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陆海统筹视角的海陆功能区划衔接策略研究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海陆交汇面是衔接陆域、海域功能区划的关键性空间枢纽,优化海陆交汇面自然生态功能、经济产业 功能、国土安全功能对于促进海陆功能区划衔接协调、实现二者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提升经 济社会环境效益、有效分配资源、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厘清我国海陆交汇面发展现状及特征的基础 上,梳理了目前海陆功能区划衔接协调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进一步提出促进海陆功能区划衔接协调程度提 升的重点建设任务与发展路径。

  • “十五五”时期我国生态地区的战略格局与优化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自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以来,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空间持续扩张、植被覆盖显著增加,人口呈总量减 少、城镇人口增加双向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稳步提升、人地关系紧张状态 总体缓解。“十五五”时期,坚持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的功能定位,稳固生态系统供给、调节、 支持及文化服务规模;同时,更加注重其服务质量提升,形成更具多样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的生态基底, 并兼容绿色化、低碳化的生态产品开发利用功能,形成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包容性保护方式。 “十五五”时期,生态地区不仅是国土空间新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还将是国土空间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 优化建议:从战略格局层面,增强生态安全屏障与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空间联系与供需互动,筑牢国家生态 安全屏障,优化重点生态功能区格局,整合自然保护地体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分类提升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质量、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精细化分区管控 体系、协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重点,以高水平保护支撑生态地区高质量发展。

  • 我国农业地区“十五五”时期总体布局调整建议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为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要坚持“树立大食物观”和建设农业强国的指示精神,文 章以我国农业地区“十五五”时期总体布局调整为主题,在总结现有农产品主产区划定及粮食生产基地布局 变化等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中央新要求对农业地区进行了细化分类、功能定位和布局调整思路拟定,提出了 包括8 个农产品主产区、3 个农产品次级产区和6 个农产品优势产区(即“8+3+6”) 的农业地区总体布局方 案,进而对农业地区功能提升和适宜开展的重大建设工程提出具体建议。

  • “十五五”期间我国城市化地区发展的战略重点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城市化地区是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十五五”期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将超 过70%,从此进入长时期高位城镇化水平阶段。城市化地区的战略定位将聚焦为科技创新资源高度集聚、新 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重点布局的县级行政区。在战略布局上,优化城市化地区范围,推进人口和经济向城 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集聚,加强超大、特大等城市郊区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 镇化建设。在功能提升上,按照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推进不同城市化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布局,强 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城市化地区的引领作用。在空间品质上,推进城市宜居性、智慧化和韧 性化建设。

  • 我国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区布局和近期区域指引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四大板块”总体战略叠加区域重大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有力支撑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但也因 战略分割带来了资源浪费、区域发展不协调加剧等潜在风险。文章在归纳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形势的基础上, 从战略协同融合的视角,突出国土空间全覆盖、核心引领和重大战略指引,提出了综合功能区布局方案,将 我国划分为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长江中游地区、长江上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黄河下游地区及汾渭 谷地、黄河“几字弯”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十大片区,并探讨了不同片区的功能定位和 近期重点任务,以期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供参考。

  • 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评估与前景展望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主体功能区作为我国工业文明时期瞄准生态文明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可划分为2 个阶段。文章对党的 十八大以前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研制阶段,以及党的十八大后主体功能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基础制度阶段的特 征进行了梳理。对主体功能区战略思想深入人心、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分类发展成效 显著、主体功能区制度初步建立等成效问题进行了评估和总结。提出主体功能区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继 续发挥更大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主体功能区作为贯彻中国共产党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自上而 下实现现代空间治理的重大战略、布局方案和制度安排,应进一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 任务、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战略基点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指向,拓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和国家安全 需要的新功能,依托空间治理体系健全更为精准的功能区发展指引和配套政策。

  • 城市化地区实体与流空间演变及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城市化地区是美丽中国地理图景的重要空间载体,人地关系矛 盾最为突出,也是美丽中国建设难点。聚焦城市化地区的实体地域,基于大数据技术方法,厘清中国城市不 透水面的时空分布与分组演化特征,分析流空间视角下城市体系流动网络的结构特征,提出对新时期促进城 市化地区高质量发展途径的初步思考与政策建议。以人为核心建设人民城市、分级分类引导城市多样化发 展、绿色韧性健康的城市可持续模式、科技创新功能与智慧城市建设、常态化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等,支撑中 国式城市化现代化与美丽中国目标实现。

  •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的体制机制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我国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已进入立足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改革的新阶段。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 研究国家公园分队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国家公园面积和功能均占主体、包括国家公园“小群”和“大群”的青 藏高原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方案。国家公园群要求突出群的整体管理,然而目前青藏高原现有自然保护地在 统筹管理方面仍存在问题——不仅表现在单个国家公园内部,也表现在国家公园之间,以及国家公园与其他 自然保护地之间。顺应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新要求,着眼国家公园群统筹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未来应加快 建立跨省域的、国家主导的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管理体制,并同步完善国家公园创建、财政资金保障等有关 配套制度;应统筹生态保护和带动当地农牧民同步现代化的多元目标,要让参与管理运营的广大农牧民成为 国家公园群的持续受益者和积极拥护者。

  • 中国重污染产业空间集聚及其环境效应:特征与启示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重污染产业是工业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了解中国重污染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影响因素、集聚机制及 其环境效应,可以识别潜在的污染风险区域,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文章梳理了中国1999—2021 年的工业经济数据,刻画了重污染产业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特征,发现:(1) 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是过去 20 多年重污染产业发展的高产值地区,而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四川则是未来重污染产业集聚 的潜在地区;(2) 生产成本(要素禀赋)、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份额和产业结构是重污染产业发 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劳动力成本和重污染产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倒U”关系;(3) 重污染产业发展存在区域 异质性,东部地区的“污染避难所”效应显著,中西部地区寻求低劳动成本、资源富集的区位导向性更加明 显;(4) 重污染产业的集聚显著增加了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重污染产业的集聚与环境污染存在明显的“倒 U”关系,而环境规制却没有发挥降污减排的有效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各地区应对重污染 产业集聚,以及降低潜在污染风险的规避措施和政策建议,以期能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供参考。

  • 中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进展与走向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制度 体系的建设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文章利用2012 年以来中央相关部委出台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文 件和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形成和演化特征,剖析了代表性创新制度的发展历 程,预估了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走向。结果表明,从政策维度上看,生态文明制度可归纳为四大 领域:绿色发展、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综合类。其中,绿色发展类制度文件数量最多;从政策权能上看, 发布单位以中央层面及多部委联合为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创新性生态文明制度大多都历经“探索—试点 试验—总结与推广”的发展过程,不同制度间联系紧密,相互支撑,构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 系。通过梳理发现,未来我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预期走向为:加强法律法规保障,强化制度间的高效 协同,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加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制度的评估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