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墒与播后镇压对小麦冬前耗水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明确造墒和播后镇压对小麦冬前耗水和群体与个体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为确定播后镇压技术和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提供依据, 分别于2013—2014 年和2014—2015 年小麦生长季在河北省衡水市选用当地 小麦品种‘衡4399’, 分9 月15 日(I9.15)、9 月20 日(I9.20)、9 月25 日(I9.25)和9 月30 日(I9.30)4 期造墒, 以 不造墒为对照(CK), 每期处理又设每延米0 kg(G0)、95 kg(G95)和120 kg(G120) 3 个水平镇压的冬小麦田间试验。冬前对土壤水分和小麦幼苗生长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翌年成熟期考察产量性状并测产。结果表明, 播种时土壤水分含量高, 冬前阶段农田蒸散量也高。同一造墒不同镇压处理比较, I9.30 处理以G95 田间蒸散量最低, 其他处理均以G120 蒸散量最低, 处理间差异显著。对苗情的影响, 同一造墒不同镇压比较, 苗期单株生物量、叶面积、群体总茎数以G120 与G95 处理较高, 以G0 处理较低, 处理间显著水平不同; 同一镇压不同造墒处理间比较, 不造墒的CK 总茎数显著减少, 产量显著较低, 且年际变化不稳定。造墒与镇压对穗数影响较大, 其中造墒处理穗数显著高于CK, 镇压处理对穗数的影响表现一致: G120>G95>G0。以上处理对产量与对穗数的影响一致:造墒处理间产量差异水平不同, 但以CK 最低; 镇压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但以G0 最低。造墒和镇压对产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综上可见, 墒情适宜是小麦播后镇压的基础, 镇压又是提墒壮苗的保障。河北地区小麦造墒水提前到9 月20—25 日, 播种后采用95 kgm1 镇压器便于田间操作且镇压效果较好。