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花蓟马孤雌产雄生殖繁育的后代种群生命表的建立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孤雌生殖是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繁殖的一种重要方式。前期研究发现, 西花蓟马在高温下, 雌性的存活率远大于雄性。为探究高温处理后仅有雌性西花蓟马孤雌产雄的情况下其后代建立种群的 可能性, 试验设定: 高温(45 ℃, 2 h)处理西花蓟马单个雌性个体, 分别进行孤雌产雄生殖后, 雄性子代(F1 代)与其母系回交产生F2 代; 高温(45 ℃, 2 h)处理西花蓟马多个雌性个体, 进行孤雌产雄生殖后, 雄性子代(F1代)与亲代多个雌性个体共存情况下进行交配产生F2 代。两组处理模式下建立F2 代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 上述两种处理模式, 母代雌性个体与子代雄性个体交配后均可产生后代, 雄性F1 代与其母系回交产生的F2 代的雌雄性比为1.05∶1; 与亲代多个雌性个体共存下交配产生的F2 代性比为1.55∶1。雄性F1 代与其母系回交产生的F2 代的平均单雌产卵量(F)和内禀增长率(rm)显著小于与亲代多个雌性个体共存下交配产生的F2 代(P<0.05); 各龄期的平均发育历期、平均产卵前期和平均总产卵前期2 个繁殖力参数以及净生殖率(R0)、平均世代周期(T)2 个种群参数, 前者则比后者长(P<0.05); 另周限增长率(λ)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西花蓟马在孤雌产雄状态下仍然可以在短期建立种群, 具有较强的抗高温能力和繁殖能力, 为其成功入侵奠定了生态学基础。

  • 密度修正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潜热、CO2 通量及其能量闭合度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6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本文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青岛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试验站2013—2014 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与大气之间CO2、水汽和能量交换进行测量, 分别对潜热和CO2 通量进行两种密度修正(WPL 修正和Liu修正)并进行对比, 计算了两种密度修正前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的能量闭合度。结果表明: WPL 修正与Liu修正可以提高潜热通量, WPL 修正后夏玉米田潜热通量约提高6%, 冬小麦田约提高2%; Liu 修正后夏玉米田提高不足1%, 冬小麦田提高约2%。因此WPL 修正对于夏玉米田潜热的修正效果明显优于Liu 修正, 而对冬小麦田潜热修正两种方法效果相同。两种修正方法对于CO2 通量具有降低的修正效果, WPL 修正后夏玉米田和冬小麦田CO2 通量分别降低3%和4%; Liu 修正后夏玉米田和冬小麦田CO2 分别降低2%和3%。可以看出,WPL 修正和Liu 修正对CO2 通量修正前后差别非常小(差距均为1%)。通过对青岛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能量闭合度的分析, 发现密度修正可以提高能量闭合度, 但不同下垫面有不同的修正效果。裸地情况下, WPL修正可以提高能量闭合度约2.53%~9.76%, 夏玉米田为4.05%, 冬小麦田为1.35%; 而Liu 修正对裸地能量闭合度的提高小于2.53%, 对夏玉米田和冬小麦田提高约为1.35%。显然WPL 修正对于能量闭合度的修正幅度大于Liu 修正。能量闭合度大小关系为裸地Ⅰ(夏玉米出苗前)>裸地Ⅱ(冬小麦出苗前)>夏玉米田>冬小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