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太原市旱作农区大气活性氮干湿沉降年度变化特征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鉴于大气氮素沉降对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 我国近年来陆续开展了不同尺度的大气氮素干、湿沉 降的研究, 但少有农业区多年连续监测的资料。本研究利用DELTA 系统、被动采样器和雨量器在山西省太原市郊区阳曲县河村旱作农业区进行了4 年的监测试验, 观测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的时间变异。结果表明: 2011年4 月—2015 年3 月, 河村4 年大气活性氮NH3、HNO3、NO2、颗粒态NO3 (pNO3)、颗粒态NH4+ (pNH4+)平均沉降量分别为4.50 kg(N)·hm2·a1、3.54 kg(N)·hm2·a1、2.56 kg(N)·hm2·a1、1.62 kg(N)·hm2·a1、2.75 kg(N)·hm2·a1,大气氮素干沉降总量为12.38~18.95 kg(N)·hm2·a1, 以2011 年的氮干沉降量最高, 2014 年的最低。2011 年4 月—2015年3 月各月氮干沉降量与氨气沉降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在0.809 8~0.937 1, 由此可知, 该地区活性氮沉降主要受农业氨气排放的影响。河村4 年雨水中NO3、NH4+平均浓度分别为3.20 mg(N)·L1 和2.43 mg(N)·L1,大气氮素湿沉降11.67~41.31 kg(N)·hm2·a1。年度间氮素湿沉降存在很大差异, 以2012 年氮素年湿沉降量最高, 2014 年最低, 每年大气氮素湿沉降占氮总沉降量的份额超过50%。此外, 4 年湿沉降中不仅NO3-N 和NH4+-N 之间、且二者与降雨量也呈显著线性或二次相关关系, 说明降雨量对NO3-N 和NH4+-N 的湿沉降影响较大。本研究表明太原市旱作农区不同年份间氮素湿沉降比干沉降差异更大, 且总沉降数量较高。虽然是旱作区, 该地区氮素干沉降略低于湿沉降。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农田氮肥施用和氮素循环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 红芸豆养分限制因子及养分吸收、积累和分配特征研究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研究红芸豆养分限制因子、植株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积累及分配规律, 可为红芸豆合理施肥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大田试验条件下, 以‘英国红’红芸豆为试材, 设置缺素试验, 采集全施肥区植株样品,分析研究红芸豆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干物质量、养分含量及积累量。结果显示, 氮磷钾配合全施显著提高红芸豆产量; 缺氮、缺磷、缺钾处理与全施肥处理相比, 产量分别降低14.2%、8.0%和11.3%, 表明影响红芸豆产量的限制因子为氮>钾>磷。在整个生育期, 红芸豆干物质累积速率先升高后降低; 根、茎、荚皮和豆粒干物质累积量呈上升趋势, 叶干物质在收获期有下降趋势, 收获时不同部位干物质量为豆粒>茎≈荚皮>叶片>根。随生育期推进, 茎、叶和荚皮中氮含量呈递减趋势, 豆粒中氮含量呈递增趋势, 而各器官磷、钾含量呈递减趋势。盛花期到结荚期是养分累积最大期, 其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占整个生育期吸收总量的28.14%、49.22%和56.20%; 不同器官吸收累积氮、磷、钾量不同, 成熟期豆粒、叶、茎和根中均为累积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 荚皮中累积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每生产100 kg 红芸豆需供给N 4.37 kg、P2O5 2.38 kg、K2O 3.53 kg,比例为1∶0.54∶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