棒性和准确度上。目前,对于LAMOST的10 7 条光谱没有自动化方法应用到归一上,在天文数据雪崩的时期,研究并开发一种能够适用于更广的温度、信噪比及波长覆盖范围的,具有更好普适性并能够自动化处理的恒星光谱归一化算法,显得十分迫切。在仔细分析不同类型光谱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固定窗口划分的连续谱拟合方法。该方法对光谱中能够体现连续谱特征的数据点进行筛选提取,通过细微地控制样条函数平滑度来产生更加准确的连续谱。使用LAMOST中不同光谱型、温度范围、波长覆盖范围的光谱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算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和普适性。

  • 基于聚类的星系光谱分析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9-09-18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各类大型巡天项目产生了海量天文数据,因此需要研究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光谱自动处理方法。传统的基于谱线检测或BPT图的星系光谱分类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于星系光谱自动分类pipeline,相比之下基于机器学习的光谱自动分析更适用于海量天文数据的分类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聚类的星系光谱分析方法。第一层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将星系光谱聚为吸收线星系和发射线星系,第二层使用CLARA(Clustering LARge Applications)聚类算法将发射线星系聚为5簇。对LAMOST DR5的星系数据进行实验,其结果表明:(1)第一层k均值聚类能够成功将星系光谱分为吸收线星系和发射线星系,聚类簇与基于谱线检测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2)第二层CLARA聚类结果能够在BPT图中反映出不同的星系类型。(3)光谱聚类结果与颜色星等图分类存在预期的相关性。(4)k均值聚类和CLARA聚类能够适用于大规模数据自动分析处理,聚类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星系的物理性质和演化过程,簇心数据可以为光谱自动分类pipeline提供模板。

  • 基于混合模型的疏散星团视向速度和金属丰度研究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3-12-13 合作期刊: 《天文学进展》

    摘要: 疏散星团是研究星族和银河系形成与演化的理想示踪体。基于 LAMOST DR7 低分辨率 光谱,在视向速度和金属丰度两维空间上,构建包含团星和场星的混合模型:以二维正高斯模 型来描述团星的分布,以星团天区周围的恒星来构建场星的分布模型。同时,在模型中考虑了 观测误差的影响。对 3 个具有丰富光谱数据的典型疏散星团进行了拟合。年轻星团 Melotte 22 和中年星团 NGC 2281 可以较好地约束其视向速度的内禀弥散,分别为:1.47+0.95 −1.18 km·s−1 和2.05+1.39−1.88 km·s−1,而年老星团 NGC 2682 只能给出速度弥散的上限约为 0.96 km·s −1 。Melotte22、NGC 2281 和 NGC 2682 的金属丰度内禀弥散分别为:0.170+0.012−0.009 dex, (0.108 ± 0.012) dex 和 (0.050 ± 0.005) dex,都明显大于金属丰度的观测误差 (约 0.028 dex)。这说明疏散星团的成 员星存在一定的化学丰度内禀弥散,这对于进一步讨论星团恒星的形成过程极为重要。

  • 基于Python协程技术的LAMOST控制节点分布状态采集与监视系统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仪器与技术 提交时间: 2018-06-22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现代大型天文望远镜的控制一般由多台独立(或组成集群)的计算机来完成。这些计算机的性能、效率与可靠性直接影响整个望远镜的稳定运行。因此,需要研制一套实时对各控制计算机(节点)硬件资源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监控的软件系统,并提供一定的预警功能。这样的系统可以有效排除隐患进而提高望远镜整体观测运行效率。本文在深入分析LAMOST望远镜观测运行需求的基础上,采用异步协程技术,设计和开发了一套基于Python语言的硬件资源监控系统软件,系统可以高效稳定地采集获取计算机各种状态,也可以获得相应部件的实时信息,并提供了多种人机交互方式,为后续开发提供了扩展接口。该系统部署于LAMOST环境中,实际运行表明整个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